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型和谐社区建设
时间:2022-07-15 08:16:00
导语:扎实推进新型和谐社区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襄城区地处襄樊市政治文化中心。围绕和谐社区建设,襄城区在整合资源、服务群众、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夯实基础、队伍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襄城区委组织部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单位”;*年,襄城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昭明办事处荆州街社区和檀溪办事处慧苑社区被评为全省社区建设最佳示范社区;*年,襄城区又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城区党建工作示范城区;*年,襄城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城区。
一、拓宽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社区发展、有利于社区自治的原则,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实现了“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楼院、党小组建在楼栋”,积极延伸社区组织结构。全区共建有5个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40个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设立了32个楼寓党支部,全辖区13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133名负责同志成为联席会和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党建情况实行“台帐”管理,定期调查、指导。目前,在58家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区、街道、社区选派了25名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党建联络员进驻。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近几年,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投资40多万元,新建8个社区党员服务中心、20个社区党员活动站,对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95%以上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同时,按照有阵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活动、有记载、有效果的“六有”标准,投资60余万元,为部分社区添置图书、音响、投影仪等基础设施。社区党组织主动与社区单位党组织沟通协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市审计局、市七中、市委党校、市电大等地建起了社区党员电化教育室和市民学校。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办法》,对社区建设目标和工作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区“四大家”领导都建立了社区联系点,对社区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实行直接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社区工作。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联络会,认真研究总结社区建设情况,制定工作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和学习规章制度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和表现评价制度,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一卡两表”管理,“一卡”即“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情况反馈卡”,“两表”即“社区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和“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情况记载表”。目前,已有16548名党员到其居住地社区报到,根据各自的特长,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二、拓展外延,整合社区资源,构筑共建工作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网络,明确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简称“两会”)的职责及其负责人,规定“两会”的日常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审议社区党的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等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两会”的领导和监督,形成了党在社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利用社区群团活动站,将有特长的社区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成立了80支多种形式的社区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带动并组建了107支京剧票友会、腰鼓队、夕阳红老年合唱团、义务巡逻队等群团组织。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内文艺人才聚集和休闲广场众多的优势,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近两年来,在社区共组织文艺活动800多场次,演出节目2600多个,观众近2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是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作用。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建设合力。近些年来,社区共管、共建已成为全区居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单位在社区建设方面的投入多达1200多万元,硬化路面5万多平方米,增设下水道3500多米,新建垃圾屋(池)47个,添置果皮箱410个,公厕旱改水8座,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三、健全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兴办服务网点,搭建服务平台。利用社区资源,协调社区单位关系,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警务室,社区文化站,使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工作同时进入社区。并在荆州街、王府口、陵园路、慧苑四个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所有社区居委会都建立了为民服务室,做到劳动、计生、优扶、城建城管、环境卫生、司法援助进社区,使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等服务。
二是丰富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围绕服务再就业工作,广泛开展了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搭舞台、架桥梁、创环境的“三为”活动和以“送观念、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文化和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五送双带”活动。围绕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又组织实施了以“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加社区服务、带头帮扶困难家庭、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带头维护社会治安,争当先进社区党组织、争当优秀社区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六带双争”活动。*年11月以来,在全区城市社区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五民工程”活动,以“爱民、利民、育民、乐民、聚民”为主要内容,探索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年,“五民工程”项目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新工作二等奖。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这些活动,先后在冯家巷建成“名人名言”一条街,在溪苑路建成“特色理论”一条街,在民主路建成“文明行为常识”一条街,在财苑路建成“法律知识”一条街四条特色街道,并创建了“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校居共建”等10多条文明街巷。近年来,辖区内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有32家,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有69家。
三是培育服务产业,走社区服务产业化道路。改革过去单纯靠政府组织兴办的老模式,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服务组织。在荆州街等6个位于中心城区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集家政服务、保洁服务、职业介绍于一体的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市最有影响的龙头服务公司。同时,充分利用207、316国道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兴建了檀溪果菜批发大市场、檀溪汽车配件大市场、正旺建材大市场等19个专业市场,安置下岗职工3000多人。还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在襄阳城墙内环路开发饮食文化一条街和音像图书大市场,利用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兴办了印刷厂、五金加工厂、机件加工厂等7家福利企业,安置下岗待业人员900多人。
四、创新机制,选好配强班子,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推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通过公开招聘、定岗竞争、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等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选拔街道社区领导干部,提高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在社区的公认度。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了32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为社区干部队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大力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工作,每个社区都有2至3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能力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
二是推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训目标责任制,按照政治理论、适用技能、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学历教育“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采取办班培训、外出参观、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大专院校脱产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帮助社区干部开拓眼界、增长才干。近两年,全区共培训社区干部200多人次,完成了社区主职干部的轮训。同时,以区、街党校和社区市民学校为主阵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了社区干部学历教育和素质培训教育,社区居委会189名工作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社区干部达到97人。
三是推进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三评”制度,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与升降奖惩挂钩,形成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同时,完善党内关怀机制,建立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和退休金制度,努力保持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
- 上一篇:抓紧抓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 下一篇:要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