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新课题

时间:2022-07-14 06:41:00

导语: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新课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新课题

党员关爱是近年来出现在党建工作领域的新现象和新做法。党员关爱有别于社会关爱,是指党组织以社会发展形势和党员内心需求变化为依据,由党组织针对性地给予政治、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关心爱护,帮助党员排除困难,解除疑惑,引导党员正确认知和强化宗旨意识。

一、党员关爱是党建历史传承和现实发展的需要

1、关爱党员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的需要。早在建党初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给因投身革命工作的党员发放补贴,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对于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同志,及时召开追悼会,并以党组织名义给其亲属以安慰,发放特别抚恤金,体现党组织的关心帮助。同时,关心爱护党员也是我党做好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党组织也较好地坚持了走访、谈心等制度,及时了解所属党员在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着力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了党内融洽、温馨的氛围,密切了党员和组织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思想工作的亲和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开展。

2、关爱党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建立健全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这是我们党从新时期履行“三个代表”重要使命出发,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对关心爱护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党员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必然要比一般群众具备更高的素质,担当更重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奉献,牺牲更多的利益。党组织只有做好党员的坚强后盾,使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使每个党员能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才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凝聚力量,义无反顾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关爱党员是解决党员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从我党抓建设的实践看,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从党内到党外,从党员再到一般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也不例外。只有党内的团结和谐,才能带动其它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团结和谐。在“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党员及其党员队伍建设中确实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期待党组织能够帮助解决。因此,必须首先在党内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党员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对党员施以更加人性化的关心爱护,尽量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满足党员对政治尊重、生活追求和事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在党内形成一个关心爱护、文明健康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氛围,以最终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4、关爱党员是新形势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适应党建工作新发展的需要。首先,关爱党员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激励,关心、关注、维护党员的权益和需求,不仅温暖了受关爱的党员,对其他党员和群众也是一种情感沟通和熏陶。其结果必然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归属感,进一步激励党员践行先进性。其次,为党员送上真情关爱,也丰富和发展了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目标,既关注人的权益、人的发展,也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生产、生存状态。这显示了党的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有效改变那种只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利益的做法,也有利于调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在维护好、实现好党员利益的基础上,使党员更好地履行义务。

二、当前党员关爱与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党员队伍结构与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不适应性。一是党员队伍老龄化、低学历化等结构性问题依旧不容乐观。以我区为例,截至2005年底,全区党员总数12288人,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3586人,占总数的29%,这一结构性问题在农村党员中更凸显,60岁以上的农村党员1435人,约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0%;与年龄老化直接相关的是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及以下的党员6615人,占总数的53.8%,而农村党员中初中及以下的党员占到农村党员总数的71%。二是党员适应性与社会发展要求有差距。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很多党员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观念、知识、视角较为陈旧、落后,不太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也缺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凝聚力和号召力都不够。

2、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的薄弱与党员政治尊重需求强烈之间的不适应性。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具有强烈的政治追求和需求,他们希望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和为党工作,希望权利得到尊重,政治利益得到保障。由于过去党组织总是要求党员履行义务多、落实权利少;重大决策集中多、征求意见少;提要求多、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少。带来党员知情不足、参与不够,严重挫伤了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长期下去,党员对党的政治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淡化了党员意识。

3、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四个多样化”之间的不适应性。一直以来,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是以家庭所在地和工作单位为基点展开的,这种传统的组织设置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难以适应日渐扩大和加速的党员流动范围和流动频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出现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一部分群体没有能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而沦为弱势群体,这当中也有不少党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党员的身份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而脱离了组织覆盖范围,一些党员尤其是一些老党员,变得没有人管了,因此对前途感到迷茫,内心充满疑虑,以至于对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

