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时间:2022-07-13 05:07:00
导语: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要求,不仅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而且为我们指出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必须着力抓好的重要课题。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为古今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倡导“民乐而乐,民忧而忧”,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从而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像参天大树一样茂盛挺拔、生机勃勃。
毋庸讳言,在新的历史时期,确有极少数党员和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观念弱化,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态度不够积极、工作不够主动。有的不愿意深入基层摸实情、解难题,没有耐心倾听官兵的呼声,更不愿拿出精力体察基层的疾苦,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种施舍和恩惠,甚至采取“躲”和“拖”的态度,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艰苦工作。有的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只愿对上做文章,不愿对下做工作,做决策、干工作不管群众满意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领导不高兴。有的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时,片面强调矛盾复杂、精力有限、经费困难等客观条件,即使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解决,也是避重就轻、简单应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凡此种种,都是与党的宗旨相背离的,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
党的十七大明确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党员干部应该自觉强化宗旨意识,端正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价值准则,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真正把官兵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官兵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设身处地为官兵着想,耐心细致地处理好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热情为基层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尽快解决的,尽快解决;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应该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客观地向上反映情况,决不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应该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求得群众的理解,决不听之任之,撒手不管。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还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应当对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做好了如何对待、没有做或者做错了如何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通过严格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制度的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就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考核干部、评价班子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各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明确职责和要求、得到规范和约束,感到肩上有责任、身上有压力,从而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躬身体察民意,竭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形成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有力导向,促进各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上一篇: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 下一篇:以整合资源推进远程教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