党员服务群众推进会议讲话
时间:2022-03-29 10:58:00
导语:党员服务群众推进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精神,探索创新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形成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4月28日,市委组织部专门召开了“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推进会。5月16日,区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推进这项活动的措施,明确要求从区级机关、委办局和街镇三个层面进行推进。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社区(街道)、园区“相聚在党旗下――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现场推进会,就是对这项活动的再动员、再部署。
刚才,镇党委和张庙社区(街道)党工委介绍了“三联系、六满意”和“楼组党建”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这些都是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很好的载体,希望大家能学习和借鉴好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工作。下面,我就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关键点在于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克服临时观念、阶段性的观念,而要着眼长远,认真谋划,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我们要通过建立和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市委和区委强调,要在活动中建立起联系服务群众的“三访”工作体系,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长期“走访”;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下访”;党政领导班子、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要轮流“接访”。关于“三访”工作体系的建立,我谈三点想法:一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三访”工作体系是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制度保障。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把了解、反映、表达群众诉求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前提,多渠道、多途径地了解群众意愿、畅通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三访”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是要从制度保障的层面上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倾听群众呼声,知道老百姓想的是什么、愁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从而保证党和政府获得的信息与情况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使党委政府在决策中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意愿,做到更好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二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三访”工作体系是规范党的群众工作载体的有效途径。在市委提出“三访”工作体系前,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开展群众工作的载体。关于“走访”,我们在年就开展了“为民地图”活动,做到走访责任明确化,走访活动经常化;关于“下访”,我们年就在全区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年还在全区推广了“一线工作法”;关于“接访”,我们一直坚持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应该说,这些群众工作载体和方法,切实提高了我区各级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三访”工作体系,要求我们对现有的群众工作载体和方法进行梳理,并规范成制度,纳入到工作体系中,使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更为通畅,并有保障。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三访”工作体系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长期需要。刚才,镇党委在会上介绍了“三联系、六满意”活动。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注重把群众的呼声引入到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中来,畅通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渠道;另一方面,就是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活动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人民群众表达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最大限度地予以解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领导和执政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街镇党建工作必须重视群众利益诉求,自觉充当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否则,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沟通失灵,必然导致民意堵塞,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影响到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着力点在于构建上下联动多部门协调协同的工作机制
如果说,建立“三访”体系的目的是解决“走进基层”的问题,那么建立“三个方面”机制,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群众”问题。在建立自助互助服务机制上,要切实发挥党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互助合作活动,把一些可以在基层、在萌芽状态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好。在这方面,我们可依托各街镇和园区已经建立起来的党员志愿者队伍,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服务活动,形成互帮互助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在建立窗口受理服务机制上,要充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建立起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待日制度,充分发挥代表们的政治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为党员和群众提供反映问题、诉说烦恼、表达诉求的渠道,使那些无法通过自助互助机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汇总上来,切实起到工作关口前移,为提前处置和及早预防各类矛盾、信访等问题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在建立协调协同机制上,就是要建立一种上下联动、信息畅通、资源统筹、优化配置的问题解决机制,发挥社区(街道)、镇等区域性资源优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在这三个方面的机制中,协同协调服务机制尤为关键。作好协调协同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在纵向上下联动中,要及时将上级指示传达给基层党组织,做到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无阻;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使上级能准确、及时了解情况,以便更好地决策。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横向部门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以信息整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互联、互补、互动、协同解决问题的工作格局。街镇内各职能部门要充分依托“为民地图”系统提供的信息平台,强化协调协同,共同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各项困难和问题出新招,办实事,促使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三、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落脚点在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宗旨,过去要讲、现在要讲,将来还要讲。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力求实效,决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花架子,切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主张落到实处;一定要注重长效,决不能图一时热闹,克服临时观念、阶段性的观念,认真谋划,着眼长远,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1、活动考核的标准要看是否完成了“十个一”的规定动作。“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要使活动切实取得实效,关键是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要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切实加以推进。我认为,在镇、社区(街道)、园区层面上必须做好“十个一”的规定动作:一是召开一次动员会,明确活动意义和工作目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二是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会,围绕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我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开展讨论;三是每周组织一次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定点接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四是班子成员每月下访一次基层联系点,为联系点协调解决工作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五是每月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六是每年组织一次走访队伍的专题培训,提高基层党员骨干队伍的能力;七是开展好一次普遍走访活动,党员干部每季度走访一次困难家庭,党员骨干队伍开展“为民地图”走访活动;八是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双结对”活动,帮助结对的基层党组织和困难群众解决1-2个影响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九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十是每半年向党员报告一次工作。这些规定动作不仅是对开展活动各项要求的具体化、项目化,而且是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2、活动取得的成效最终要看是否取得群众广泛认可。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维护群众权益、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满意,切实达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群众广泛认可的效果。无论是党员个体,还是支部群体,都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这里我想再提三点想法:一是要广泛地收集民意。大家要主动地、敏感地关注基层,牢牢抓住就业、安居、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重点,收集和梳理群众最盼、最愁、最忧、最怨的问题,努力搜集不同群体的声音,并及时汇总、梳理,传递给党组织,便于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二是要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把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将大部分的问题化解在基层中;有需要协调的问题,要认真归纳,及时和有关部门沟通,分层分类地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总之,使群众感到自己的声音有回响,自己的要求有关注,自己的问题有帮助。三是要正确地引导群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和群众拉家常、谈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先进文化的宣传,加深群众对党的路线主张的理解,起到宣传、教育和引领群众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和群众的面对面接触,使群众觉得自己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些矛盾和问题虽然一时不具备解决条件,但通过让群众情绪上的宣泄和正确引导,也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获得群众对我们的谅解和对工作的支持。
同志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基础保证和关键所在。我们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共同为全区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探索好的工作方法,积累好经验,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各街镇和园区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走出一条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为民解忧的新路子,为又好又快地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 上一篇:农村农业证券投资分析毕业论文
- 下一篇:党政干部学习研讨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