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原名城
时间:2022-07-12 05:35:00
导语: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原名城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这一重要论断,我们漯河人的体会非常深刻。近年来,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把漯河初步建成了中国食品名城、生态名城、活力名城,并正在向着更高的发展层次攀升。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食品名城
漯河地处河南省中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致力于建设食品名城。经过不懈努力,我市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日益凸显: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肉制品产量100万吨(占全省的40%);加工生猪1400万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是我市年产粮食的2.6倍、占全省的11.1%)。立足这些优势,我们着力抓好“三个集聚地”、“两大体系”和“一项工程”。
“三个集聚地”:一是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集聚地。近年来,我们相继培育出以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三剑客奶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其中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4家、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企业6家。如今,双汇集团已成为世界产量第四、亚洲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二是全国名牌食品展览和交易集聚地。我们从搭建漯河名优食品走向大市场的广阔平台出发,精心筹办“中原食品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三是全国美食名吃集聚地。结合举办中原食品节,建设“中华美食名吃一条街”,全聚德、大唐食府等一批名优美食落户我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漯河品尝美食、旅游休闲。
“两大体系”: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食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二是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的有利条件,健全完善区域性食品安全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我市已65个农业地方标准,参与制定、修订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经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种养基地202个,国家级认证的农畜产品74种,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目前,漯河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处在全国先进行列。
“一项工程”,即“双汇产业化工程”。随着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的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形成了270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0家。在双汇集团等企业带动下,建成规模生猪养殖场938个、养殖小区44个,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接近50%。通过“双汇产业化工程”促进,有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名城
漯河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城乡交通便捷,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横贯全境并在市区交汇,目前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依托这些有利条件,我们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精心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市区建设按照“沿河出特色、新区出形象、旧城换新貌”的总体要求,注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更加突出内涵发展。我们围绕沙、澧两河做文章,启动总投资39.6亿元的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沿河景观带,逐步形成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同时大力推进“五城同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漯河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我们统筹县城、重点镇和示范村建设,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扎实开展了“两县十镇百村示范带动工程”和“抓试点促致富办实事”活动,突出抓了乡村道路建设、沼气建设、饮水安全、乡村美化、绿化、净化等工程,市区、县城、小城镇之间初步用绿化带、林果带、观光农业带相连接,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果树进城”计划和“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饮用水源澧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地面水二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成为全省保持最好的过境河流之一。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居全省第二位。在招商引资中我们宁肯牺牲一些增长速度,也坚决把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我们还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十小”污染企业,强制关闭了90家污染小企业。开展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对新上和引进的项目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有效防止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进入漯河。
加快开放进程,打造活力名城
根据漯河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市情,我们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科学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在“引进来”上下工夫,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漯河流动。十六大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年均增长22.4%,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有较大投资项目。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重点引进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促进节能减排的好项目,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境内外智力资源。同时本着“工业项目优先、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公益事业项目优先”的原则,努力让开放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惠及群众上。
在“走出去”上做文章,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跨国跨区域发展。双汇集团在同美国杜邦、日本火腿株式会社联合的基础上,去年又通过国有股权转让,成功引进美国高盛集团战略投资,2007年销售收入可超过300亿元,“十一五”末有望跨入世界同行业前3强。重点食品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广覆盖的市场营销网络。如双汇商业公司在全国建有330多家连锁店、6000多个特约店。现在,漯河的肉制品、面制品和无公害蔬菜等行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国际市场,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90%以上、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以改革增活力促发展。漯河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等多项工作试点市,坚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创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以战略重组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使一批重点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着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促进发展环境优化,努力打造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漯河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 上一篇:领导在部机关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讲话
- 下一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精品范文
10推动网络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