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模式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的有效载体

时间:2022-07-14 09:21:00

导语:建新模式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的有效载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新模式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桂阳县以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积极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探索两种机制,实行三种模式,搭建三个平台”,桂阳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极大加强,有力点击了基层党员兴奋点,培育了经济增长点,拉动了社会发展点,被新华社誉为“桂阳党建新模式”。《新华社内参》、《人民网》、《湖南内参》、《共产党员》、《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20多家媒体作了重点宣传推介,全国50多个县市区来人来函学习桂阳党建工作做法,桂阳党建工作经验走向全国。

一、探索两种机制

(一)探索利益导向机制。一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对城关、城郊、黄沙坪等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要求对年满60周岁,党龄满30年以上,遵纪守法,能较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老党员,经乡镇党委登记核实后,每月发30元的生活补助。对所有乡镇,规定1对村民小组组长和党小组组长由一人兼任的党员每月发100元工资,村支两委干部在县财政每月发放100元工资的基础上,有实力的乡镇每月再增发200元工资,并根据村干部工作绩效进行浮动。2对年满一定工作年限的村支两委干部,退休后由县财政发放15元—20元的养老生活补贴。③对在职村干部由财政实行统一保险。对32个烤烟乡镇,实行村干部兼烤烟培植员制度,即每村至少保证3名由村干部担任的烤烟生产培植员,由烟草公司发放工资,实行基础工资加浮动工资制,每月工资保证在800元以上,兼任培植员的村干部年收入在1万—2万元以上。实行村干部兼任培植员的做法,极大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村组干部的地位和威信,在村支两委选届选举中,出现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选举换届,积极争当村组干部的高潮。二是以政治利益为导向。一方面实行“市、县、乡”三级两委代表向基层干部倾斜,扩大村组干部参政议政的范围,提高村组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待遇。另一方面实行民主管理,成立理财小组,实行村务公开,成立议事小组,把决策权和监督权交给基层党员,提高基层党员决策议事的权利,在今年的县委党代表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39名党员科技能人和党员经济能人当选为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三是以文化利益导向机制。在县城,把县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干部的头像做成灯厢广告,打造优秀人物一条街,扩大和提升优秀人物知名度,制造名人效应。在乡镇,要求每一个乡镇制作优秀人物头像宣传牌,在广大乡村进一步宣传和推荐优秀人物,营造向先进人物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探索行为导向机制。一是建立桂阳县星级党员管理制度(试行)。为形成加强星级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星级党员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桂阳县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有关规定,出台了《桂阳县星级党员管理办法(试行)》,制度分六章42条,明确了对星级党员的评定时间、评定标准、及奖惩办法,明确规定农村五星级党员及其子女在参军、升学、办证、贷款、帮扶等方面优先。自2003年来,全县共评出农村五星级党员8436名,先后对260名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五星级党员进行了表彰。二是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督行规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桂阳县出台了《桂阳县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规定》。《规定》分为五章,三十六条,明确了对不合格党员的范畴、处置原则、方式、依据、程序。对不合格党员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劝其退党、自行脱党除名、除名等处理。自《规定》出台以来,已对486名不合格党员给予了处置,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行三种模式

(一)实行星级党员管理模式。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淡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弱化的现状,我县推出党员“星”级管理模式,强化对全县2.7万名党员的量化考核和科学管理。一是科学定星,坚持以分类考核引导党员“创星”。制定《桂阳县党员星级评定考核量化标准》。科学制定三种类型的党员星级评定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的参照体系。星级标准的制定使党员有了参照系、方向标、指路灯,从而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党员创“星”的热潮。二是严格考评,坚持以群众参与监督党员“定星”。在党员星级评定中,大胆探索让群众参与、让群众评价、让群众监督的党员星级评定程序,真正把能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评价考核党员的标尺。县委组织部制定下发《桂阳县星级党员评定制度》,党员星级评价主体的扩展,给群众以评价党员的话语权、监督权、决定权。三是有序管理,坚持以奖惩并重激励党员“争星”。党员星级评定一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同时,在对党员实行动态星级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员的利益补偿与吐故纳新相统一的机制,在肯定和保护党员作为一个普通生产者消费者的本能需求的同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以奖惩并重激励党员争“星”。

(二)实行“四校一网络”培训教育模式。在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流动党校、金叶夜校、老年党校”。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自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切实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余热;并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干部教育的补充手段,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实践能力,还投入400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截止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建成终端站点168个,先后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各类农民技术员2万余名,43名获得农村实用人才中级技术职称。

(三)实行“支部+协会+基地”模式。坚持“支部抓协会,协会促基地,基地带农户”,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以专业协会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支部与协会、基地与农户互动共振的新格局。一是支部抓协会,在强化支部政治核心作用中促进农村发展。针对协会发展存在“难组织”、“少技术”等难题,农村党支部主动介入,通过领办、创办、协办各类农村专业协会等方式,牵头把分散的专业大户、党员户和群众组织起来,支部委员、党员按照协会章程入会,通过选举担任协会重要职务,实现村党支部对协会的政治领导。二是协会促基地,在发挥基地辐射带动效应中促进农业增效。我县依托优质烟、水果、牲猪养殖基地先后建立金叶夜校287所、水果学校2所、畜牧培训学校3所,采取请专家授课、现场参观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讲座2000余次,培训农户近10万人次。三是基地带农户,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促进农民增收。基地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有效地传播到群众中去,使科技兴村、科技兴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我县拥有各类农村专业协会313个,会员18690人,其中党员会员1600多人,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180余个全县有各类农村专业协会168个,会员18690人,覆盖全县39个乡镇的323个村,占64%,带动农户8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0%。

三、搭建三个平台

(一)搭建学习平台。一是明确规定培训时间。30岁以下农民党员每年必须接受正规培训一个星期以上,村级后备干部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天,村两大头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二是实行村干部学历教育,县委党校每年都有60名以上村干部参加大专学历培训,全县已有50余名村级干部拿到了专科以上学历。三是开办农民党员专门培训班,采取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协会,远程教育网络等载体进行技术培训,县养猪协会已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86班,培训农民1万余人。

(二)搭建干事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双带本领,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党员经济能力、科技示范户建立各种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有5000多名农村党员领办各种党员培训示范基地380多个,建立380家种植、养殖协会,建立村级烤烟协会320家,全县39个乡镇有12000余名农村党员加入了各种类型协会,有力带动了党员致富和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搭建成才平台。一是评定技术职称。在农民党员当中进行技术职称评定,目前全县已有500余名农民党员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2000余名获得了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二是进行学历培训。组织农业、科技、水利、畜牧等涉农部门组织各类型技术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发放结业证书。目前已有800名农民通过短期培训拿到了技术培训证书,向省内外输送烤烟种植技术人员2000余名。三是开展技术比武。由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县科协、县科技局等单位牵头,专业协会承办。2005年开展各项大比武21项50余次。特别是各乡镇牲猪养殖协会建立县联会以后,以联会为龙头,以技术比武为载体,仅联会年外销生猪20万头以上,激活了科技,带富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