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植树造林共建绿色家园
时间:2022-07-15 11:35:00
导语:全民植树造林共建绿色家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我国第29个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一项全民性、公益性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同志曾说过:“种树,是我们共产党人留给后人的丰碑”。同志强调,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加强生态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不但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财富,留下生态文明。
地级威海市成立20年的历史,既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也是全民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的历史。20年来,历届领导班子牢牢把握生态立市的方针,把造林绿化作为创造大环境的战略工程,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基础工程,作为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利民工程,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各级职能部门牵头抓总,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检查,搞好服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突出重点,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的亮点、亮线、亮面;积极开展“城市庭院绿化”“青春、绿色、家园”“村在绿中”“绿色学校”等活动;严格限制开山采石,保护和恢复绿化山体。许多企业、镇村积极参加包山头活动,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成为造林绿化的排头兵和主力军。驻威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把驻地当故乡,积极参加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军民共建绿色家园的新乐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铭志于树、寄情于林,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建设“纪念林”、认建认养绿地、保护古树等活动蔚然成风,形成了千家万户齐行动、千军万马搞绿化的浓厚氛围。我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受到了国内外朋友的高度赞许,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之后,去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今天的威海,城市与农村、山川与田野越来越绿了,最佳人居的品牌越来越亮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了。所有这些,造林绿化工作功不可没。
生态绿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搞好生态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市尽管摘取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项桂冠,但与生态市建设目标、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人均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占有水平的65%,世界平均占有水平的13%。我市尚有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有更多的半荒山和疏林地需要补植完善,还有5万亩梯田地需要退耕还林。已经建立起来的绿色通道当中,树种搭配不够合理,季相变化色调单一,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绿化,档次品位还不够高,镇村绿化的任务也很艰巨。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造林绿化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实践中去,推动我市生态绿化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
要不断提高生态绿化的覆盖范围。在继续大力实施“五林工程”的同时,突出三个重点:要突出城乡结合部绿化。要组织发动市民在城郊结合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大力营造森林公园、生态公园等,扩大城郊结合部绿地面积,以森林包围城市,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要突出荒山绿化。要探索建立切实有效的荒山绿化机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或联合开发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封、造、管并举,力争再用3到5年的时间,把全市现有荒山全部绿化起来。要突出镇村绿化。造林绿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非常密切,要把造林绿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集镇公共绿地建设和环村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墓地绿化,掀起“绿化镇村、美化家园”热潮。
要不断提高生态绿化的品位档次。要坚持“规划建绿”。要把绿化作为“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生态市建设规划,高起点制定中长期造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拉开点、线、面相结合,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大格局。要重视绿化质量。根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气候、不同土质,选择不同树种,提出不同绿化要求。交通干线绿化,要按照风景线建设标准,体现“四够”要求:够宽、够密、够高、够美;荒山绿化要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五片”要求:栽一片、活一片、旺一片、绿一片、美一片;重点景区、景点和城市出入口绿化美化,要形成特色和个性,努力达到“五多”标准:多树种、多林种、多植物、多层次、多色彩;城市园林绿化要上档升级,优化树种配置,针阔混交,乔灌混交,落叶与常绿结合,乔灌花草结合,做到四季常青,全年有花。要大搞示范工程。强化精品意识,以市区绿化、通道绿化、景点绿化、镇村绿化以及荒山绿化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管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标志工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要不断提高生态绿化的综合效益。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造林绿化工作的综合效益。要提高生态效益。坚定不移地把“以生态建设为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为研究和确定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出发点。“十一五”期间,每年植树2000万棵以上、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不能变,数量只能多不能少,标准只能高不能低。通过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把威海建设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美,空气更清洁,人与自然更和谐”。要提高经济效益。植树造林是义务,是责任,也是利益。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及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利益机制调动经营林业积极性。要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快林业的产业化步伐,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把植树造林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引导扶持农民大搞特色经济林,促进农民增收。要提高社会效益。造林绿化既是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要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断增强人们奉献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各部门要通过开展“包山头”活动,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各级群团组织要通过开展绿化活动,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各镇村要通过造林绿化,促进村民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的热爱,促进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
植树造林,泽被后世;绿化祖国,人人有责。要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各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要认真落实部门、单位包山头责任制,包栽包活包管。林业部门是造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搞好规划论证、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要加强舆论宣传,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绿色文明,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绿化光荣的浓厚氛围。
大地回春,万木吐绿。当前,适逢造林绿化的大好时节,全市人民要迅速行动起来,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继续实施“碧海、蓝天、青山、净土”行动,再掀造林绿化新高潮,使人与自然相处得更融洽、更和谐,把我们的城市人居品牌打得更响、更亮,为推动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和谐威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