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中发挥在职党员全天候作用浅议

时间:2022-07-14 03:56:00

导语:党建中发挥在职党员全天候作用浅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中发挥在职党员全天候作用浅议

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谈到,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实际上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老调调,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这段论述深刻地阐明了在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形式的活动方式,必须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党的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党组织进行“整合”、“重组”的基础上,使社区党建工作逐步深化和拓展。在职党员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如何使他们由过去的“八小时党员”成为“全天候党员”,既要在单位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又要在社区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社区党建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在职党员全天候作用是深化和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

所谓在职党员,就是组织关隶属单位党组织,只是在社区居住的党员。过去,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和党组织机构设置的限制,在职党员只能参加纵向的组织生活,是自己所在单位的“八小时党员”。在社区既不参加纵向组织生活;也不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连谁是党员、群众都不清楚,人们都习惯地把社区的在职党员称为“地下党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活动方式和社区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与人、单位与单位只能纵向联系的社会格局已被打破。人与单位的关系也由原来的纵向依附变成了契约性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由单位转向了社会,社区就不再是城市居民单一的居住地。它既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就近购物、就医的主要场所;又是城市居民相互交流、相互依附的最佳环境;同时,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加大公益事业投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实施“凝聚工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的城区组织部分。在职党员作为社区党的资源骨干,只有他们的参与,才能使社区党员的“分力”汇成合力;只有他们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社区的群众听到党员的声音、看到党员的形象;只有通过他们和社区离退休党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团结和带领社区居民管理、建设好社区,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发挥好在职党员“全天候”作用,应为在职党员搭建好活动“舞台”。

在职党员在社区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运做方式。所以,为在职党员在社区搭建好一个活动舞台,是目前社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活动舞台”,就是在职党员在社区怎样参加组织生活,通过什么渠道、以什么方式、在哪些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社区基层党组织应本着“组织活动联搞、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贫困对象联帮、文明小区联建”的六联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一张卡的登记,建好“两个组织”,疏通了“三条渠道”,开展好“四项活动”。

“一张卡的登记”。就是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要把在职党员登记过程作为普通摸底和广泛动员的过程。登记时要入户、见人,沟通思想,把社区的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把在职党员的工作单位、特长、爱好和意见、建议了解清楚,以便于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组织、安排活动。

建好“两个组织”。一是要建立党建联席会;二是要建立党建联谊小组。党建联系分会作为街道党建联席会的分支结构,其会员毕竟是少数。只有党建联谊小组才有利于在职党员上下联络、相互沟通,便于协调和组织各种活动。

疏通“三个渠道”。一个是在职党员的参与渠道。也就是党建联席分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分析社区的社情况民意,与在职党员共同研究、选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二是纵向沟通渠道,纵向沟通主要是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沟通;在职党员与所在单位的沟通,在职党员要经常向所在单位汇报社区情况,及时解决社区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单位能够自觉地把社区党建作为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横向联络渠道,要以社区为支点,以在职党员为纽带,进一步密切单位与社区、在职党员与社区的关系,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

开展好“四项活动”。一是党员义务劳动日活动。每日或每季要组织党员在社区开展一次义务劳动,义务劳动不仅仅是向居民显示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树立党员形象,扩大党员的影响,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感召力,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好志愿者服务活动。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在职党员的特长、特点和工作,有针对性地确定服务对象,编好服务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要注重实效,持之以恒;三是划定在职党员责任区。把社区的绿地绿化带和文化娱乐场所以责任区的形式由在职党员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社区责任意识,又能发挥他们自觉维护、积极参与、主动协助的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开展好亲情帮教活动。所谓亲情,就是以血缘、年龄、感情上的关系和差异优势,对帮教对象实施的帮教活动。这种以长辈帮晚辈、亲戚帮亲戚、邻居帮邻居、朋友帮朋友、同事帮同事的帮教方式,在帮教对象成份越来越复杂,帮教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宜于帮教对象接收,能充分发挥我们在职党员的帮教作用。

三、发挥在职党员“全天候”作用,必须建立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职党员参加社区的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为社区党建一项正在探讨和尝试的创造性工作,其难点主要是在职党员在社区应该怎么做、做得好与坏,没有硬性规定;社区居民对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前关注程度不高,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与在单位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单位对党员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如何?尤其是在社区的表现过问的少,更没有把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列入党员教育、考评的重要内容。要想把社区这个在职党员的“空白地带”变成他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舞台,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就必须按照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如何“激励”、“约束”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生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争做“全天候”党员上下工夫。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应严格按照实事求是,便于操作,确实能够落到实处的原则。“激励”、“约束”机制,重在“激励”,“约束”不束缚,不能把“约束”作为制约,不能引起在职党员的逆反心理,在他们既认可、又能接受的基础上,从“零”开始,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从目前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单位党组织应重点抓好五项制度。一是党员身份公示制度。就是以公示牌、党员之家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居民知道谁是共产党员,让在职党员的身份由“地下”变为公开,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在职党员的组织生活制度。社区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在职党员学习、听党课、开展党员活动日,让在职党员全天都能置身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下,在社区有个“家”的感觉;三是在职党员社区活动情况公告制度。每搞一次活动,完成一项工作或半年、年终,都要把在职党员的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尤其是社区居民对某个党员的意见和建议,都要在一定场合进行讲评、公告,以激励和约束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在职党员在社区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用“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以便于单位能够掌握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情况,把社区表现和单位表现共同纳入党员考评内容,更好地发挥在职党员教育、管理上的两个积极性;五是在职党员参加社区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评比、奖励制度。社区党组织每年年终都要召开专门会议,通报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情况,对表现好、做出突出贡献的要进行表彰、奖励,要在社区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有条件的可与单位共同召开表彰会。街道党工委也应把在职党的表彰、奖励纳入社区工作表彰、奖励的范围,进一步增强在职党员社区工作的社会意识。只有坚持好、并逐步完善好这些必要的“激励”、“约束”制度,才能使我们的在职党员在完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区的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全天候”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