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时间:2022-07-12 04:45:00

导语: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机关各级领导班子担负着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管理职能,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同时,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枢纽作用。他所处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把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好,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党政机关的工作有着特殊的示范性,党政机关是首脑、决策机关,是党的表率和群众的表率。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把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站在改革开放前列,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班子,使机关党员干部成为各项工作的骨干,从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

机关党员干部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直接参与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他们政治上是否坚定,党性是否坚强,业务能力是不是适应,能不能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能不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强党政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靠包括机关党组织在内的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以帮助他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当前机关领导班子及其干部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同时,注重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进团结的要求,切实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领导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机关党委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得比较好,执政意识较强,基本上能够做到既总揽全局,又协调各方,既抓大事议大事,又较为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机关党委党组能较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能把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及县委作出的决定和工作部署,保持政令畅通。人大、政府、政协和群众团体,能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履行好各自应有的职能,较好地顾全大局、维护好同级党委的权威,为加快蓬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机关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有所改善,整体功能得到加强。近年来,通过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换届选举后,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党政人才共1492人,其中,35岁以下390名,35—45岁570名,45—50岁271名,50—59岁261名。中青年干部占79%,成为各行各业各级工作的中坚力量,在164名正科局级干部中,30—45岁干部占104名,达64%,在干部队伍中起重要的骨干作用,显现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通过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领导班子增强党性、增进团结的思想政治建设,班子成员团结共事、共谋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有所提高。通过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锻炼,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思想观念更新加快,廉政勤政的自律意识得到加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意识有所增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人气比较旺、人心比较齐;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敢于面对,勇于探索。

二、当前机关领导班子及其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级党的组织、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要求,对照新时期加快蓬溪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领导班子职能和领导干部职责提出的新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务实创业、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执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1、全局意识不够强,党纪观念有待加强。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与党同心同德,在政治上、思想上不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搞团团伙伙,阳奉阴违,令不行禁不止,我行我素,不是维护而是破坏党的团结统一。2、“当家”意识不强,维护执政党利益的观念有待加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组织意识不浓、形象不佳,不能自觉地维护执政党的利益,发牢骚,传政治笑话,给党的形象抹黑。3、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有待加强。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重实惠、轻信念”,讲经济利益的多,讲理想信念的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迷茫和悲观,信心不足。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甚至不信马列信迷信,出门看皇历,住宅看风水,座位看朝向,烧香拜佛求吉利,抽签算命问升迁。

二是创新意识有待增强。首先,“官本位”的思想还比较浓,立志做大官,不立志做大事。价值取向单一,有的人把做官作为衡量实现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准。“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学而优则仕”等封建残余思想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挥之不去,千方百计去挤“独木桥”,一心只想谋个一官半职,有的甚至做假政绩、搞“形象工程”,不择手段跑官要官。其次,“守摊子、保位子”的思想还比较浓,“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年纪大的同志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稳几年退休就行了”,年轻的同志认为“枪打出头鸟,只要不出事,等几年总会有个安排”。面对当前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的态势,缺乏紧迫感、责任感,甚至麻木不仁,安于现状,甘居人后,没有勇立潮头,奋勇争先的雄心壮志,欠缺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和胆略。因此做决策因循守旧,不敢越“条条框框”的雷池,干事情畏手畏脚,不敢破“惯例陈规”的束缚,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胆识。第三,“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浓,习惯当旁观者、“评论员”。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遇到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联系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而是等上面的政策,靠上级的支持,要上级的照顾。有些同志甚至把自己置身改革发展稳定的局外,对别人干事评头品足,总认为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对上级的一些重大举措埋三怨四,“上怪上级政策偏、下怪群众觉悟低”。

三是务实意识有待增强。第一,“工作低标准、生活高享受”的倾向比较明显。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玩风太盛,学风不浓,工作上向低标准看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生活上向高标准看齐,大吃大喝,打牌赌钱,游山玩水,奢侈浪费。第二,文多会多,讲话假大空等形式主义较为盛行。有的沉溺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假话、套话、大话连篇。开会太多、签责任状太多,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三,脱离群众,工作不务实等漂浮作风较为严重。有的领导干部长期坐机关,不知社会实际,一年难得下去搞几次调查研究,即使下去了,也是走马观花,拍几个镜头,便打道回府,不能深入基层,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

(二)驾驭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班子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县科局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还不合理。从文化结构看,学历层次整体偏低,高学历的领导干部数量还不多。截止到2004年底,县直机关科局级领导班子成员中,拥有全日制本科文凭的不足1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更少,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占总数的53.13%,其中高中(含中专学历)及高中以下的占12.96%。从专业结构看,构成不合理,复合型领导干部数量还不多。目前,机关科局级领导干部队伍中,经济、工程、贸易和法律专业的领导干部占的比例偏低,特别是真正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市场规则、懂得资本运营、擅长宏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领导干部数量很少。从年龄结构看,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尚未形成。虽然机关科局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1岁,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梯次结构有所改善。但从整个科局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来看,35岁及以下的仅占19.47%,36-45岁的占45.16%;46-50岁的占18.16%,51岁以上占17.5%。

二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宏观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党员领导干部都忙于具体事务,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不够,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一知半解、甚至断章取义,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和市委、县委作出的决定和重大部署似懂非懂、甚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即便是有机会学习,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不能较好地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客观形势、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处于深刻转型的国内形势,难以按照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要求去判断与把握。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经济一体化等新潮流所知甚少。因而,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

三是科技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许多党员领导干部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自身业务素质与新任务不适应。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的知识了解不多,还不太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和WTO规则;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等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来提升改造传统工艺、材料、能源;对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基因科学等高新技术还一无所知。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动态缺乏应有的敏锐性,对大踏步走来的知识经济缺乏危机感、紧迫感。

