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党组扩大会讲话
时间:2022-03-09 04:26:00
导语:林业局党组扩大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过去的两天半,我们认真听取了31个调研组的汇报。总的看,中央林业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正在变成各地的实际行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正在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林业事业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全国动员、盛世兴林、加快发展的喜人局面。调研组的同志们不辱使命,求真务实,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广纳各方意见,总结了成绩,查找了问题,研讨了对策,调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31份调研报告,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反映着生动的实践,凝结着群众的智慧,充满着理性的思考,是当前林业建设火热实践的集中体现,是今后林业发展重要的决策依据,是林业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充分运用这些调研成果,及时破解当前林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清除林业在加快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羁绊,努力把我国林业从建设高峰期推向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为年底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做准备。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进一步坚定加快林业发展的信心
从调研情况看,中央林业决定的颁布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增强了林业建设活力,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一年来,各地紧紧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大胆实践,我国林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中央林业决定深入人心,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决定》颁布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31个省(区、市)的党报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报道。各省(区、市)纷纷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决定》、发展林业的热潮,河北、湖南、四川等省开展的《决定》巡回宣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调研,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决定》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民心、顺民意。社会各界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衷心拥护,对加快林业发展这个主题、推进林业历史性转变这个核心理解深刻,对林业“双属性”、“三地位”的判断褒扬有加,对“三生态”、“三步走”的决策耳熟能详。人们对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加快林业发展的责任感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对林业在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寄予了厚望。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是各地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加快林业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一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决定》深入调查研究林业工作,亲自审定林业文件。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召开了林业会议,制发了林业文件,出台了贯彻落实《决定》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林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内外部条件。辽宁、黑龙江、海南、云南等省,明确提出要建设林业大省、生态强省;安徽、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区)出台了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和支持民营林业发展的政策;北京、吉林、上海、河南、贵州等省(市)加大了林业投入;其中北京仅市级财政每年投入造林绿化的资金就达20亿元;浙江将省林业局恢复为林业厅,天津提升了市林业局的行政级别;内蒙古、湖北、重庆、青海等省(区、市)恢复和新建了乡镇林业站,并明确将其作为县级林业部门的派出机构垂直管理;山西、江西、西藏、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认真落实林业工作责任制,并将其真正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全力抓、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加快林业发展的活力全面迸发。《决定》的颁布、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各地出台的配套政策,有效地激发了林业的内在活力,各种生产要素迅速向林业聚集,呈现出千军万马齐上阵、龙腾虎跃办林业的喜人景象。在投资主体上,既有公有制企业也有私营业主,既有林农大户也有干部职工,浙江和江苏两省社会投入林业的资金分别达到78亿元和70亿元;在经营形式上,既有单独造林也有合伙造林,既有承包经营也有租赁、股份、买断等方式经营;在所有制结构上,非公有制主体投资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河北造林总量中民营成分已占到90%以上;在建设布局上,各地在加强公益林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竹林等经济效益好的商品林,已成为当前林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各级工会、妇联、青年组织以及各派、部队等积极参与林业建设,成为加快林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是林业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全面加快林业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自20*年造林面积首次迈上1亿亩台阶后,我国造林绿化连续几年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今年造林任务为1.16亿亩,截至7月上旬,已完成8300多万亩,为计划的71.55%,湖南、山东、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市)已提前完成全年造林任务。各级林业部门按照“质为先”的要求,不断强化造林质量管理,制发了一系列保证林业建设质量的工作规范。很多地方把优化树种结构与提高合格率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福建营造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占造林面积的79%,浙江超过了80%,内蒙古等省区在治沙中越来越重视灌木树种,所占比重近1/3。同时,林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3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860亿元,比20*年增长26.5%。林业建设每年还带动4500多万劳动力就业,仅退耕还林工程就使近1亿农民受益,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五是林业工作的具体思路不断深化,加快林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日趋成熟。根据《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及时发展完善了“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工作部署,把已经圆满完成的《决定》起草和林业宏观战略研究两件大事,发展演变为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今年初,根据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新精神,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加快林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这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林业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掌握和运用“统筹”方法解决林业问题的一次最新实践。林业总体工作部署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了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深入落实《决定》提供了有力指导。
