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时间:2022-07-13 08:37:00

导语:党建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根据省、杭州市的统一安排,*月*日至*日,我进驻更楼街道石岭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在蹲点调研期间,我先后主持召开街道党政班子、联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召开村两委成员座谈会,听取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座座谈会,听取村民群众对市里、街道、村里工作的意见建议。走访慰问了叶庞、叶建新、方惠成、方玉书等4户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3200元,走访了林绍义、王华华、叶玉华等4户西瓜种植、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听取他们对村级发展、村级班子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实地察看石岭村大棚西瓜种值情况,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此次蹲点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和体会,结合组织部门的工作特点,我重点围绕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在石岭村蹲点调研得到的真切感受

石岭村是一个小山村,距离新安江城区10.8公里,全村人口455人,青壮年劳动力236名,其中正式党员19名,预备党员3名。村里有386亩水田、117亩旱地,山林资源比较丰富有1670亩,除此之外,没有特别丰富的资源。2006年人均收入5218元,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只有5万元。全村目前除了一家小作坊,没有工业企业,是一个纯农业村。这几年,通过49100工程结对帮扶,在村两委干部的示范带头下,村民发展了大棚西瓜,是目前该村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蹲点调研期间,从石岭村走过的山山水水,从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中,我有三个“真切感受”:

一是村民群众要求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4月11日,我召集石岭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开了座谈会。在交流过程中,村民群众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从大家说的内容看,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是围绕加快发展问题提出的。如石岭至八乐坞村级道路建设,大棚西瓜再扩大150亩规模、亩产量再翻番、品牌宣传使用和维护,村庄环境整治垃圾处理,依托小山村世外桃源般的田野风光和附近有山有泉有瀑有古迹传说的优势,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吸引投资商建设休闲度假村的设想等等。有的问题是石岭村特有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涉及更楼街道甚至全市新农村建设共性的问题。这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只顾埋头自家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农村党员和村民的素质确实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中,我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村民群众希望发展、要求发展、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这种愿望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源动力,是基础。

二是村干部带领发展的行动实实在在。从客观条件讲,石岭村是一个各方面条件比较薄弱的小山村,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谋发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几年,石岭村确确实实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大棚西瓜致富路。在摸索培育过程中,石岭村干部发挥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如,为解决传统瓜田不能连作的问题,石岭村干部带头参加市农业局举办的嫁接技术培训班,不仅自己学会并灵活运用,还教会村民采用葫芦苗稼接技术,解决了瓜田不能连作的问题;为了解决露天种植靠天吃饭、风险大、品质差的问题,石岭村干部带头多次到温岭去学棚种植技术,使得石岭西瓜从一年收一次,提高到现在一年可以收六七次,出产时间从四月底开始一直可以延期到十月底,亩产比原来番了三五番,而且不受梅季影响,西瓜品质也好,用村主任的话说“在市场上已经小有名气,外地瓜1元钱没人要,石岭瓜1块五毛抢着走。”在2004年,石岭西瓜从小户种植向规模化大户发展的关键时候,针对村民群众想发展又怕担风险的心态,石岭村两委干部不仅带领村民到本市大棚西瓜发展得较好的大洋镇实地参观,增强发展信心,还带头示范,村支书王华华当年就种了6亩,村会计林绍基也种了6亩,村两委干部每户都种了西瓜,加起来超过20亩。今年,村两委5名干部种西瓜超过了50亩,全村种西瓜面积将达到500亩。从石岭村调研的情况看,我感觉石岭村两委干部的精神状态很好,谋发展的劲头很足,尤其是他们能够在各方面基础比较薄弱的环境里,敢于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一些条件,带头和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道路。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创业精神,我们各级党组织要切实维护好农村基层干部这种带头带领精神。

三是新农村建设遇到的难题不少。调研中,我不仅走访了象林绍义这样的种植大户,他身残志坚靠种植西瓜致富,去年造了很漂亮气派的新房子;走访了带头和带领村民致富的书记主任家里,还走访了4户困难家庭,看到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党委政府要特别关注这些因病返贫、因残致贫、遭遇意外致贫、因缺乏劳动力致贫的困难家庭。即便他们都有最低生活保障,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的,新农村是大家的新农村,我们要再想些办法多帮助、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此外,我发现石岭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生产水电路不方便,生活自来水管网老化,村民进出不够方便安全,村庄卫生死角垃圾处理困难、生活污水排放渠道不畅,等等一系列问题。我感觉,基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碰到的问题真的不少,要做的工作很多。

