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失地农民工作构建和谐新地区
时间:2022-07-13 10:49:00
导语:做好失地农民工作构建和谐新地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一五”我市将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如城乡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严重、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等,特别是“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将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发展。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就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将产生许多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就是其中最大的社会问题,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失地农民进城后,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市民化程度差,影响城市市民化进程;生活方式转换滞后,很容易形成“城中村”,给城市管理增加难度;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影响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另外还有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生存保障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城市化进程,还将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建设村失地农民问题就应引起我们深思。该村1、5社的土地在计划经济年代被国家征占,现在人均土地只有0.03亩,600多位村民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生活没有保障。几十年来,他们多次集体上访,曾惊动过当时的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了该镇乃至九龙坡区的主要不稳定因素。六百多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就带来了这么严重的社会后果,我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上百万失地农民,如果不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可想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因此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重庆,首先要着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根据我市实际,笔者想从征地补偿、失地农民再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市民化四个方面提十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一、征地补偿方面
1.按“片区综合价”分别补偿。通过区分土地用途,兼顾国家、市场征占主体和农民三方利益。统一制定分片征地综合补偿标准,严格区分商业用地和社会公益用地,结合土地的基准价、级差价、市场浮动价以及土地用途、土地出让受益、人均耕地和经济发展水平情况,划分片区综合价区别补偿。
2.先安置后征地,增强征地工作的透明度。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坚持征地补偿安置前置审批制度,确保补偿安置费用按时足额到位,做到“先安置后征地”;增强征地工作透明度,推行土地征用政务公开制度,赋予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让农民参与土地征用的全过程,以保证他们的土地使用权和处置权得到充分尊重。
3.适当保留土地供农民发展。在制定土地征用规划时,适当给农村集体经济、失地农民的就业留有发展空间的土地(10—15%),以便他们发展第二、三产业,解决部分就业困难问题。
二、失地农民再就业方面
4.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突破口。一是建立再就业培训中心。由政府出资,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中心,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长效机制。各中心以提供技能培训为主,同时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政策咨询等,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建立技能培训与提高就业率的联动机制。可根据失地农民的就业意向、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规划、招商基本情况,采用“定单”、“定向”、“联合培训”等模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多层面、多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实现培训与再就业的有效对接。三是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券”制度。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失地农民持“培训券”在六个月内到指定的培训单位参加培训。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据测算,第三产业的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1000个就业岗位,所以可以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一个主要途径。可指导农民发展商贸、餐饮、娱乐、美容、休闲度假等产业,可根据地区特色,进行功能分区,规模发展。同时鼓励社区居委会兴办市场、物业、家政、商贸、餐饮等经济实体,通过努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安置失地农民。政府对困难农民可适当减少中小企业注册费,同时提供一定贷款支持,并在企业开办前后给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和提高性培训。
在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提高标准化程度。第二产业提供的是过程化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辨别质量优劣,而美容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所提供的是过程化产品,要制定硬性标准很难,所以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二是注意提高组织化程度。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成立分类的行业协会,行业内部进行自我规范和约束。
6.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合作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普遍规律: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的两级分化,产生一大批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于是就产生了合作社。根据国际合作联盟通过的决议,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共同管理的企业组织形式,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其基本原则是:社员自愿参加,社员民主管理,社员参与经济活动,实行自主和自立,进行教育和培训,推进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失地农民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政府理所当然应该下大力气解决他们的生存保障问题,但是,目前政府财力还比较弱,完全靠财政很难解决。所以引导失地农民发展合作经济,是解决其自身困难,改善自身处境的重要出路。可由供销部门牵头,农林、计委、旅游、劳动保障等部门配合,作好项目选择、技术咨询、市场调查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
7.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制度。可以考虑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收取,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可利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以确保未来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受教育培训和法律援助等。
8.科学设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体系。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分配标准;建立“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养老保险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行商业保险;留地、调地安置;就业、投资入股安置;生产资料转换安置──把单位农地转换为一定面积的厂房;大病医疗等。
9.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区别对待。不要完全纳入城乡统筹层次,要有效地区分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区别对待。为失地农民设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宜直接与现行城镇的类似制度衔接,而应该要循序渐进,对于已经实现再就业的失地农民,可以归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尚未实现再就业的失地农民应建立有别于城镇的养老保险模式,可参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设计,设为多个档次,缴费水平与保障待遇挂钩。
四、失地农民市民化方面
10.引导失地农民市民化。一是制定并发放《市民化引导手册》。其内容包括:通俗易懂地介绍城市生活中各种规章制度;社区和公共规范;介绍政府和社区服务机构;当前城市市民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如何具体地让自己市民化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修养,培养失地农民的文化意识,增强失地农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逐步减少失地农民在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不适应感。三是在社区开辟专门的市民化引导窗口,专为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提供咨询,帮助和开导他们,为他们提供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参与的方向性指导。
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稳定。可以说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之一。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新重庆,就必需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使之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权。同时不断加大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引导力度,提升新重庆的城市文明程度。真正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国际大都市。
精品范文
10做好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