4、不同类型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与党组织关爱手段单一的不适应性。改革开放前,基层党员利益需求呈现单一化、低水平的特征,党组织运用简单的关爱手段就能较为容易地满足基层党员利益需求。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党员需求从单一化向差异化、多样化转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需求不断变化的党员个体根据各自所处生存状态,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党员需求多样化。据调查,农村党员希望党组织能够提供致富技术和信息,企业党员、流动党员要求技能培训的愿望十分强烈,社区党员则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医疗、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这些变化增加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5、党员愿望要求的经常性和持续性与党组织关爱运行机制不健全的不适应性。关爱党员是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激励,靠“蜻蜒点水”施以小恩小惠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经常性和持续性给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关心帮助,做到常流水不断线,让党员在有困难时,可以有地方去求助;在遇到烦恼时,可以有对象去倾诉;在遇到困惑时,可以有人员去咨询。但在实际工作中,关爱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关心帮助随意性大。一些地方除了年前年后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外,平时对党员的思想状况、潜在需求很少去沟通了解;二是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由于多种救助途径分属不同部门,没有形成合理帮扶机制,造成有的党员接受多个部门帮扶、慰问,有的党员没有任何帮助,关爱对象未能全覆盖。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实力不一样,各地在落实关爱政策时,贯彻执行程度也不一致。

三、新形势下党员关爱体系的构建

1、适应党员政治尊重的需求,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要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调动党员积极性的切入点,从保障与党员切身利益相关的、具体的民主权利做起,保障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着重探索了加强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工作。一是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约谈制度。从2005年7月起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由一名区委常委接待基层党员访谈,倾听党员对党内事务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二是建立了党代表接待日制度。每个工作日由一名区级党代表在区党员服务中心接待来访党员,听取党员有关全区党建工作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听取党员有关本人所在单位的组织建设、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或问题反映。这一做法有效地开创了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也确保了日常期间党员与党组织的有效联系。三是推进民主选举。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为着眼点,规范选举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在全区110个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正确引导党员的民主意识,共有72个村通过直选产生了村党组织负责人。四是提高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在村民代表选举中逐步增加党员的比例,在村务决策过程中,首先要召开党员大会,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

2、适应党员生活宽裕的需求,努力创造和谐环境,建立起党员实际利益关注机制。一是及时缓解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关注党员的思想变化,时刻把握党员思想变化趋势,通过党员关爱、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等全面把握党员思想状况。二是及时帮助和排除党员生活上的困难。很多党员觉得自己是名党员,存在着有困难也不应该向组织提,不给组织找麻烦的思想。党组织要重视和关注党员各种困难,建立解决党员困难和问题的帮扶机制,让党员感到党组织像“家”一样。三是关心和保障党员身心健康。党组织要珍惜党员的身心健康,使党员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从2002年开始,我区开展了“党员健康体检”活动,为每名基层党员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定期检查跟踪,受到了广大党员的欢迎和好评。四是满足党员文化娱乐需求。我区近年来一直着力于推进广场文化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区、街道镇开展了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一系列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寓学于乐,也为党员群众营造了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氛围。

3、适应党员素质提高和学习创业的需求,大力实施党员素质培训,建立起党员事业激励机制。党员是先进群体,一方面具有共同远大的革命抱负,在理想上追求真理、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在事业上追求奋斗,为实现最高理想奋斗终身。另一方面,党员作为个体,在追求最高理想的同时,具有个性化追求。对此,江北区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党员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2002年4月初开始,广泛开展了“党员学技能”活动,先后办起了农业实用技能、电工电焊、服装打样、烹调等劳动技能培训班和大专、初级英语、电脑操作、公文写作等素质培训班,累计参加培训近8000人次,有效地引导了广大党员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4、适应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起党员关爱长效机制。我区根据“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载体,明确“党员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起了研究和满足党员需求的日常性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维护党员权益、促进党员个人发展、发挥模范作用的工作制度,搭建对党员的政治尊重、事业激励、学习创新、生活关爱的平台,以家的氛围凝聚党员、以家的观念关爱党员、以家的温馨激励党员、以家的形式来唤起党员自觉、主动地履行党员职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针对党员政治尊重的需求,党员服务中心全面实施“政治生日纪念”活动,对党员在其入党之日送上一份党组织的贺卡,对党龄在二十周年以上且逢五、逢十的党员由支部出面为他们过“政治生日”,以进一步为广大党员营造温馨的氛围,带去党组织的关怀。(张亦平、夏伟飞)

作者单位:江北区委组织部、江北区直机关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