二、以更楼街道为例看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差距

更楼街道有28个行政村、2个社区,我这次调研的石岭村只是其中一个。在石岭蹲点期间,我也对更楼街道其它27个行政和2个社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带了三个问题,一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二是更楼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怎么样?三是对照新农村建设目标有哪些差距?调查的结果让我既感到充满信心,也感到任务艰巨。

一是新农村含义。中央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提出了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塑小康农村新貌”的目标。中央把新农村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十二个字,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市委把小康农村新貌概括为“广大百姓更加富裕,广大农村更加秀美”。我结合调研听到的情况,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以下六方面具体内容:一是家里有钱心不慌。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增加农民收入。就是农村经济要发展,人人有活干,农民生活逐步小康化。二是农家子弟有学上。农家的孩子都不仅上得起学,而且有好的教师来教学,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三是穷人不再怕生病。有一整套养老、医保、就业等社会保障,真正使贫困农民“病有所治、老有所养、穷有所济”。四是水电路到家门口。村民交通、用水、用电、排污灌溉等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农村电网改造、生活用水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五是楼房整洁有规划。新农村首先是节约型的新农村,吸取不搞规划或不科学规划,造成浪费土地资源、轮番拆建的教训,建设好家园,保护好耕地,留给子孙后代。六是生产生活心气顺。村两委班子团结创业,公正行事,廉洁工作;村民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社会风气正派。

二是基础良好。与石岭村一样,其他村庄和社区的干部和群众都在想法设法谋发展,集中精力干事业,整个更楼街道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一村一品,特色明显。经过市场经济磨砺,村民逐渐明白增收首先要发展好,要发展好必须有品牌、有规模、有科技。如这几年甘岭村发展了禽蛋业,石岭村发展大棚西瓜,过浴山村发展蔬菜基地。他们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规模发展,甘岭村蛋鸡超过4万羽,石岭村大棚西瓜超过350亩,过浴山村蔬菜基地超过350亩,从传统种养到现在的科技种养,从自产自销到现在的订单农业,他们已走出山门,走向市场,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道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中最关键的增收问题。二是以工促农,工农互动。街道办在后塘、黄岙、湖岑畈村实施“以工促贸、以贸兴城”战略过程中,这些村的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要求参与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帮助做了大量的土地征迁工作,使企业顺利开工生产。工业园区建设更使群众受到更大的实惠,如后塘村,许多村民也可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初步呈现出工农互促发展的可喜局面。三是投入加大,基础改善。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康庄工程的建设上。整个街道前两年投资达860余万元实施康庄工程,硬化道路近27公里,惠及长岭、南山、过塘源等15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三是差距不小。虽然更楼街道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村民的期望,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艰巨。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更楼街道看更楼片与邓家片差距很明显,2006年农民收入更楼片除黄岙村为5784元外,其他村全部为6000元以上,而邓家片超过6000元的只有1个,5000多元的4个,4000元以下的有8个,占邓家片的一半;经济发展水平好的桐子源村人均已达到7976元,最低的大坪村只有2486,相差了近三倍。这说明农民增收的压力还很大,增收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而且很不平衡。二是看病难问题。我这次调研中走访的4户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致困的,有的在没有生病之前还是小康户,但一场大病就使小康户变成了贫困户。据村干部讲,村里还有好几户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其他村都有存在。这说明,看病难还是农民群众的一大问题。三是孩子上学问题。据抽样调查,更楼街道有40%的农民认为教育是家庭最大的经济压力。四是生产生活问题。这几年康庄工程建设使农村的交通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村民进出没有公交车,还是不方便。有些村庄生活用水困难、生产用电不足,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五是社会稳定问题。更楼的许多村庄处于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城市南扩、招商引资力度都很大,整个街道正在快速发展,既是快速发展期,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

