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文化与培育社区精神

时间:2022-07-12 04:39:00

导语:创新社区文化与培育社区精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社区文化与培育社区精神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南京东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召开了第41次双月理论务虚会。与会者围绕"创新社区文化与培育社区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一、创新社区文化和培育社区精神的功能定位

1.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社区精神是社区形象的标志。与会者指出,社区建设本质上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支柱。社区文化指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定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以及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满足社区成员精神需求而开展的社会性、公益性活动。与会者认为,创新社区文化重点是培育社区精神。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必然有自身的特色,这种特色在文化上的集中表现,就是社区精神。如南京东路街道的"诚信文化"独具特色,打造"中华第一街"的社区精神成为南京东路街道的象征,这种精神与地域空间结合起来就成为社区形象的鲜明标志。

2.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根基。与会者认为,建设文明城区,社区是基础,只有社区文明,整个上海才能文明和谐。城区文明程度如何,必然反映在社区文明上。社区文明又在居民价值观念、目标追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反映出来。因此,思想道德建设所包含的文明高尚、崇尚善良、健康向上等精神,不仅是城区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而且是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的核心。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打造和谐社区,营造温馨家园,一个最有特色的亮点,就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与会者提出,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居民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水准、维系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则是文明大都市的根基。建设和谐社区,没有文化就不和谐。

3.发展社区文化是服务群众需求的实现途径。与会者认为,建设社区文化能帮助群众实现自己的愿望,解决困难,有利于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新形势下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的需求也在变化。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尤其是大量的退休、失业人员回到社区,在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之后,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渴求。做好群众工作,就要不断满足和善于引导群众各种需求,要通过发展社区文化,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使社区文化不但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成为检验社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把标尺。

4.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有助于解决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与会者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迁,城市居民的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现代人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结构带来的失业人员、提前退休人员、动拆迁居民增多,社区成为这部分人生活的主要空间。面对有着较多空余时间和富裕精力的人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供一个他们能参与社会交往、体现个人价值和实现精神排遣的渠道,有利于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确保社会稳定提供心理基础和文化条件。如四川北路街道加强民间文化团队建设,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充满阳光的精神家园。

二、社区文化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1.社区公共领域的发育和发展对社区文化工作的新挑战。与会者认为,当前上海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与此同时,社会公共领域不断发育和发展,社区内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团、协会以及社区居民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组成的各类自发性文化活动群体大量涌现,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形式、途径更为广泛和多样。如何更有效地将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渗透到新的公共领域,并根据这些组织和团队的规律来创新宣传文化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引领社区公共领域和群众文化团队健康有序发展,成为社区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所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2.社区群众的阶层分化,社区文化工作所面对的对象由相对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社区党的宣传文化工作面临如何应对的问题。与会者提出,由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职业和收入来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性,社区成了人民群众的阶层分化和社会结构形态变化的一个缩影。在社区,既有一部分富裕阶层,也存在着一些困难群体,还有相当部分的中等收入群体,上海基层社区结构呈现橄榄型的发展形态,社区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所面对的基本群众也有相对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处于社会结构不同层次的不同阶层的群众对参与社区文化的需求和期望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文化工作,满足不同类型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社区群众的文化权益,是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3.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在组织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人的全面发展的渴求和意识的日益增强,社区群众工作面临如何适应的问题。与会者提出,上海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实现方式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在组织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不少居民在参加职业化的组织之外,还参与其他各种基于交往和价值实现需求的组织,个人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社会生活的组织化与多样化、个性化是辩证统一的。如何在发挥组织化优势的同时,适应社区居民社会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新特点,使社区文化工作发挥出最大的亲和力,把最大范围内的群众凝聚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成为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4.在社区群众民主意识和社区文化团队自治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区党组织面临着如何改进基层文化阵地和群众文化团队的领导和管理方式的新课题。与会者认为,随着社区居民知识化程度总体提高,由于视野不断开阔,人们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各方面信息,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思考能力同以前的居民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较强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领导和管理社区文化工作,越来越难以得到认同。从基层文化活动和发展的实践看,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一是居民群众的民主诉求与维护自身文化权益关系越来越紧密;二是群众文化团队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仅靠委派、任命群众文化团队负责人的简单做法,越来越难以得到活动群体的认同,事实上一些人的身份也难以体现。如何根据广大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创新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模式,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三、创新社区文化和培育社区精神的对策思考

1.行政区域管理与公共区域管理相结合。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社区文化建设还未打破以块为主、条块分割的格局,形成文化设施资源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封闭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打破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分割局面,使社区拥有组织和调配手段,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使社区内的文化资源产生最大效应。建议在扩大社区管理网格化试点中,理顺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及时总结体现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实现双向开放、优势互补,盘活社区文化资源的经验,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为社区文化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

2.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相结合。在关注社区文化的形态开发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把重点聚焦到社区文化的功能开发上。建议在办好各种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歌咏队、腰鼓队、晨炼队、拳操队、民乐队、读书会、故事会、演唱会、展示会的同时,要注重社区文化的整合凝聚功能、教育启迪功能、陶冶塑造功能以及娱乐健身功能的开发,从而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各种形态文化活动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切实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文化基础。社区文化功能要与社区管理功能有机统一,社区精神培育要充分体现社区管理功能,不能虚脱和魂不附体。

3.地理要素与开放要素相结合。社区文化参与和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同时更有地域文化的个性,在创新社区文化的时候,必须注重地理要素特征,形成每个社区自己的特色文化,不能搞"一刀切",针对社区居民的异质性增强、事实上存在多样文化兴趣的特点,要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接纳不同的文化,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公益文化与消费文化,在社区实现多元融合,使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在社区都可以找到"知音",达到共融、共存、共生、共享。

4.大众化与分众化相结合。社区作为人们紧张工作之后居住和生活的平静港湾,社区文化承载着社会化功能,社区文化大众化就是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营造人们守望相助、关系密切、病难相助、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如何使不同的群体有归缩感,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局面的东西,这就要求在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细分受众,建设雅俗共赏的社区文化,搭建社区居民"上学"、"上网"、"上场"的载体,服务和满足社区不同阶层居民的不同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社区认同感和归缩感。

5.输出效应与接受效应相结合。与正式组织文化不同,社区文化属于一种松散型的群体文化,对社区民居心理、行为的影响和约束,不是靠硬制度的管理,而是靠舆论引导、典型示范,靠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居民进行熏陶和感染,使居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方法上要突?quot;小人物、小事情、小载体"的效应,提高社区文化的可读性、可参与和实效性,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受教育、有启发,要重"煮茶蛋"的功效,切忌"染红蛋"的形式。

6."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社区文化建设要加强"一校、一网、一场、一队、一团、一栏、一箱"管理,使社区文化发展获得更为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把了解人、引导人、关心人、提高人的文化教育工作渗透到为民、利民、便民的服务管理之中,尤其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之后,加强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就显得更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