(三)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有的党委党组核心领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有的党委党组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对什么是大事、怎么抓大事没有具体的规定,从而导致有的部门党委党组抓不住大事要事,尤其是有的党政领导分管的部门,难以处理好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的相互关系。

二是有的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有的党委党组自觉不自觉地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包揽过多,权力过份集中,成为一些矛盾的焦点。另一方面,由于有的党委党组的组织工作和履行职能不到位,协调不够,权力过份分散,该管的没管好。致使有些党员干部不能自觉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工作大局。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不能胸怀全局、着眼大局,而是盘算部门或个人的“小九九”,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整天在繁杂的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忙忙碌碌,无所作为。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总揽和协调的胆识和气魄,在众说纷纭中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坐失发展良机。

(四)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团队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我们党的领导制度和根本工作制度,也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环节。有些单位或部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不健全,实施环节不具体,导致党委党组和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不理想,“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情况不同程度存在,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难以形成。

一是“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有的主要负责同志,对副职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班子成员之间,大事不商量,小事不通气,或表面民主实际不民主,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二是“软弱涣散”、各行其是。有的领导干部过份强调分工负责,不注重集体领导,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形不成统一认识。有的副职甚至认为一把手能力不如自己强,瞧不起一把手,工作中自作主张,不支持、不配合一把手的工作。有的单位或部门,对上级党组织多数人集体决定了的事情,仍然我行我素,拒不执行,甚至“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致使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决议无法实行。也有班子成员对本单位党组织多数人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党内议事和决策机制还不完善,决策的主观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或部门没有完全按“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有关党内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议事和决策主观随意性较大。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本应按照正常程序,决策前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决策中反复酝酿,充分讨论;决策后无条件执行。但事实上有的时候却是临时动议,未经充分酝酿讨论,便仓促草率作出决定,执行时又议论纷纷,使决策无法贯彻执行。

(五)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就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制度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完善。

一是干部德才评价机制不尽健全。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当前的评价考核指标,普遍存在重个人能力评价轻整体能力考核,重定量的工作实绩评价轻定性的德才综合全面考核,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干部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是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因而难以有效地对干部进行奖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机制还不够健全。由于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标准,能出和能下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干部能进不能出,有的单位甚至出现“要进的进不来、要出的出不去”的难堪处境。另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凭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原则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三、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用发展的观点,来加强党的建设,用改革的思路,来推进党的建设,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党的建设成果的标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事业。针对目前我县党的建设现状,要全面贯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关键是要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建设,迫切需要针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寻求有效办法措施,当前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理论武装突出针对性,着力解决执政意识不强的问题。当前,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突出“三观”教育重点,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一是开展发展观教育,增强执政强国的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采取突出主题学、走出门去看、相互之间比、组织起来议等多种形式,教育机关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明确发展方向,拓展发展途径,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对发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活、办法不多的问题。二是开展群众观教育,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紧紧围绕保持血肉联系核心,采取结对帮扶、定点联系、调查研究、基层评议等有效方式,推动机关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做到“四个牢记”,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与群众联系不紧、不为群众谋利、在群众中形象不佳的问题。三是开展时代观教育,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紧紧围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采取新世纪论坛、形势任务报告等多种方式,引导机关领导干部强化入世的应对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安于现状、盲目排外、视野狭窄的问题。

二是培养锻炼突出实践性,着力解决执政素质提升不快的问题。要强化培训、锻炼、交流三项措施,加快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掌握新知识。坚持急需、实用原则,根据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不同需求,探索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新路子,使之尽快熟悉掌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二是重视实践锻炼,不断增长新才干。按照立体、复合要求,把优秀年轻干部送到一线基层,推向商海战场,外派发达地区,挂职上级机关,参与中心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砥砺作风、开拓视野、增强本领(如近两年的机关干部外派打工锻炼,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三是加强轮岗交流,不断积累新经验。采取多岗快跑办法,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跨部门竞岗交流、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使干部丰富阅历、积累经验。

三是干部配置突出系统性,着力解决执政效能不优的问题。要注重用好选配、激励、备用三种手段,优化整体效能。一是坚持能与职相结合,注重在选配中发挥效能。抓住换届契机,按照梯次配备、专业配套、气质互补、能职相称的整体要求,突出重点,大力选拔那些实绩突出、潜能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学历干部进入机关领导班子,尤其要配优配强“一把手”,努力实现班子效能最优。二是坚持上与下相结合,在激励中发挥效能。建立用实绩说话、凭能力上岗的主流导向,探索干部定期分类资格考试有限公选等新方法,让有能力的干部在平等竞争中得到检验,并注意完善“下”的认定体系,建立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部分职务聘任制,试行干部待岗、离职学习制度,激励干部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努力保持能力状态最佳。三是坚持近与远相结合,在备用中发挥效能。与领导班子建设的近期和中远期需要相衔接,制定规划,严格筛选,跟踪培养,加强考核,择优输送,动态建立多层次的后备干部名单,探索最长备用期制度,努力确保源头活力最强。

四是制度建设突出科学性,着力解决执政行为不当的问题。要完善选拔任用、民主运行、监督制约三个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执政行为。一是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规范用人。深入贯彻《条例》,扩大民主,推行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任免干部票决制;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责任制、用人失误追究制、考察责任制;界定标准,探索建立以能力认证为重点的考核考察指标体系,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完善民主议事机制,规范决策。健全各级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加强集体领导程序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广泛推行“党员议事会”、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和党代表常任制,探索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办法。三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两圈”监督,尝试监督性考察。结合深化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共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