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时间:2022-07-12 03:45:00

导语: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要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党员,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和谐局面。

一、正确理解关爱党员的思想内涵

1.关爱党员的涵义

关爱党员,是指党组织对党员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经常性的关心爱护,特别是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党组织及时伸出援手,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困难和问题。结合我们党员队伍自身实际情况,在学习上,应该保证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对党员提出学习要求,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学习条件,使党员具备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上,要为社区无职党员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为在职党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保障党员基本权利,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组织离退休党员在安度晚年中发挥余热,积极为和谐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使他们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与外出务工党员常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生活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党员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特别是对收入较低、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对身患中症需要救治的党员,对有这样那样特殊困难需要帮助的党员,党组织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有效的帮助。

2.关爱党员的特征

一是经常性。关爱党员工作不是短期行为,不是临时性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列入重要日程常抓不懈,党组织负责人要常思常想,常做常新。

二是主体性。关爱党员的主体是党的组织,关爱党员工作只能由党组织来倡导、实施和完成。做好关爱党员工作,党组织要全面了解党员的一般需求和深层次需求,通过有效手段,满足党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务求,充分挖掘党员的内在活力与潜力,使之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的时代先锋。

三是先进性。关爱党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应有之义。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能否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满足党员的不同需求、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是检验党建工作深入与否、成功与否的一把重要标尺。关爱党员,就是通过党组织在政治、生活、精神等各个方面给予党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促使党员政治进步、能力提升、生活改善、精神愉悦,最大限度地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造活力、提高文明素质、满足精神需求,真正使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先进性的表率。

3.在认识上的偏差

关爱党员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延伸,体现了党组织在观念认识上的变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党员不仅仅是为事业、为他人活着,同时也是为自己、为家人活着。各级党组织关爱党员,促进党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党员全面发展,同时,也包括促进党员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一致的。但是,长时间以来,几种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关爱党员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党员只能讲奉献,不能讲索取。党的性质决定党员必须讲奉献,具有奉献精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党员不能有正当的需求。只要是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与群众利益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党员可以获得应有的所得。党组织要创造条件让党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也要关心党员的生活需要,这是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二是党员只能尽义务,不能争权利。党章规定的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是对等的。从来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一个党员在尽义务的同时,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会行使权利,是党员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对党组织信任的表现,应该予以鼓励。

三是表彰党员只能讲精神激励,不能给物质奖励。

这些认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积极性的发挥,需要我们加以纠正。

二、充分认识关爱党员的现实意义

1.关爱党员,是体现以人为本,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传统党建工作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关爱的理念引入党的建设工作。关爱党员工作,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党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关爱党员过程中,党组织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凝聚为目的,通过开展组织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具体服务等方式,同步推进人文关怀、权利保障和需求服务,激发党员内在先进性,在要求党员守纪律、尽义务的同时,讲求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塑造人,使党员实现自我发展,最终形成以信仰为前提、以纪律为保障、以关爱为纽带的凝聚机制。

2.关爱党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组织的自身和谐,党员间的互助友爱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党内的和谐,要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的和谐。通过关爱党员,可以让党员心和气顺,减少矛盾,党员会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组织的尊重,感觉到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有权利的保障,作为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也会得到增强。党组织在党员中的凝聚力增强了,才能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作用,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才能更加壮大。

3.关爱党员,是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的客观需要

党员是党建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党员树立强烈的党员意识、执政意识是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的必要前提。关爱党员,就是立足于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共享和整合等方式,把上级组织的资源转化为基层党组织的共同资源,把一个组织的资源共享为多个组织的资源,按照开放性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吸引和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党建工作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关爱党员,就是通过明确党组织的责任,以服务和关爱为媒介,帮助党员树立党员意识、执政意识,了解自身的主体地位,找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所在,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党员的向心力,努力在党内营造民主、平等、忠诚、友爱的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参与政治活动,承担政治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积极探索新时期关爱党员的新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党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从稳定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出发,根据燕山实际,从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探索了关爱党员的措施和方法,初步形成了激励、引导、帮助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

