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促进党风建设

时间:2022-07-13 04:43:00

导语:求真务实促进党风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求真务实促进党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如何抓好党风建设,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个基础

党风的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思想教育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指导作用,对优良作风的保持和发扬起着固本奠基的作用。思想教育是党风建设的基础,但“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说过:一个国家的政府要培养出优良的“行政文化”,也就是“清正廉明”的政风。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应通过“教育”培养各级党政官员“清正廉明”、“求真务实”、“依法办事”、“热情高效”等等行政文化观。可以说,现在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并不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理他们都清楚,党纪国法,社会伦理等要求他们也明白,但不少的人就是学后“不信”,“不行”,耐人寻味,令人思考。目前思想教育中的大量概念性、口号性、大道理的,缺乏针对性、现实性,不能不敢联系当地实际的党员干部的实际的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及“大吃大喝者台上宣讲大道理,不能吃喝的台下接受警示教育”,“领导有病,平民党员及群众打针吃药”的教育方式,使得党员、干部们听得耳朵起茧,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难以使党员群众信服认同,它也给目前党员(干部)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党员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另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领导干部言教重于身教,或者有言教而没有身教,其结果是不良的身教抵消了言教。“理论一大套,行动不对号”、把“马列主义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严不律己、言行不一、表显不一”。群众认为这些“领导干部”是“口言善,心行恶,国妖冶也”。因此必须求真务实,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必须发挥以身作则的“身教”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党员的认同信服,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

二、必须抓好制度机制建设这个保障

实事求是而言,现在我们党员干部的教育不少、特别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更加不少。但腐败蔓延的势头却没有得到遏制,何故?这是我们的制度存在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化),其行为、结果在现实中是相反或是要受到惩罚的(如守纪律的人要吃亏),那这样的教育(化)还有什么用处。笔者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只能影响人们的选择,而不能决定人们的选择。当制度体制给人们(特别是有权的不良官员)留下较多的作恶空间,又不容易被发现时,教育是必然失灵的。这是人的弱点。所以,教育还必须以良好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用制度去惩罚违章者,用制度去表彰守纪(法)者,教育才有可能有实效。邓小平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8页)。

党风建设既要解决无章(法)可依的问题,又要解决有章(法)不依(守)的问题。其实,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早有论述;其实,制度的作用的大道理,大家都明白;其实,制度用来摆设,用来“做秀”已是许多单位部门的惯例――呜呼。可以说现在我党和政府的制度并不少,问题是怎样在实际中保证制度的执行,使“有形的制度”遇到权力的“一把手”不成为虚设,不成为空文一条,如“光管干部吃喝的,建国后就有500多个文件,但最后就没管住这张嘴”(马昌博:《鲜为人知的反腐研究者》,《南方周末》2006.6.29.A1)。另为,不同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如与制度运行密切相关监督制度滞后,对制度运行过程监督乏力,以及监督机构在体制运行中的地位与其职能不符,存在不执行制度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这才是致命的。

可以说,现实中常违反制度措施的许多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逾越、规避、破坏制度,不但轻而易举,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官场中的“潜规则”及个别领导干部的有章(法)不依(守)的问题,已使有形的健全的制度似乎成为管理平民党员及群众“专利”,使得党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党许多的优良作用正在付之东流。这一现象必须改变。必须明白管理中有“法”不依,影响的是“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的后果更严重。笔者认为,我们制度的设计必须要完善,我们的各级党政官员要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政治习惯”(中共广东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三、必须抓好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这个关键

“监督”是察看并督促或监察、督促,是对权力运作是否正确合法的检查和评定。监督的功能是防错纠偏,成功的监督可以起到事前防范作用和阻止某种错误的继续运行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既是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本质的体现,也是党章(法律)赋予党员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形成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

笔者认为,党风中监督应像超市或银行里使用的无所不在的监视器那样,不论你是人还是贼,通通置于监视器的监督之下。影响监督的因素许多,但其中关键之一是公开透明,所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完善公开透明制度。只要不是党和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都要向社会公开;将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的权力、义务、责任、制度规范等具体事宜向社会公开;将权力的授予、权力的行使过程、权力的运行结果公开。让人民及时、全面、清楚地了解公共利益的信息,让权力广泛置于广大人民的关注之下,让百姓知晓、让百姓监督。笔者认为,没有公开透明,没有充分的真正的知情权,就没有监督;敢于真正全面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公开透明,是对党和政府以及为官者的一个重要的考验,它是党和政府光明磊落、公正无私、能力强的表现,也是为官者党性和人格力量的显现。

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是根本

这里所说的自觉即自觉学习,自觉遵守制度,自觉接受监督,自觉发挥表率作用。笔者认为,党员作为高觉悟的社会优秀分子,各级党政官员(包括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并掌握着国家公权,应当是遵守党纪国法、遵守社会公德、公平正义的社会表率,“如果社会精英分子都腐败了,人们将从哪里寻找善良呢?”(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言)。“公德来自于政德官德,权力中心,总是正义与美德的源头”(东东:《杂文月刊》,2007.12(上),第11页)。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的信誉、形象、作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群众常常是看党员,党员常常是看干部”,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群众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言:“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正了,下面就要办”(《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7页;第124、125页)。

制定政策制度,是为了实现如何把纸上写的东西变为实践,把墙上贴的挂的东西更为工作必须遵循的东西。如何才能变为“实践”,变为“必须遵循”的东西,这除了“觉悟”外,还需要靠健全的制度,靠完善的监督,靠真正的落实。而真正的落实――必须健全奖惩机制,“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使不干事的人有所失、有所畏,同时,对干事的人奖赏,使干事的人有所得、有所获。

可以说,党风好,政风不会差,民风自然也会好起来。笔者认为,良好党风的形成,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是根本。党员特别党员干部应该“增强党员意识”,“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的十七大报告),成为学习的模范,执行制度的模范,成为遵守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