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时间:2022-07-15 09:14:00

导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奉节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构建“三农”支持保护体系,为城乡协调发展打牢基础

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科学的“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地位。

(一)建立健全农业投入体系,为农业增效注入生机与活力。一是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要向农村倾斜。加大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特困村五年内彻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二是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各级财政要落实好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预算执行,对已出台的支农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查。要整合财政支农投入,改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三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取向要明确。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降低“三农”贷款门槛。

(二)努力完善农村政策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一是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要在真正赋予农户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坚持“自愿、依法、有偿”原则,稳妥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完善农业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WT0规则的“绿箱”政策,抓紧抓好西部大开发契机,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制定农业结构调整鼓励政策。三是落实农民减负政策。当前减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落实农民减负同解放农民思想,增强农民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三)积极探索农村保障体系,为农民安心致富免除后顾之忧。一要加强对农村保障工作的领导。农村保障一直因为量大面广而没有彻底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成为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为农民安心致富免除后顾之忧。二要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做好民政优抚、五保照顾和社会救济等政策性保障工作;多渠道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逐步将进城民工、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障网络之中,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三要强化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农民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致富精神,帮助农民提高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致富本领,支持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多的致富项目。

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最大的障碍就是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只有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分割壁垒,城乡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行优化组合。

(一)围绕农业抓工业,靠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工业化是“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的过程,是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利用工业化促进农产品转化为工业品,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工业积累反哺农业,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近年来,奉节县在传统工业比较低迷的背景下,通过实行“公司+农户”、“工厂+农户”、“基地+龙头+专业户+农户”等模式,用新型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探索建立以脐橙为龙头的名特优果品大县,建立以精细菜为主体的商品蔬菜强县,建立以草食牲畜为突破口的畜牧业重点县,建立以加工为支柱的农副产品中转县,推动贸工农一体化,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奉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跳出农业抓农业,靠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一是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按照“发挥优势、面向市场、注重品牌、规模效益”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二是选准农业产业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从奉节的农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着手,坚持“调优粮食产业,调强畜牧、水产、能源产业,调大旅游产业”的思路,逐步壮大支柱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民间流通服务合作组织。奉节作为边区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要进一步打通湘鄂渝陕南北经济走廊,加速构建湘鄂渝陕边区经济中心,逐步形成新型的区域性农业产业体系。

(三)畅通城乡互动渠道,靠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一是实施县城和中心场镇带动战略。把新县城构筑成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对外竞争的主要载体、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龙头;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二是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制度,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改善进城农民的就业环境。三是推进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各级政府要放宽农民进城(镇)定居的条件,承担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的职责,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三、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确保城乡统筹发展与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最重要的是把县域经济发展融入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中,与全球经济共同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一)制定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一要科学判断形势。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将长期并存,地方经济要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二要准确把握县情。实践证明,找准自身优势和不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奉节移民工程、旅游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规划都是在对县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制定并成功实施的。三要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经济,切忌“一届领导喊养蚕,二届领导喊喂兔”,切忌大小项目一起上,必须站在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应城乡互动的、符合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统一规划。

(二)创建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一要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要继续加大交通建设、通讯建设、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的力度,为统筹城乡发展铺平道路。二要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首先要改善政务环境。本着从严治政的原则,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收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改善法制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执法公正性,做到执法必严,执法必公。大力发展各种法律服务中介组织,为投资商提供法律服务、咨询服务。再次要改善政策环境,构建适应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政策支撑体系。

(三)建设适应经济一体化的人才队伍。在选人上,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选拔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懂市场经济、会统筹协调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同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人才选拔渠道,改进人才选拔方式,为促进发展“第一要务”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在用人上,坚持靠制度管人的原则,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试用制、诫勉制、末位淘汰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工作公开承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群众信访回复制,加强领导干部的全程化管理。在育人上,既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更要重视对潜在人才的挖掘和引导;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强调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学习。以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全县城乡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