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22-07-21 04:04:00

导语:谈谈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谈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自觉性有了较大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长足发展,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意识逐步增强,全市的文明法治社会环境初步形成,推动了惠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可以说,我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依法治市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正是依法治市工作的长足进步,推动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市委历届主要领导十分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参加每年的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研究、策划和部署依法治市工作,经常关注和过问依法治市的具体工作,支持有关部门开展依法治理。如今年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惠州市2006年—2010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会上常委们对如何搞好依法治市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又如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的做法和经验,表彰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25个先进单位和51名先进个人,市委书记柳锦州和市长黄业斌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12月,召开了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座谈会,研究依法治市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总结部署有关工作,市委副书记、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仕其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在全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能够起模范作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柳锦州带头参加并主持每年举办的全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如去年10月,我市举办了全市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专题讲座,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佀志广应邀主讲,柳锦州同志主持讲座并作了讲话。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同样十分重视,特别是基层有关单位,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了“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和“四民工作法”等具有惠州特色的品牌,促进了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下面,就关于“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推进和谐广东建设”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对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在,省委提出“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推进和谐广东建设”的课题,将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认为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新的认识、新的判断、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在这三个方面里,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要求,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所以这三者的关键是依法执政。科学执政,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应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规律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制度、领导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用于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事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就是根据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民主执政也是一个“依法”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民主。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基层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组织村民开展自治活动,都是依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因此,对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说到底就是要始终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1、依法执政是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提高“五种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种能力”说到底就是要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现在省委提出提高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就是抓住了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只有提高了依法执政能力,确保领导干部的执政活动在法律范围内有序进行,领导干部对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才能运用自如。

2、坚持依法行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政府部门是直接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部门认真贯彻党既定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社会环境及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代价。其实,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规定,就拿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靠破坏自然环境求发展或搞什么政绩工程等问题来说,国家有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利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只要能够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有的地方不断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污染环境,人民群众意见很大,主要就是因为有的商人唯利是图,负责招商引资的领导干部把关不严,没有严格依法行政造成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真正把我们的经济社会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3、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人民群众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依靠法律来维护的。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法机关。为此,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就成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问题。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显失公平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意识不强,干预办案,或者一些执法人员没有严格执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造成的。这种办案不公、执法不严,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执法人员都严格执法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4、依法管理经济,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法治经济,这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必须依法管理。进入市场经济运营的单位或个体包括各类公司、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要依法取得经营权,并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企业成立取得经营权、投入生产经营、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如果所有经营者都能守法经营,市场经济的运行就一定是良好的。现实中无证经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特别是那些官商勾结、商业贿赂等各类腐败行为,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毒瘤。

5、依法办事是发扬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扩大政治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现在我们党在村(居)民委员会一级开展民主自治,就是在宪法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比如,市委在全市推行的惠城区惠环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该“议事规则”也是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制定的,是法律关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细化和延伸。一个村民委员会人数比较多,要集中起来议事不容易,一个村(居)民小组人数较少,集中议事容易得多,村里的大事都经过村民集体讨论决定,使村务从事后公开到事前公开,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过去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依法办事意识不强,没有依法制定乡规民约,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引起了不少民愤,影响了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推行“议事规则”后,惠环街道办事处村风、民风和干部的作风转变很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连续多年没有越级上访,没有吸毒现象发生,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所以,发扬基层民主政治要在依法办事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够真正取得扎实成效,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6、依法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要实现社会和谐,关键因素在于“人”。在法制比较健全的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求各社会成员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人人遵纪守法,人人爱护自然,人人关注环境;要求有关管理部门依法对自然环境、对社会秩序进行管理,人与人之间遇到矛盾纠纷也能够寻求法律的途径来解决。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善于应用法律的权利义务机制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的框架内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使社会成员既充分享有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到权利义务相统一,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7、依法调解是平怨息访的前提。当前领导干部最头痛的是集体越级上访事件,追究其原因一般都认为领导干部能力不强,缺乏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基层组织管理乏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存在官僚主义、方法简单,或认为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等等。这样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其实,问题产生的关键是依法执政意识不强,没依法办事造成的。从源头上看,一些矛盾纠纷的起因就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没有依法办事,一开始就给矛盾纠纷的产生埋下“祸根”;在处理矛盾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法制意识不强,没有依法调解,只懂得“拍脑袋、拍胸膛”,方法生硬简单,不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加上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不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造成群众怨气越积越盛,不断越级上访。