总之,《决定》的颁布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开创了林业建设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各级林业部门在狠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不仅取得了巨大成绩,而且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后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策略上的有效性。林业工作只有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认识,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来运作,放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来考察,才能为林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去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及时对退耕还林进行了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配合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江河流域的植被建设,为三峡水库绿化带建设落实了17亿元投资。为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新疆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及时召开了林业援疆工作会议,启动了林业援疆计划。这些积极调整、主动服务的举措,不仅为林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而且为林业工作创造了更加和谐的外部氛围,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是坚持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再造新优势,寻求新发展。《决定》的出台,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我们提请国家确定了振兴东北林业的五条政策;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商定了今明两年80亿元的林业贷款规模;森工企业职工四项保险基本得到解决。去年非典之后,我们及时提出的建立野生动物监测预警体系的方案,以及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重大沙尘暴灾害等四个应急预案,纳入了相应的国家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还就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发出了两个专门通知,解决了一些重要问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是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再造林业发展优势的一把“金钥匙”。
三是坚持实践先行,注重调研,从基层一线寻求加快林业发展的管用之策。林业工作的实践性、群众性、社会性都很强,只有着眼于基层实践,着眼于群众创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为深入探索推进区域林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分别确定贵州、浙江、福建为林业改革与发展试点省,分类指导,摸索经验。为突破当前改革的一些难点,开展了国有林区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为确保林业发展始终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进,坚持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践先行,注重调研,既是求真务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对症下药、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四是坚持以地方为主,加强服务指导,上下协力狠抓工作落实。地方政府是林业建设的主体。为此,我们特别注意发挥地方在林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和执法监督。在六大工程建设中,坚持实行“四到省”的责任制度,真正把权力、责任和工作交给地方。在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等工作中,切实让地方负起责任、唱好主角。在各省(区、市)出台林业文件时,认真提出建设性意见;召开会议时,派出工作组到会鼓劲指导。这些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纠正了错位、弥补了缺位、控制了越位,使整个林业工作的指挥更加有效,管理更加有序。
五是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实现农民得利、国家得绿。始终把林业建设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林业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只能“绿山”不能“富民”,林业发展就会失去根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既要立足于耕地,也要立足于林地,立足于整个国土资源。当前的林业建设之所以生机勃勃,就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深受农民欢迎的政策措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之所以被誉为“民心工程”,就在于找到了林业建设与农民利益的最佳结合点。今年我们提出为促进农民增收办10件实事,就是要让农民在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在利益驱动上做文章,是使林业由“输血发展”转变为“造血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的来看,中央林业决定颁布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我国的林业发展,呈现出从中央到省区市、到市县、到乡村,层层展开、渐次推进、波浪式发展的喜人局面。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进一步坚定加快林业发展的信心。
二、剖析问题,研究对策,全面推进我国林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各地按照“一二三四五”和正确处理“六大关系”的总体工作部署,在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中花费了很大气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林业的方方面面,有的是深层次矛盾的逐步显露,有的是多年未突破的老问题,有的是落实《决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经过对31份调研报告的初步分析,一共收集到各类问题180多个,包括改革与政策方面的问题50多个,营造林方面的问题40多个,保护方面的问题30多个,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30多个,基础保障方面的问题20多个,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10多个。其中,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带有普遍性,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去研究解决。“成绩不说不会跑,问题不说不得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越是在林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越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而绝不能“讲成绩沾沾自喜,谈问题讳疾忌医”。局党组之所以要搞这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目的就是要及时了解林业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推动林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应该说,这正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的表现。
