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内帮扶提升党建工作新路子

时间:2022-07-12 09:01:00

导语:创新党内帮扶提升党建工作新路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党内帮扶提升党建工作新路子

黄集镇党委在开展党内帮扶活动中实行五个结合(党内帮扶与开展党员救助工程相结合、党内帮扶与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相结合、党内帮扶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党内帮扶与典型带动相结合、党内帮扶与专业协会引导致富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一、党内帮扶与开展党员救助工程相结合

实施党员救助工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2003年初,我们组织全镇100多名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对照镇委制定的“生存、生活、生产困难标准”,对全镇12510户农民逐户调查摸底,分类归档。通过调查,我们摸清了全镇411户困难群众的贫困原因,并从“生存、生活、生产”困难三个类型进行了分类。按照“就近方便,不留空白,有机结合,对口救助”的原则,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党员干部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的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救助。在救助对象中,大部分人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在提供“输血式”救助的同时,我们还传授他们一些生产技能,帮助发展力所能及的项目,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镇属企业职工陶宝宝在工地施工时碾断了左腿,丈夫也出车祸将一只腿撞断,家里有一个16岁的儿子待业在家,一个女儿上初中。根据她家的情况,我们除每月给予30元的救助外,还帮其丈夫学会补鞋技术,在街上开个修鞋铺,提高她家的“造血”功能,此外,我们还将其儿子送到技校学习技术。2007年冬,在镇党委的直接关心下,陶宝宝年满18岁的儿子顺利通过体验、政审,成为一名军人。黄集社区原妇女主任彭元芝体弱多病,两个儿子均是残疾人,家庭特别困难。2007年底彭元芝被诊断为癌症。今年4月社区党员干部踊跃为其捐款,共捐2600多元。

几年来,我镇累积救助特困户、困难户720户次。这些户的精神面貌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上访的少了,一心扑下身子学技术、搞生产的多了。

二、党内帮扶与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相结合

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新时期如何抓好党建工作,这是黄集镇党委认真思考的事。经过调查论证后,黄集镇党委于2006年6月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争先创优活动。在一年多的活动,全镇共有20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参与了“一个党员一面旗”争先创优活动,他们在农村经济、现代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在全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黄集镇已形成村村有特色基地、有支柱产业、有效益的良好格局。“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出现了支书干、支委跟、党员行动带全村的动人场面。黄集镇毛岗村支部书记王小伙任职20多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率先在全镇修建六公里长、四米宽的通村通组公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使村民增产增收;办事讲民主、讲原则,从而赢得全村群众的支持、信任和爱戴。陶家村去年被定为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年初发展沼气,大多数群众对此不了解有抵触情绪。陶家村妇女主任王玲、支部委员陈德安、6组组长明虎成等3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建沼气。沼气建好投入使用后,群众纷纷来参观,了解到沼气的好处后争先恐后报名建沼气。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500多户农民用上了沼气,成为全市闻名的沼气村。镇机关休干总支的吴奎树虽已70多岁,但仍发挥余热,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在他的努力下,区老促会每年为黄集拨付资金近10万元,扶持种、养殖户达30多户,涌现出耿全合、陈文祥等一批种、养殖大户。在他的协调下,薛集村(革命烈士薛斌家乡)终于吃上干净的自来水。通过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使干部关系更加密切。

三、党内帮扶与劳务输出相结合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党员增多,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是一个空档,为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黄集镇党委结合襄阳区“两建三推”活动,深入调查了全镇外出务工党员的分布情况,当了解到本镇彭梁村有近300人在海南省琼山区务工时,便大胆提出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黄集镇和务工党员群众教育的地方先建立一个支部,该方案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如今,流动支部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而且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海南琼山区流动党支部的努力下,黄集镇在该区打工的农民达到800多人。黄集利民职校校长杨桂兰是我镇病退的一名机关干部,她同淅江、江苏、广东等省的劳动部门签订用人合同,每年输送学员近1000人。杨桂兰每年为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子女免除学费2000多元。

