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时间:2022-07-11 05:56:00

导语: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统筹旬阳县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及目标内涵

1、历史背景:第一,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历史机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要求。依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参照国际经验,我国正处在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初步具备;第二,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城乡之间反差拉大,“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迫切要求。第三,近年来,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明确回答了新时期为什么要重视“三农”、怎样重视“三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伴随。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随后不久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无论是在盲目冒进的“”时代,还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无论是“”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阶段,党和国家一直不断地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现阶段,党中央再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是在几十年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坚持党在农村一贯的奋斗目标、是坚持党的农村工作方向的具体体现;第五,无论欧洲,还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都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而且有着各自的特点。韩国农村建设经历了新乡村运动、到农村地区综合开发、再到农村定居生活圈开发三个阶段。起初“新农村运动”很大程度是靠政府援助的,不太具有可持续性,随之开展了农村地区综合开发战略。其出发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其落脚点就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农村社会

2、目标任务:第一,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二,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使贫困落后的乡村与现代文明的城镇处于对立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消除城乡分割和城乡对立,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第三,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社会深层次突出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国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3、战略意义:第一,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大家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农村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还不通路、群众看不起病、吃不上自来水、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握其特征、理解其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生产发展。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条是首要的。农村经济不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研究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思考村庄的规划,很少考虑农村生产的发展。没有生产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的。要使生产发展,必须保障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加大支农力度,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二、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这两条是要建设物质文明,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第三、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在农村,文明之风若不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腐朽的东西就会侵蚀人们的心灵。

第四、村容整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实现农村“山青、水绿、天蓝、人富”。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

第五、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机制,实现农民自己当家作主。村民自治的形式应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而有多样性,逐步形成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下派党员干部、经济能人、农村民间协会为核心的各类村民自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管理民主就是要建设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二、旬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经验

今年以来,旬阳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以“三创”精神为动力,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2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抽调千名干部奔赴一线,对试点村进行了全面规划,采取了过硬措施,完善了资金捆绑机制,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倾注全力,突破发展,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县2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能以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急需的基本生产条件和基础生活条件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在修路、兴水和拉电三个方面下功夫。目前已新修公路61.7公里,改造公路137.7公里,沙石硬化61.1公里,水泥硬化65.6公里;建成人畜饮水管网131公里,已完成水窖建设1047口;完成农网改造179.4杆公里,农电入户1966户,惠及7289人。

2、主导产业建设取得了新发展。29个试点村栽植烤烟9563亩,完成规划任务的96%;新建桑园4378亩,春夏两季养蚕5947张;发展青蒿1430亩;完成劳务输出8356人,其中有组织输出3268人,其它养殖、种植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

3、村容村貌建设取得了新变化。在今年布点的29个试点村中,有21个是扶贫重点村,这些试点村依托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已新建房屋660户2118间,完成旧房改新700户2170间,完成移民搬迁135户531人,完成生态移民98户313间,改厕1999个,改圈2113个,改灶3085口,建沼气537口,村容村貌有了新改观。

4、社会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进展。29个示范村建设"两委"活动室11个2200平方米;建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5处300平方米;建村级医疗室11个60平方米;新建村级广播室2个;新建移动通讯塔14处;养老院正在建设的5个;规划建设商业服务网点13个;县委宣传部、县交通局、文化旅游局组织的以村级公路水泥硬化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深入28个乡镇演出,既宣传了惠民政策,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呈现出干群热情高涨,社会广泛参与,农民主动参战,建设进展顺利的良好开局。

(二)、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从县级领导、部门到乡镇,各级领导都能带头深入一线,深入进行调研,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县委书记马赟不但带头到自己所联系的吕河镇冬青村现场办公,协调资金,谋划发展大计,还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的城关镇青泥村、甘溪镇袁湾村现场办公,为村上协调各类资金,规划建设项目;县人大主任陈昌学多次深入到联系的城关镇青泥村调研,还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解决河堤、移民搬迁、特色民居建设等实际问题;代县长邹俊杰先后多次深入的所联系的甘溪镇袁湾村调研,帮助村上规划建设村委会活动室,规划建设移民搬迁点的特色民居建设;县政协主席陈楚明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蜀河镇渡口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政策,协调资金新修村组道路,人畜饮水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各乡镇都能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成立相关组织,抽调得力干部深入到试点村宣传动员,搞好规划,抓点示范,真正发挥了指导、协助、参与和督建四项职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部门支持、协作有力。县级各部门能从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大局出发,项目朝试点倾斜、资金向试点村投放,力量向试点村投入。县扶贫办提出了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的工作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抓好扶贫开发,分片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促进会,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县文化旅游局为红军乡茨坪村援赠资金2000元,扶持水泥20吨,协助村上维修村部;县广电局为联系村支持了4套天锅,完成20户电视入户,并拿出现金3000元协助村上架设便民桥;县交通局为神河镇王义沟村提供火工材料2万元;县科技局提供水泥20吨,支持石门乡曹家沟村修建敬老院;县农业局出资5000元,修复赤岩镇水磨河便民桥1座,惠及40户200余人,又无偿提供地膜、农药、籽种等物资,发展地膜玉米30亩,还提供灶头、水泥、胶管等物资,协助村上建设沼气30口;县水利局出资2万元,支持金寨乡张河村建设两委活动室建设县交通局把局里所有干部职工分成三片,采取分片包干,一乡一组的办法,驻在村上指导,通村公路改造与硬化工作启动迅速、进展顺利;县电力局抢抓进度,搞规划,抓设计,消灭无电村组;县体育局上下协调,致力于村级农民文化活动室建设和农民体育场建设;县文化旅游局编排了大型新农村建设文艺宣传节目,巡回乡村进行演出;县电信、联通、移动公司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以消灭通信盲区为目标,仅年初以来,红军、双河、张坪等7个乡镇建起了移动、联通信号发射塔,全县319个行政村通讯设施更加配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3、宣传发动充分。为了探索旬阳县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根据全县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确定在28个乡镇抓2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县乡党政机关抽调干部350余人,成立了29个新农村建设指导组,由科级领导带队和镇村组干部、群众一道按照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对29个示范村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在农民增收、基础建设及村容村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4、主体作用积极发挥。由于宣传充分、组织得力,全县社会各界及试点村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石门乡曹家沟村人均捐资200元,改造村级公路8.6公里;双河镇为了硬化原西岔、早阳等3个村25.5公里的村级公路,组织外出务工人员捐赠送资金20余万元,发动当地群众集资30余万元,乡上全体干部、职工主动捐资12万元,其中正科级领导人均捐资2000元,副科级领导人均捐资1000元,一般干部捐资200元,为解决公路建设打垫层难,寻找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社会帮建方面,全县50家民营企业,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口帮扶全县45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据统计,仅前半年,29个试点村群众在修路、拉电、兴水、建家等方面累计投劳投工255000个,50家民营企业投入到全县修路、兴水、建校等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累计达200余万元,有效推进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在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资金捆绑难。由于目前省市新农村建设投入政策尚不明确、投入机制还不到位,致使试点村建设项目资金捆绑落不到实处。加之今年实施的项目,一般来讲都是去年以前所报批的,新上项目大部分在明年以后方能陆续到位,因此,新农村试点的项目规划与具体落实有脱节现象,其结果是:试点村按照已报批的建设规划,等着县上配套项目组织实施,而县级部门则按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进行工作,出现“真空”地带和断档。

