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4 11:35:00
导语: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的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认真总结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并吸收以往的丰富经验,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对于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设,进而搞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
一
从根本上说,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事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研究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至少涉及四个层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来自群众,植根于群众。
其次,党的宗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里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党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党为人民服务,既是由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党的自身利益所决定的。谈到党的自身性质比较好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谈到党的自身利益,一些人就觉得不好理解。党章中这样讲,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有人因此而认为,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其实,党章的这段话只是说,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此外,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当我们说“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或者“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承认了党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党有自己的利益,这是一个不可回避并且必须明确的问题。
那么,党的自身利益是什么?概括起来说,就是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生存问题在建党之初就存在着,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党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并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取得胜利,多少次濒临危难,又多少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正是我们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我们党始终致力于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而在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问题上。但是,生存问题始终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战争年代,生存的威胁主要来自外部,来自敌人的军事上的进攻,经济上的封锁。在和平时期,虽然有国际上的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但主要来自党员和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的腐败。我们所说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正是指的生存问题。
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一致性,决定了党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也决定了党必须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过去,我们在说到这种一致性时,总是片面地强调党怎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牺牲,如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忽略了人民怎样付出极大的代价维护党的利益,如何用鲜血和生命全力支持党的事业;片面地强调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性,而忽略了党为人民服务恰恰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忽略了党为人民服务是因为党一刻也离不开人民,正是人民的支持才保证了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说,为人民服务从来就不是党为人民单方面的,而是包含了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党代表了人民,人民支持了党;没有党的奋斗,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和维护,而没有人民的支持,党的利益也会丧失殆尽。
再次,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多方面的,同志将之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坚持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性,正如同志所说的,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一刻也不能生存下去。其实,另外两大作风,也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所说的实际就是社会实践,就是以千百万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因为理论本身就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比如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了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因为好的就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而错的就是人民群众所反对的,是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都是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都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
最后,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把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变成党的组织和领导者的决策,再把这种决策变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
因此,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立意一定要高,至少有两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第一,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并不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单方面的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而是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和实际步骤。必须十分明白和时刻牢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战争年代,危险的客观形势和夺取政权的紧迫任务逼迫得我们不得不采取一切形式,最大限度地联系和服务群众,用自己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和平时期,由于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紧迫性不像战争年代那么强烈了,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逐渐凸显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我们党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外,需要6900万党员真心实意地去实践。如果说前者是“大惠”,那么后者就是“小惠”,而“大惠”是由无数“小惠”构成或累积成的,是通过无数“小惠”来实现的。没有千百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二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主体是党员,对象是群众,联结点是联系和服务。
党员既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集合概念。从个体概念来说,包括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从集合概念来说,可以从不同标准区分为青年党员、中年党员、老年党员,高知识群体党员、文盲党员,农民党员、工人党员、知识分子党员,经济发达地区党员、经济欠发达地区党员,以及妇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都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但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党员,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个党员都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的基层党组织之中,党员除了以个体身份联系和服务群众外,在许多时候是通过参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来实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
群众既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特定概念。从相对概念来说,干部党员联系普通党员可以看作是联系群众,领导干部党员联系干部党员也可以看作是联系群众。但从特定概念来说,只有党员联系的党外群众才是群众。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中所说的群众,应当是指特定概念,即党外群众。如果认为领导干部党员联系和服务干部党员就是联系和服务群众了,干部党员联系和服务普通党员就是联系和服务群众了,那只能是党内的“自娱自乐”,就把联系和服务群众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庸俗化了,弄不好还会形成和群众争利的严重问题。如果仅仅把联系和服务党外群众的任务交给普通党员,仍然不能避免将联系和服务群众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庸俗化的结果,而且会加剧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负有更重要的责任。
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是体现和实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着各自特定的内容。联系群众,主要体现在深入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和诉求,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和群众的思想感情,当好联结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群众,主要体现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和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联系群众来实现服务群众,通过服务群众来体现联系群众。
三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起步,是现实和可行的考虑。
这里,有必要谈一谈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问题,从而找到制度、机制在其间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为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找到路径。
理论与实践相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或实践论的基本问题,经验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途。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和指导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理论生成和发展的沃土,为理论提供现实的和历史的支撑,又接受理论的“滋养”和指导。但是,理论来源于和指导于实践,实践接受理论的指导并上升到理论,都要经过经验的环节和中介。经验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提炼,理论是对经验(以实践为支撑)的进一步概括、提炼和抽象。制度、机制发生于理论和经验的中途,是从经验起步,在理论的观照和实践的支撑下,对经验进行概括和提炼并吸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规定、规范、规则。
四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基本关系。
党的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关系。党的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有领导地组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一种组织行为,但一般体现为阶段性。党员工作和生活于群众之中,与群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党员除了按照党组织确定的任务、提出的要求联系和服务群众外,还可以各种方式随时随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具有经常性。二者相互配合和补充,但不能相互代替。
党的组织通过正确的决策体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的关系。党组织的正确决策,是从全局、长远、宏观上通过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来体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而通过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为了具体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党组织的正确决策,需要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渠道来实现,也需要党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来实现。前者并不能代替后者。
党的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关系。结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做好群众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变为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或者说通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做好群众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党的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广开群众诉求渠道的关系。党的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也是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诉求的过程。但相对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党的组织和党员是主动的,群众是被动的。因此,广开群众诉求渠道、拓宽群众表达的途径、搭建群众发表意见的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党的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关系。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就是通过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这两种方式和途径来实现的。
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体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通过各种方式具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关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量地、经常地体现为立足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上,但这仅仅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在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具体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才是更高的要求。因此,既不能离开立足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也不能以立足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来代替通过各种方式具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党员接受群众监督的关系。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同时也是党员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的过程,二者是同时发生的一个双向的过程,是互动的。
- 上一篇:加强农民工党建的调查与思考报告
- 下一篇:遵义市农村党建凸显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