(一)林业产权落实和保障方面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林业产权不落实和得不到有效保障,是当前林业经营者特别是非公有制主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上,一些地方存在权属关系不明确、承包经营关系不稳定的问题,出现了“山绿了,眼红了”的现象,承包经营合同得不到有效维护,很多经营者产生了担心、疑虑心理,不敢做长远打算。在收益权保障上,一些地方在农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林子划入天保工程禁伐区,切断了他们的生计来源,利用贷款造林的经营者,甚至因此长期背上了债务。一些地方在没有事先与农户协商的情况下,把他们的林子划定为重点公益林,根本不给补偿或只给很少补偿。一些地方在征占用林地时,没有征求林地使用者的意见,也没有依法兑现补偿费用。同时,林业税费负担依然过重,挤占了经营者的合理收益。在处置权落实上,一是林木采伐制度改革与社会期望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层对进一步放宽商品林采伐的呼声很高,绝大多数调研报告都反映了这个问题。二是由于缺乏操作规范和交易平台,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合理流转,既影响了森林资产的变现,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理顺林业生产关系,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瓶颈所在。为了使这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下半年要在福建召开研讨会进行专门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以最终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同时,要尽快制定《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条例》、《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推动问题解决。
(二)营造林及投资机制方面的问题。很多调研组都反映,近年我国造林绿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每年造林任务都在1亿亩以上,但质量和效益,与“质为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营造林及投资机制与林业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从造林上看:一是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公益林建设,普遍忽视封山育林、飞播造林这种省钱省力、对生态保护影响小的方式;商品林建设,普遍忽视对原生植被的保护和对地力退化的关注。二是尚未制定出较为完备的适应两类林业建设要求的人工造林技术规程和验收标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造林模式,致使公益林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追求生态功能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商品林建设未能完全体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三是没有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普遍采用单一树种造林,忽视多树种混交;注重前期表现好的速生树种,忽视后期有潜力的乡土树种;重视种植乔木,忽视种植灌木。
从森林经营上看:第一,我国森林平均每亩蓄积量只有5.20立方米,人工林仅为2.32立方米;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郁闭度0.2—0.3的占20%左右,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非常低。第二,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森林经营随意性大。要么没有森林经营,使林子处于一种纯自然的状态,“有绿色,无资源”;要么过分追求经济收益,以森林经营为名,采大留小,采好留坏,超强度间伐,造成森林质量下降,走到了森林经营目标的反面。第三,由于国家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加上间伐材指标未能有效落实,使很多经营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连起码的中幼林抚育和纯林改造都无法开展。
从投资机制上看:一是投资标准不尽合理。人工造林每亩投资一般为100多元,有的高达数百元,而封山育林每亩5年只有70元,导致各地轻封山育林而重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中,种苗费的成本比重偏低,本末倒置。二是不同的造林项目投资差异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造林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引起的,基层对此反映较大。三是资金完全按计划管理存在弊端。导致重计划争取、轻计划落实,重计划完成、轻质量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重复造林。
解决这些问题,基本想法是:按照两类林业的建设目标,尽快制定、修改营造林技术规程和检查验收标准;逐步推进造林投资从计划管理到绩效管理的转变,研究建立按造林绩效对各类造林主体实行统一补贴的政策,抓紧出台国家收买公益林建设成果的具体办法。同时,逐步调整造林投资标准,提高种苗采购和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的投资水平,争取国家设立森林经营专项资金。
(三)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少调研报告都指出,与资源培育和资源利用相比,资源保护管理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从林地、林木保护管理方面看:国家对耕地保护措施加强后,不少地方开始把建设用地的目光转向了林地和湿地;一些地方通过林地使用权转让、下放国有林场管理权限等方式,达到变更林地权属、改变林地用途的目的;有的地方在征占用林地过程中,违法审批,化整为零,以重点工程为名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这些动向都值得我们高度警觉。同时,一些地方超限额采伐、无证采伐,乱砍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木材等现象依然存在。
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看: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多,一些典型的荒漠化土地、珍贵天然林和重要水源涵养林还有待建立保护区。同时,划而不建、建而不管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二是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普遍存在着品质退化的问题;未列入重点保护范围的野生动植物,非法捕猎和无序采挖较为严重,种群和数量都出现下降趋势。三是投入严重不足,与这方面工作的重要和艰巨程度差距较大,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从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入侵防治方面看:近几年,我国森林病虫害年发生面积都在1亿亩左右,形势非常严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危险性病虫害不断扩散蔓延,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偶发性病虫害在一些地区时有爆发,经济林病虫害呈上升势头。二是发生区正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非林区向林区、由一般地区向风景名胜区和重点生态区扩展。同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也给我国生态安全提出了极大挑战。如:松树线虫病在南方各省的广泛发生,已对黄山、张家界、武夷山等风景名胜区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白蛾在北方的蔓延,已对林果业发展造成极大损失;紫茎泽兰在西南地区的疯狂扩展,已对当地群众造成了多重危害。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根治极为困难,这是新时期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大课题。
上述问题,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狠抓工作落实得到解决。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要满足人们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必须开源和节流并举、发展和保护并重。从战略上讲,开源和发展是第一位的;从战术上讲,节流和保护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到行动,切实把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抓出成效。当务之急,是要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森林资源监督办法》、《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要继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下半年,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问题,明年,要召开全国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四)国有林业改革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国有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木材生产的艰巨任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第一,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不清,名义上是国家所有,实际上是企业自管自用,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第二,森工企业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展不快。同时,可采资源急剧下降,大兴安岭、龙江森工集团在过去的8年中,用材林可采资源分别减少了1/4和1/3。第三,多数国有林场的经营主导方向模糊,既没有享受公益林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形成商品林发展的有效机制。第四,一半以上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甚至存在着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和吃水困难等问题。第五,不少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人心不稳,上访频繁,发展上处于“半休眠”状态。