四、党内帮扶与典型带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高小来是我镇彭王村率先致富的一名农村党员,他通过三次艰苦创业,迈出了三大步。从炕鸡到养鱼;从300亩鱼池发展到承包3500亩的樊庄水库;从水产养殖发展到水产加工,目前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年销鲜鱼40多万公斤,加工饲料30万公斤,每年纯收入在100万元以上。2007年春,高小来投资400万元兴建襄樊市农首红薯加工厂,并注册农首牌商标。他与周边十几个村的四百多名农户签定了2000亩的红薯种植合同。合同规定:由高小来提供红薯种苗,种植农户若秋收亩平达不到1000元的由高小来按每亩千元进行补偿,同时每亩另外补助100—200元不等。2007年冬,高小来尝试加工红薯粉条。加工厂生产的粉条质量非常好,而且不含任何添加剂。因此粉条一上市便深受欢迎。老高的粉条远销郑洲、宜昌、武汉等地,连韩国的客商也经常打求购电话,产品供不应求……。富而思源,高小来近年来为周围特困户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百余户农民发展水产养殖;关注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三个特困大学生,非典时期积极捐款,此次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近万元。王国震是三王村青年农民,他在外打工数十年,由于头脑灵活,顺利完成了原始积累,2008年返乡创业,拟投资500万元建万头养猪场,现正在筹建当中。段胜颖是黄集社区的一个党员,他通过艰苦创业创办了黄集镇最大的量贩店——飞跃量贩店。2007年8月开始筹建占地30亩的黄集双赢波尔山羊繁养基地,总投资达100多万元。共有波尔山羊种羊450只,今年已繁育种羊300只。在他的带动下附近村民纷纷发展养羊产业。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因此,村干部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本镇的8个经济实力强的村调查发现,这几个村里都是因为有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彭王村经管站长高中山就是一名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好干部。95年,高中山在镇委、政府的支持下,率先种植从浙江金华引进的金藤葡萄,经过细心管理,96年就开始受益,亩平收入达3000多元。富而思源,高中山把葡萄种苗送给本村村民,还无偿提供栽培和送给本村村民,还无偿提供栽培和管理。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彭王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林果村,林果面积由当初的50亩扩大到如今的800亩。为便于林果销售,高中山为林果订做了包装箱,专门成立了林果销售中心,使黄集的桃子、葡萄、梨等林果销往西安、甘肃、河南、长沙、武汉、深圳等全国10多个省市。毛岗村支部书记王小伙在出差途中了解到黑皮冬瓜很俏销,他组织村组干部率先试种,当年亩平收入1200元。该村群众在他的带动下,纷纷种植黑皮冬瓜,使冬瓜面积达到500亩,为使种冬瓜农户吃定心丸,王小伙与外地客商签订冬瓜收购合同,由村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程营村支部书记程志强是位头脑灵活的村干部,由于耕地较少,每年的收入也很有限。于是他便在农闲时在集镇上搞屠宰生意,年收入在3万元。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工资少的矛盾,而且带动本村5位村民共同发展屠宰加工。在黄集,象程志强这样率先带头致富的村干部还有很多。

五、党内帮扶与专业协会引导致富相结合

黄集镇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水稻生产,水稻产业逐步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家一户的生产格局已经不能形成规模,加之品种落后、品质差,导致水稻销售不畅,效益不高,卖难现象制约着水稻产业的发展,影响稻农增收。2005年初,由黄集农技服务中心牵头,成立黄集农业新品种推广协会。水稻协会围绕“服务稻农”这个中心,利用冬闲时节进行技术培训;春耕前种植信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签订定单;夏季指导稻农进行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秋收时联系客商,组织收购,形成选种、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改变了过去稻农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做法,体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等”和“民有、民营、民管、民享”的原则和特色。水稻协会通过有效服务赢得了全镇稻农的信任,到2007年底,参加水稻协会的会员达到120人,与农民签订单1000余份,优质稻面积8000亩。协会组织的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协会是否具有吸引力,信誉高不高,关键是看为农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此,黄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协会始终坚持“靠服务赢得信誉,靠信誉取得支持,靠实力强化服务”的原则,在引导农民生产、管理、技术培训、产品销售、加工增值等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协会自身的服务功能,实实在在为稻农提供服务。一是使用新农药(提高无公害产品);二是使用配方肥,提高农作物品质;三是推广一村一品,增加农户收入。05年,协会和福建米业公司签订了优质稻生产协议,在我镇种植面积8000多亩,优质稻44杂交稻按市场价每斤稻谷再给农户加0.05元,每亩按1000斤产量算,亩平多加50元。06—07年8000多亩,每斤比杂交稻每斤加价0.1元,亩平多加100元。

此外,耿坡村主任任建国的养兔协会,已带动100余户发展养兔,全镇肉兔数量在3万只以上。胡德定成立养鱼协会,会员达80余人,协会为科学养鱼、市场销售提供了便利。目前,黄集镇专业协会已达到8个,他们在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