据我调查了解,更楼街道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在全市处于中间水平,因此,更楼街道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面临的困难在全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几年,我市积极响应中央、省、杭州市的政策文件精神,免征了农业税、免收了义务教育杂费,推行了康庄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星级创建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等惠农政策。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2007]4号文件新农村建设要点20条,从市财政直接拿出1.2亿元用于农村发展,涉及村庄整治、下山脱贫、农业产业化、农民饮水安全等;组织开展“百名领导联百村、百家企业结百村”活动,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因此,可以这么说,这几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农民群众得到了很多实惠,农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当前农村发展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全市上下正在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项充满希望的民心工程。

三、从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五大任务。

从各地实践看,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只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才能带出一个小康村、富裕一方百姓。市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重点引导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抓好五项工作,解决五类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创新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解决“有人做事”的问题。“牛牵鼻子马抓鬃”、“村里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支书记就是领头雁”。要坚持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要选贤任能,增强责任。要通过“内选”把那些战斗力强、办事公道、清正廉洁、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选进村支部班子,选任为村支部书记;要打破村域界限,在一个镇、一个乡、一个街道范围内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公布村支部书记的选职条件、任职期限及待遇等,吸引有志于农村事务的同志应聘任职;要继续通过镇街机关下派党员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的办法,为村级组织建设“扶上马,送一程”,做到选“能人”来当家,选“强者”来执政,进一步强化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深化改革,政策激励。在政策上,探索村支部书记“公职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相结合的路子,村支部书记的工作补贴由镇街财政发放,并对村退职干部按照任职年限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待遇,适当提高工作报酬,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乐于工作、甘于奉献。三是完善监督,重奖严惩。大力推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年初,各镇街党组织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与村支部书记签订责任书,半年一次初评,年底一次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未完成任务的予以处罚。

二是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解决“有章理事”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支部为核心、村两委团结协作、依法治村、村民自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要完善村级组织的各项制度。要在总结近几年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党支部党内活动制度、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发展党员公选票决制、“创业奉献”量化积分卡制度,全面巩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继续开展以“干部理事、群众说事、按章议事、专人包事、便民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六事”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党支部生活制度和村务管理,使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村级支出问题,实行经济合作社社长和村委会主任联审制度、村账镇管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要教育党员干部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首先要考虑有无法律依据,是否违法。要引导党员干部根据不同的岗位实际,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村务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解决“有能办事”的问题。建设一支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要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按照“发展生产力、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和改造党员干部头脑,树立奋发有为的竞争观、迎难而上的创业观、善于发展的创新观。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阵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办短训班、专题讲课、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经济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二要抓好村级后备党员队伍建设。要针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党员干部老龄化问题,抓紧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按照“一职两备”的要求,采取公开选拔、公开考试、岗位培训等方式,建立起数量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三要抓好村干部的监督管理。要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离任审计制度,实行农村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构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源头治理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落实以村级“零招待”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廉洁工程”。

四是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村里各项服务功能才会齐全,矛盾和问题也相对较少。一要妥善处理村级债务。本着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着力解决好债务问题。对村里闲置的大会堂、停产倒闭的村级企业厂房设备及村集体所有的山塘、水库、山林、果园、荒坡、荒地等资源,要按规定程序公开公平处理,实现增效还债,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产生。二要积极盘活现有存量。紧紧抓住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集经济收入。三要培植区域规模。从一村一品入手,走一村连几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发展特色农业。四要做好双百联结工作。要通过联结帮扶,建设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一些效益农业。要继续借好力、办好事,采取党政领导帮、政府部门帮、重点企业帮等多种形式,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要逐步实现从送钱送物向送科技、送服务转变,从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转变。

五是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解决“用心做事”的问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成事。要彻底根除“思想上淡漠群众、心理上疏远群众、行动上背离群众”,学会运用说明教育、示范带动、指导服务和民主协商等方法与农民群众打交道。运用“支部办实事、小组解难事、党员做好事”等载体,在发展生产、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等方面给农民群众以帮助,在致富农民上多想办法,多找门路,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目前,村民生活条件还很不平衡。对因病返贫、因遭意外致贫、因缺乏劳动力致贫的困难家庭,要引导农村干部多到他们家里去走走、看看、坐坐,多与他们交流交流、鼓励鼓励,并尽可能给予一些帮助,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同时尽可能把上级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扶慰问制度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党员干部的关爱。总之,要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热爱农村、重视农业、倾情农民,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