1.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党员意识

关爱党员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务干部是否树立了服务党员意识。服务党员是党员权利得以保障的基础,要使《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落到实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要有服务党员的意识。不能一味地对党员提要求,只要求党员讲付出、做贡献,而不求所取。我们在坚持纪律性和原则性的同时,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上倡导人性化,在活动载体的设计上突出党组织的温情,把人性化管理作为对党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使我们的干部牢固树立服务党员意识,积极以人性化的思维思考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设计载体,努力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为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让党员发挥特长,是关爱党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工作,实施党员“先锋岗”活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一面党员一面旗帜”“党员三包”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向阳街道推行党员“三包”,即包自己、包家庭、包区域。“包自己”做到“三个一”,一是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做一件好事,二是为社区建设与管理提一条建议,三是力所能及地承担一项社会工作。包家庭做到“三个好”,一是家庭和睦好,二是邻里团结好,三是乐于奉献好。包区域做到“三带头”,一是为民服务带头,二是治安防范带头,三是健身娱乐带头。二是大力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不断推出党员服务群众品牌和精品项目。比如东风街道工委建立了百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向阳街道迎风一里社区党支部成立了敬老助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为居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是深入开展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不断使岗位设置科学化,不断培育各类新的服务组织。实践证明,设岗定责活动成为社区无职党员大显身手、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创建国家卫生地区以及创建平安社区等中心工作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完善制度,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设立困难党员需求档案;二是坚持走访慰问制度。每年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前夕,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对因其他情况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及时进行走访慰问。据统计,仅2005年,共走访慰问561户,发放慰问钱物价值87.4万元;三是建立党内互助机制,在党员之间开展“手拉手、一帮一”互助活动,建立重点联系户制度,发挥社区党支部帮困助残小组、助学小分队等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党员积极开展互助。四是建立党员捐款助困机制,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情系特困人员献爱心”活动,共筹集资金14.2万元,设立了“燕山党员助困基金”,用于帮助特困人员解决子女入学、就医等困难。

4.整合优势,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一是抓培训,首先让无职党员掌握一门技术,增强就业竞争力。目前我们开展燕山工委和街道两级培训,在师资、地点、内容上互通有无,燕山工委在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街道则开展普通劳动技能培训、基本就业技能培训,比如,向阳街道组织开展了编织技能培训、劳动法知识培训,凤凰亭社区党支部开展了库管员技能培训等等。截止到现在,燕山地区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及讲座17次,1760人次参加。二是抓就业。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由街道工委牵头,社区党支部负责落实,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利用板报、橱窗提供用工信息,建立街道、辖区内用工单位、社区、失业人员四位一体的信息协调机制,通过发挥区域党建优势,实现企业、社区党组织双向互动、信息共通。几年来,经过各社区党组织努力,已经为社区无职党员解决再就业近300人次。

5.服务先行,实施分类指导、因人施爱。党员由于所处的岗位、个人情况的不同,必然存在着不同的需要和困难。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不同的党员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服务,才能把关爱做到每个党员的心坎上。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我们实施党内服务,积极创造工作和学习机会,畅通党员和组织沟通渠道,注重在感情上关怀,在精神上激励。比如市政管委党委通过开展“凝聚力”工程,实施“贺卡传情”行动,在每一名党员的生日时,送一张贺卡,写一句祝福,将“市政管委,你最珍贵”的尊重和关怀传达给每个人。面向社区无职党员,积极开展再就业服务,实施“再就业”工程。面向困难党员,实施互助服务,开展“扶贫济困”工程。面向外出务工党员,实施温馨服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卡》和联系册,通过电话、书信、定期上门等联系方式,及时和党员沟通思想,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为保证党员参学率,我们采取了一些比较灵活的做法,对在燕山地区务工的党员采取利用晚上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对临时或短期外出务工党员,建立“一帮一”助学小组,采取了“手拉手、结对子”的办法;对长期在外务工不能回家的党员,我们采取了送书上门给家属、委托家属转交的形式,利用他们节假日回家探亲的机会,组织他们集体过组织生活。

6.活动引领,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目前,燕山正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街道、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工作都在扎实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还在市政管委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试点工作,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加强文化培育,实施“人文关怀”战略,以文化凝聚人心,实现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积极倡导“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得到关心、人人都得到发展”的人性化理念,通过创建,党员的团队意识、学习意识显著增强,精神面貌明显改观,集体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可以说,成效是相当明显的。由于时间关系,关于如何创建的问题我就不展开了。对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们还在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把创建活动推而广之,如何在社区、企业等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如何让所有参与创建的单位都取得满意的效果,仍然需要深入思考和广泛实践。

7.文化凝聚,以广泛的社区文体活动凝聚党心、人心。开展广泛的社区文体活动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燕山工委立足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特色社区文化凝聚党心、人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区文体活动。目前,共有文体队伍56类126支。在组建队伍过程中,各街道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特长和作用,党员带头,群众参加,互教互学,有效地推动了社区文体活动地健康开展。据统计,在各类文体队伍中党员达到700人,占队员总人数的20%,其中70%的党员都是队伍的骨干,他们成为推动社区文体队伍开展活动的中坚力量。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一方面,社区党员充分发挥了自身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也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社区的治安、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观,居民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的印象得到改观,进一步拉进了党群关系,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