二、当前依法执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领导干部对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认识存在误区。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执法就是公检法等有关执法部门的事,法治工作就是依法治理部门的事。个别领导干部认为,领导是管大事的,诸如抓班子团结,抓发展思路,抓干部思想,抓协调管理等等,而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是相关部门和分管领导的事。一次在基层某镇了解依法治镇的经验材料时,该镇党委副书记对我们说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不在家,他们对依法治镇工作不熟悉不了解,最后连该镇依法办事的一、二件事例都谈不上来。其实,在一个乡镇,书记、镇长、副书记、副镇长和所有公务员都要依法办事,作为镇党委领导,不掌握了解依法治镇情况是不应该的。依法执政、依法治镇不是某个分管领导、某个部门的工作,而应当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全体公务员共同的职责。

2、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不高,不够扎实有效,存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普遍有这样的反映,在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时,个别党员干部参加学法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提不上来,人数到不齐,即便来到法制讲座现场,也是无心听课,迟到早退。现在各地每年都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也有流于形式的现象,事前发考试答案,听说还有个别请人的。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也是抄答案。

3、领导干部干预办案、法官办案不公的现象仍有存在。办案难、执行难等司法不公问题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当前,一些法官反映,跟政府部门打的官司最难办案,最怕在办案和执行时个别领导来电话、打招呼。就是由于行政干预,造成了办案难、执行难。还有一些法官公正司法意识不强,存在办“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4、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例如很多领导干部办了很多好事,但大多都是按上级要求或应群众请求的情况下办的,而不是自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办的。本人最近带队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落实情况就有这样的体会,以前在党政领导岗位上为老干部和退休老人办过不少事,就是按老年人共同意愿或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办的,不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这些事情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自觉按这个法律来落实,主动为老年人办几件好事。过去经常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来就不难”,现在要改为“老大难老大难,依靠法律就不难”。现在一些行政单位适应形势需要设立了法律顾问,然而却没有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作出行政决策前没有同他们好好斟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而是有了问题才叫他们出来打官司,搞得很被动。

三、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意识。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适应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方式的新转变,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执政观念,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就是要不断强化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先找法,研究问题先学法,开展工作用好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靠法,言论行动符合法”。过去,许多领导干部依靠上级政策、行政命令和主观判断实施领导,那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靠过去那一套有较大的弊端,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需要。强化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就是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要求,善于把党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不断转化为法律法规,使其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2、依法执政要求党委依法决策、人大依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两院”公正司法。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因此,要按照宪法规定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关系,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宪法对党的领导地位作了规定,但共产党员必须依照宪法和党章的规定来工作,注意克服“一元化”、“一言堂”。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推进党政关系规范化、法制化。政府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切实把党内监督和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派监督、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

3、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搞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素质,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满足公民求知求助的需求,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和纠纷,提高分清是非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我市法制宣传教育中,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一直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举办一至二期有市四套领导班子领导和市直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专题法制讲座,坚持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制度,实行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提请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这种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是十分必要的。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影响着事业的兴衰成败,领导干部法治观念的强弱和依法执政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

据权威媒体对湖南省政府官员的问卷调查表明,有66.96%的人认为自己的法律知识已不适应或不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91.3%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不好或一般;仅有34.78%的人表示除开工作需要外,自己平常也主动学习和了解一些法律;有41.2%的人认为我国逐年开展的普法教育有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一般,还有16.52%的人认为我国普法基本是搞形式,走过场。由此看来,多年的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亟待有关部门重视起来,认真思考对策,加强和改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2004年以来,我市博罗县深入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专题活动,针对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农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普法的薄弱环节,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有的放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状况得到明显改观。该县连续两年群众集体上访行为大幅度下降,群众集体到省机关上访量从2003年的全省第一下降到全省倒数第三。因此,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拓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杜绝个别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方面有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做起来忘掉的现象,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当前,普法工作要继续坚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着力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增强了,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水平提高了,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能不断向前推进。

4、要把依法执政能力纳入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约束,我们在考察领导干部能力时往往只注重其发展经济的能力。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给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以及总揽全局的能力。我市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都即将面临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肩负着领导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职责。因此,能否把依法执政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于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显得十分重要。“不知法者,不得为官。”要通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干部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政执能力这一选人用人的新标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且成为一项长效机制。当前换届工作在即,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准人、用好人,把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推上领导岗位,为依法执政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