促进国有林业发展,关键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决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尽快研究提出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改革改制的指导意见,报国务院审批后实施。二是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争取国务院早日颁发《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全面解决国有林场的问题。
(五)林业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慎用钱”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第一,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未经批准就擅自调整、更改国家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和投资计划。第二,违规截留、滞留、抵扣工程资金,或者将工程建设资金挪用于非工程建设内容,甚至是国家严格控制的楼堂馆所项目。第三,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虚列工程支出,套取工程资金;转存、转移财政专项资金和工程建设资金。第四,违反财经纪律,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重大经济问题不经集体研究,个人独断专行。第五,少数管理资金和项目同志,审核不到位,把关不严格,致使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了,酿成严重后果。特别是我局下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以及已分别划归国资委、江苏省管理的中林食品药材开发公司、南京林业大学,伪造变造贷款合同、骗取林业治沙中央贴息415.3万元的严重问题,被国家审计署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发生这样的问题,不仅给国家林业局和林业系统抹了黑,而且给中央国家机关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很坏影响。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痛。
资金安全运行,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把其当作林业工作的头等大事,严格按法规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变通,决不能越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慎用钱”的制度,特别是严格实行单位一把手资金安全负责制,切实加强系统内部的资金检查和稽核工作,尽快建立健全林业项目的科学审批机制,积极探索资金拨付的有效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
(六)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许多调研组都反映,当前林业发展的蓬勃势头,在产业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个缺乏”:一是缺乏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宏观引导,尚未形成布局合理和竞争有序的局面;二是缺乏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有效服务,由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介组织不够健全,市场、政策、科技等服务较为薄弱;三是缺乏对现有政策的认真落实,特别是《决定》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兑现较少;四是缺乏对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必要扶持,使之处于一种放任状态;五是缺乏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林种树种、经营模式等的研究推广,不利于以生态建设为主战略的有效实施;六是缺乏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迫切要求出台相关政策。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对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营指导思想的扬弃,加快产业发展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忽视和否定产业发展的思想,都是极其错误的、片面的。只有使林业产业得到极大发展,林业的全部潜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林业自身的发展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生态建设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必须切实尊重市场规律,让“无形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减少政府干预;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产业的方法和手段。当前,尤其要抓紧制定《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促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意见》。
(七)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方面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的情况还不适应林业加快发展的需要。
在科教兴林方面: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科技资源分散,成果缺乏共享,未能充分发挥效益;科技管理工作还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改进;优秀拔尖人才尤其是科技将才偏少,难以带动林业学科的快速发展;绿色GDP研究、森林碳汇研究等前沿性工作出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森林认证工作,亟待与国际接轨;面向林业生产建设一线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在林业人才方面: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体制和政策障碍尚多,影响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下半年将专门召开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对林业人才、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从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抓好林业行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按照巩固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拓展交叉学科的指导思想,加强林业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品种战略、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林业科技工程和一批重大的、紧迫的、关键性的、突破性的、标志性的、具有带动性的科技项目,全面提高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林业快速发展。
(八)依法治林方面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立法滞后。不少林业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发挥不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决定》的许多精神,还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存在立法“盲区”。第二,执法不力。一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的、权威的执法队伍,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另一方面,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同时,执法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出要进一步健全,执法过程中重权轻责、以罚代刑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三,普法宣传不够。一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部分干部职工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对林业法律制度缺乏了解,尚未形成良好的林业法治环境。
