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员管理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7-14 09:42:00

导语:加强基层党员管理的几点做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基层党员管理的几点做法

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全体党员全面掌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湖南省桂阳县在党员管理上推出一系列“新招”、“实招”,在教育机制、自律机制、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四大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抓学习培训,巩固党员教育机制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保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得以延伸和继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和长期化,并逐渐渗透到改革开放全局和每名党员、每名群众的思想中,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首要就是建立起学习教育机制。一是大力实施“换脑工程”。自2003年以来,县委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组织600余名五星级党员到华西村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和考察,以此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发展农村经济的紧迫感。目睹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风采,党员干部们深刻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带领乡亲们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必须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村级工作的重点,脚踏实地干实事,因地制宜抓发展。回来后,他们纷纷对照先进,积极找差距,制定本村小康建设的规划,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把桂阳的“烤烟、药材、渔业、果木”四大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还采取“借助外力”的方法,邀请专家、教授前来讲学、授课,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得到极大震动,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仅两年来就先后邀请了湖南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林、湘潭大学法学教授石柏林、湖南师大管理学教授周仲秋等前来桂阳讲学12场(次)。二是积极推出“流动党校”。推进农业化进程,党员干部选准结合点主动切入,是义不容辞的职责。着眼于夯实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委以增强致富技能为突破口,组建了由政策理论、农业、科技、烟草、水产等方面的专家、教师共41人组成的流动党校,以农村党员干部为主要服务对象,采取下乡开办讲座、实地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流动党校的成立,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既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换脑子,又在发展道路上“谋路子”。三是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县委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发挥优势,实现教育培训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先后建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22个,这些站点所在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均确定了适宜的教育内容,致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开通了“桂阳党建”网站,开设农村实用技术专栏,为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提供多种资讯,引领百姓致富。

二、抓约束规范,完善党员自律机制

新形势下,面临着种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要使党员干部经得起这些考验和挑战,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意志,就必须建立完善党员自律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其自律和自控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的能力。一是加强党员行为规范建设。着眼于提高党员自觉性,县委在严格日常目标管理的同时,切实规范了党员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参与监督的权利意识和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防微杜渐,提高免疫力。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订、出台了《桂阳县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规定》。《规定》分为五章,36条,明确了对不合格党员的范畴、处置原则、方式、依据、程序。对不合格党员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劝其退党、自行脱党除名、除名等处理。此《规定》的出台,为全县党员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自律约束机制,为疏通党员“出口”提供了制度保障。截止去年底,共处置不合格党员186名,其中警告、严重警告107人,留党察看73人,开除党籍6名。二是推行公开承诺。各乡(镇)和基层站所、行业窗口单位就服务“三农”制定公开承诺制度,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责任。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分别向乡镇党委和全体村民做出公开承诺,其他党员干部分别向村党支部、全体村民作出公开承诺,坚持程序、办法、结果“三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的监督。促使党员干部“言必行、行必果”,激励党员干部自我加压、争当先锋,在各自岗位上充分体现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三是履行党员义务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二是党员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情况;三是党员带头学用科技、调整产业结构的情况;四是党员带头完成农业税的情况;五是党员带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六是党员自觉缴纳党费的情况。公示形式主要是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在村内张贴公示公告等。并把考评的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结合起来,使民主评议党员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公示制推行以来,农村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使很多党员的行为得以约束规范。

三、抓管理监督,健全党员考评机制

建立完善党员考评机制最重要的是严格地实行党员评议,让每一位党员都接受党的“洗礼”,即对党员在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进行一次大“考试”。一是推出党员年检制。每年年终,各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一次严格的年检、年审。参照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对党员的考核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对评为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评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党员给予组织处置或纪律处分。二是进行党员星级评定。新形势下,基层党员需要一种全新的认同感。这种渴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在广大群众中得到党员身份的认同,二是希望在广大党员之间得到一种业绩的认可。针对基层党员普遍存在的这种思想状态,县委审时度势,自2003年以来推出了星级评议党员制度,对全县2.7万名党员进行量化考核和科学管理。按照农村党员、机关党员等不同类别,把党员评议的内容归纳为思想道德星、学用科技星、双带致富星等“五颗星”。通过诸如此类“党员亮身份、公开评比挂牌子、优秀与不合格党员奖惩鲜明”等系列创新举措的推行,迅速点击了广大党员的兴奋点,全县党员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回归,党性意识的增强和奉献意识的复苏出人意料。三是推行党支部“争星升级”活动。同时,大力推行党支部“争星升级”活动,以系统化的内容、刚性化的指标、操作性强的措施和公开化的方式,促使党支部自觉定位,明确方向,激发动力,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局面。在活动中,严格按照评价考核的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实行“三个挂钩”,即把考核结果与调配班子、评先评优和工资报酬直接挂钩。一大批村两委干部因不能适合工作需要而主动让出村干部职位,取而代之的是由群众选出的经济能人、专业户、知识青年等。近两年全县1042个党支部,共评出五星级党支部150余个,有效地促使了全县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进一步夯实。

四、抓创先争优,深化党员激励机制

以往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往往容易忽视党员具有双重性(即党员既是一个党组织的成员,又是一个普通的生产消费者)。作为普通的生产消费者,他必然要按照人的本能需求,从追求根本的温饱到追求被社会的认同,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因此建立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党员激励机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是保障党员权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步完善和新时期基层党员思想状况的变化,对基层党员管理的定位以及具体方式也应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强调党员责任、义务的同时,必须紧扣基层实际情况强调党员权利。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的“直通车”,使党员的意见、批评、检举、控告等等,能够有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的机制。同时加大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惩处力度,有效地激发了党员的内动力。二是帮扶贫困党员。县委组织县直机关1200余名副科以上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人至少联系帮扶1户贫困党员或群众。为使活动取得实效,坚持对象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建立“一表”(机关党员干部帮困扶贫登记表)、“一册”(结对帮扶手册)制度,对结对帮扶的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全程监督,层层落实。在帮扶活动中做到“五个一”,即思想沟通谈一谈,市场信息传一传,致富技术送一送,党员心声记一记,党员困难帮一帮。据统计,近两年共帮助帮扶对象引进种植、养殖项目200余个,传授农村实用技术251项,投入现金物资总价值约100余万元。三是奖励优秀党员。近年来,先后建立健全了“十佳党支部书记”、“十佳农村党员科技示范基地”、“百佳五星级党员”、“结对帮扶先进个人”、“双强型党员”评选等多项评先评优制度。对于这些先进,在全县通报表彰的同时,还派出专人进行采访,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体对他们进行广泛宣传,要求全县党员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模范精神。还对这些先进人物在晋职、晋级、提拔任用、配偶调动、子女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在全县掀起学习先进、激励典型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