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2-07-11 06:15:00

导语:积极探索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探索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湖南省攸县是一个典型的劳务经济大县,全县75.3万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18万人,其中党员3168人,加上县内流动和县外流入的,全县流动党员人数达4371人,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攸县县委顺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有效提升了流动党员的素质和形象,真正使流动党员成为了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两地共建,搭建党建平台

1、创新工作思路。由于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关系不便接转,在教育管理上很容易出现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两不管”、“两难管”的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便着手研究,并坚持每年对全县流动党员的去向、数量和教育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根据攸县籍流动党员在深圳的士业、长沙超市业等行业相对集中的情况,我们以这两个行业为突破口,致力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齐抓共管,实行“两地共建、双重管理”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2、灵活组织设置。在深圳、长沙两地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依托攸县驻深圳办事处,建立了攸县驻深圳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党委,依托县个体私营劳动者协会,建立了攸县个协党委驻长沙流动党员总支部等两个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并根据居住集中、便于联系的原则,设立了11个基层党支部和45个党小组。同时,采取个人自愿、民主推荐、支部选举的形式,把一批过去在村组和厂矿车间担任过基层干部、熟悉党务工作的流动党员,选配到了党组织班子中。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让流动党员找到了“娘家”,落实了组织归属。目前,纳入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集中管理的攸县籍流动党员达到了326名,占攸县外出流动党员总数的10.3%。

3、理顺管理关系。我们确定,两个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既接受县委的领导,又接受当地辖区党组织的管理。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只负责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不直接参与和介入所在地(单位)的其它管理事务。流动党员在外工作期间,由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管理为辅。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主要由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负责。

二、坚持双向互动,加强教育管理

1、有效破解工学矛盾,把住教育关。我们针对流动党员的职业特性、行业分布、知识层面等特点,以党支部为单位,党小组为单元,实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主,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组织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致富技能教育。县委组织部为两个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室,在《攸县老乡报》、《中国攸州网》上分别开设了“流动党员之窗”专栏,及时登载时事政治、党的理论知识、家乡经济社会动态等方面的内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与当地党组织衔接协调,确定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与当地同时铺开、同步进行,接受当地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和指导。并采取化整为零分散学、互动交流启发学、树立典型引导学等形式,确保了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深圳市驻深工委先教办专门编发了简报予以肯定和推介。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把住管理关。一是制订了《流动党员“五项基本要求”》,即要按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按时按规定缴纳党费;坚决执行党支部决议;坚持每季度向党支部作一次思想汇报;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建立定期联系汇报制度,要求原住居地党组织采取信函、电话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经常性联系,流动党员每半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三是推行双向评议制度,即每年由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对流动党员进行一次评议,对每位流动党员一年来的思想作风和现实表现情况作出评价,记录在册。

3、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把住入口关。为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我们一是实行多途径培训。通过参加本县县、乡党校或流入地党组织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流动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先后共培训积极分子189人。二是实行跟踪式培养。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台帐,并统一发放《流动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卡》,卡随人走,实行跟踪式培养。规定他们每季度必须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增强他们的组织观念和党性意识。三是实行全方位考察。对流动人员入党对象,做到既了解过去情况,又了解现实表现;既听取支部党员意见,又听取社会群众意见;既征求现所在地(单位)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又征求原居住地(单位)党组织的意见,确保全面准确地掌握发展对象的真实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72名,反映很好。

三、选准活动载体,促进作用发挥

1、着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我们以“为党旗添光彩”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当表率,争先锋。攸县驻深圳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党委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为深圳添光彩,为家乡作贡献,为司机当表率”主题活动,有36辆出租车被授予“党员先锋车”称号,成为了深圳市民交口称赞的“文明车”、“首选车”、“安全车”。党员司机朱国干因优质服务、见义勇为事迹突出,被授予“全国劳模”和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驻长沙流动党总支组织在从事超市经营的流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示范店”创建活动,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有12家党员经营的超市被授予“党员示范店”牌子。

2、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工程。组织和引导广大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流入地“文明创建”活动,不忘党员身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公共道德和当地风俗,开展互助互爱,在计生、维稳和社区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攸县驻深圳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党委针对不少攸县籍的士司机因打牌赌钱导致停车误工、家庭失和等问题,成立了“党员禁赌协会”,积极开展劝赌、戒赌活动,受到了司机家属和当地市民的一致好评。驻深圳石厦村流动党支部还成立了义务治安联防队、民事纠纷调解小组,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法制讲座,增强流动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秩序。同时,还组织了80多人的的士司机家属舞蹈健身队,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

3、致力推进“爱乡回流”工程。为发挥攸县外出流动人员支援和促进家乡建设的作用,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了“爱乡回流”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带头反哺家乡、返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接受外出流动党员捐助扶贫、助学款100多万元,帮助1200多名特困学生解决了入学难题;有63名流动党员,带回3000多万元资金在家乡投资置业;同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引进外资项目21个,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为推进攸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来,我县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感觉到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组织关系接转难。有的流出地党组织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督促流出党员转出组织关系;有的流动党员觉得转移组织关系程序繁琐,花费时间,怕麻烦,不愿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有的流动党员现工作的企业单位未成立党组织,组织关系无处可转,而所在地社区党组织也不愿意接纳。二是组织活动开展难。流动党员远离家乡,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逢年过节回乡也是来去匆匆,无暇参与组织生活。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也因为党员比较分散、工作生活地点不固定或缺乏活动场所和经费,开展组织活动难度也较大。三是教育培训到位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从事行业的增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日趋多元化,目前相对单一、空泛的教育内容,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的静态教育形式,与党员需求和工作实际很不相适应。四是现实表现监督难。流动党员常年在外,去向不定,流出地党组织对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难以掌握,流入地党组织又不便于进行管理监督,从而使对流动党员履行权利义务和在外现实情况难以监督管理到位。

流动党员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实践,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如下两点看法和建议:

1、要运用市场经济理念来组织和管理流动党员。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确立围绕服务抓党建的工作思路。流动党员离乡离土外出打工,都是为了搞活自身经济、发家致富,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生活方式,都带有鲜明的市场化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建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内容上注重为外出流动党员的生产生活搞好服务、排忧解难,在方法上力求实实在在、简便易行,否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2、要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进行调整规范。一是要切实解决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的问题。在严格执行党内有关纪律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党组织关系接转权限下放到乡镇党委,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为农村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提供便利。二是根据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回乡较少的实际,可考虑将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适当放宽为半年甚至一年缴纳一次。三是考虑到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没有单位支撑的特殊性,可允许他们将党费全部或部分自留使用,或采取先收后返,同时在党费中给予适当补贴的办法,解决他们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