依法治林是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我们要坚持办好的两件大事之一。为了切实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半年,我们要专门召开全国林业法制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九)林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调研中大家普遍感到,林业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的问题仍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建设成效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检查验收与情况监测、单块林地信息收集管理两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从检查验收与情况监测方面看:一是在工作体系上,存在着力量分散、交叉重复、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也使地方疲于应付,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基层对此反映强烈。二是在工作内容上,不能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林业建设成果及其对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重点工程建设动态。三是在工作时效上,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从单块林地信息收集管理方面看:主要是一些地方的林地权属及四至界线还不十分清晰;一些林地的立地条件、林种树种、林分结构等情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一些林地的经营方向尚欠明确,究竟是适合发展公益林还是商品林,仍在两可之间。实现全国的林地信息共享,更有很长路程要走。
解决检查验收与情况监测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要整合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相单位的力量和资源,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综合性的林业检查验收与情况监测体系。为此,我们打算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这项建设。解决单块林地信息收集管理方面的问题,总的想法是:通过最终实现林地电子化管理来带动;当务之急,是抓紧研究编制总体方案,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上述9个方面的问题,既是面上林业工作中的问题,也是六大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决定》确定的方向和局里提出的要求,认真地、深入地研究分析,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从而把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推进林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三、反骄破满,求真务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历史和现实一再警示我们: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事业越容易迷失方向;越是在成绩辉煌的时候,人们越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才能保持清醒,不会迷失方向。对此,我们在去年就做了强调。现在看来,还没有得到深入落实,有必要在此进一步强调。
反骄破满,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成绩,高度重视问题。成绩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问题是我们继续前进需要克服的障碍。这些年来,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形势越来越好,但还有不少深层次矛盾和新老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当我们欣喜于林业建设的成绩时,更应当看到我国生态状况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林业仍是国家建设的短腿;当我们乐道于每年完成1亿多亩的造林面积时,更应当看到确保其质量和效益的工作还相当艰巨。可以说,林业建设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对待成绩,清醒地看到问题,把成绩变成压力,把差距看成潜力,把机遇变成责任,把挑战变成动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鼓足干劲,再创辉煌。
反骄破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所要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实绩,是实现了山绿、水清、民富的真绩,而不是图虚名、务虚功的虚政绩,更不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假政绩。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一要从林业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无论是抓工作还是做决策,都要符合林业实际和客观规律,不要做超越可能、违背规律的事,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二要从林农切身利益出发。把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林农“受惠于林、致富于林”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三要不断提高能力。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对每一个务林人的能力都是个考验。要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用真才实学创造新的业绩。四要正确使用权力。《决定》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也赋予林业部门以重要权力。我们必须切实承担起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的重任,把权力用在执政为民、执政兴林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反骄破满,要求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林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的关键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具有特殊意义。只有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既具有昂扬的斗志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明辨是非,实事求是,不断发展林业的大好形势;才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长期不懈地艰苦奋斗。牢记“两个务必”,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立足实际、立足岗位,只争朝夕,有所建树;必须进一步加强机关“五大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六不准”规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切实做到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唯实,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务实,在完善决策过程中求实,善于从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破解林业发展的难题。
反骄破满,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内部管理。从近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案例看,林业内部管理还存在很大疏漏,干部教育还存在死角,加强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并真正落实。加强内部管理,责任在领导。各级林业部门、各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牢记使命,从严要求自己,用好手中的权,管好手下的人,看好单位这个“家”,做到令行禁止,确保不出问题。加强内部管理,基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法纪观念。要将已经发生的问题作为反面教材,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加强内部管理,关键是完善和落实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开展一次内部管理大检查,认真排查各方面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制约机制,坚决杜绝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重点要抓好清理“小金库”、挤占和套用建设资金、借用和挪用公款、违规开展经营活动等工作。
同志们,时值年中,要全面完成2004年的工作任务,还需要继续努力。希望各地、各单位认真对照年初的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加快落实进度,确保年底之前圆满完成。这里,我再强调几项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调研活动的经验。这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不仅全方位地总结和查找了我国林业建设的成就和问题,而且在如何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工作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环节,落实三点要求,建立四种机制。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以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中心开展调研。要善于从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入手,从矛盾的焦点入手,从关键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入手,采取抓典型、解剖麻雀的方法,快节奏、高效率地摸清情况,拿出对策。把握两个环节。就是要始终把握好调查和研究这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升华。为调查而调查不行,必须实实在在地研究问题;只做调查不注重研究也不行,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实现由研究探索到制定政策的质的飞跃。落实三点要求,就是要把握方向,增强功力,改变作风。要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提高调研的能力,全面掌握调研的技巧和方法;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听真话,察实情,得真知,出实招,求实效。建立四种机制,就是要建立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机制。经常化,要求在宏观上始终重视和加强调研工作,使其贯穿于整个林业工作的始终,又要在微观上注意观察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到终结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调研。制度化,要求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建立相应的机制,使调研工作成为一种必须坚持的制度。规范化,要求不断探寻和把握调研工作自身的规律,用规范可靠的方法获取真实可靠的情况和数据,同时在多看、多听、多记、多想、多议上下功夫,通过分析、归纳、综合,写出有真实情况、有独到见解、有可行办法的调研报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科学化,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把调研工作引向深入。要找准研究对象,纵横反复比较,定性定量研究,深入理性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有物。这些宝贵经验,来源于对调研工作的正确分析,来源于对调研工作的理性思考,来源于对调研工作的科学把握,对于指导今后的调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单位一定要认真总结,发扬光大。
二是用好用足这次调研的成果。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对这次调研活动高度重视,提出了殷切希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徐有芳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给予了及时指导。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同志,还亲自对参加调研的同志进行了培训。这是这次调研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重要保证。充分用好用足这次调研成果,是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四件事。第一,在31份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提炼升华,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贯彻落实《决定》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既要汇报成绩,又要反映问题,更要提出对策意见,争取中央对林业的进一步支持,为林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将所有调研报告精心整理,汇编成册,以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长期发挥作用。各调研组要抓紧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8月10日前交局调研室,在年底前正式出版,作为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重要参阅材料。第三,各单位要对31份调研报告做深入的研读,吸取营养并查找自己职责范围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第四,深化宣传。最近,回良玉、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先后对深化《决定》的宣传做出重要批示。专门制订了《盛世兴林新闻报道方案》,从7月20日到8月5日进行集中报道。调研成果也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该见报的见报,能发内参的发内参,以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精心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决定》的配套文件。能否把《决定》贯彻落实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决定》配套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去年《决定》颁布后,我们立即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初步计划出台140多个配套文件,打算用5年时间完成,并决定将研究讨论配套文件作为每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研究讨论的10个配套文件,目前已经正式颁发6件,其它4件要抓紧出台。根据这次会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解决9个方面问题提出的初步设想,年底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至少要研究讨论10个左右的配套文件。究竟哪些文件上会,请各单位会后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并在8月20日前正式交局调研室汇总后,由局党组研究确定。
四是扎实做好林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5年前,适值六大工程酝酿启动之初,我们审时度势,以六大工程为重点,科学地编制了“十五”规划,为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又逢六大工程实施期限整体过半、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的关键时期,编制好《林业“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对于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现《决定》所提出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决定》、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实现第一步目标为主要任务,以保持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大局、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再创辉煌为原则,抓紧研究部署,尽快形成初稿,深入论证完善。各地也要根据这些精神抓紧编制相应的地方规划。
五是深入抓好《决定》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决定》颁发一年来,各省(区、市)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在省一级掀起了贯彻落实的高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仅仅是拉开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工作序幕,决不能在此停顿,就此歇步,必须鼓足干劲,乘势而进,向基层延伸,向老百姓渗透。只有《决定》精神真正为老百姓所掌握,真正落实到了山头地块,才能说《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基本到位。下一步,各地在切实做好相关配套文件研究制定工作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指导好市县一级召开林业会议、出台林业文件,层层推进《决定》的深入贯彻。
同志们,林业形势喜人,任务非常艰巨,前景十分美好,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精神,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发图强,为把我国林业推向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林业局区建设结束工作报告
- 下一篇:林业局纪念防治荒漠化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