2、项目实施难到位。因为项目与资金一路走,没有项目就没有资金,就是有了项目也要自筹启动资金,镇村两级组织使尽了浑身解数,号召群众投工投劳、捐资捐物,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尚不宽裕,特别是村级积累出现空壳,加上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群众总结说是“3860”部队),劳力组织难、资金筹措难。具体表现在:在通村公路硬化中,艰巨的“打底子”任务让群众难以承受,有的村仅“打底子”一项,人均投劳20个工日以上、人均捐资达300元之多,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其结果是:因为劳力组织难和资金投入难,使群众知难而退、望而生畏,出现了不敢干、不愿干、懒得干和不再干等四种现象,有些试点村出现负债建设新农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3、产业建设起步慢。部分乡村对新农村建设理解上有偏差,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路、水、电及建家等工作搞好了,新农村建设就算完成了,没有抓住“生产发展”这个中心。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根本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不断增收,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近期目标,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前者是重点是主要矛盾;后者居次要位置是次要矛盾,建设新农村,既要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更要立足长远,抓住主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与乡村干部座谈,还是走访群众,听到得和看到得是介绍当地道路建设、改厕、改水、村庄建设等,没有产业建设上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工作,“一村一两品、一户一主业”及“殷实农户”建设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建设重点上有错位和缺位现象。

4、思想认识模糊,宣传动员不够深入,发动群众不够充分,致使少数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思想上偏差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存在消极渺茫的思想,认为基础差,实现新农村目标遥遥无期;有的认为新农村的规划蓝图美好,就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有的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部分干部和群众期望值较高,胃口很大,寄望于国家项目和补贴,对政府引导、群众是主体没有准确把握,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坐等观望的态度,出现不给资金不干事,给了资金难办事的现象,因而不能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搞建设。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座的各位重任在肩,任重道远。

(一)指导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历史任务,大家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建设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十六字”工作要求,根据各乡镇、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推进。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殷实农户、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任务,以市县确定的29个试点村建设为突破口,以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四个重点,强化组织、政策、机制和投入四个保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均衡、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农民富裕健康、邻里团结互爱、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总体原则

1、坚持经济先行、发展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县乡财政收入、村级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2、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具有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3、坚持远近结合,分步推进。以29个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做到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工作分段推进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4、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既要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强力推进;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格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

5、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从跳出农业抓农村的高度出发,放眼全县发展大局,强化以工助农,以城带乡,县乡联动,乡村一体,一二三产齐抓,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

1、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富裕新农村。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工带农,千方百计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带动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二是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围绕产业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用现代化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切实增加大农业、大资源、大市场意识,把农业放在全局发展来谋划,把推进产业“生态化、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组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按照“强龙头、建基地、联农户、拓市场”的思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烤烟、蚕桑、林果、畜牧和矿产等特色产业的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培育知名产品。大力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大村、大组、大户,确保农村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两品,一户一主业,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如赵湾镇桦树梁村、棕溪镇王院村因地制宜发展烤烟,形成以烤烟为主的产业发展现状,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培育各类蚕桑、畜牧、大棚菜和中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培植营销大户,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四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盘活现有集体闲置资产,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条件的村要积极探索开展有偿服务的路子,千方百计拓宽村级增收渠道,逐步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加一批年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经济强村。五是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实现多渠道增收。到2010年,培植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产业繁荣的“百强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稳步提高务工收入,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

2、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抓手,把扶贫开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坚持一手抓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手抓扶贫开发重点村。一要坚持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切实抓好扶贫重点村建设。要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办法,着力解决好在建的7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基本农田、主导产业、通村公路、文教卫生、安全饮水、通讯电力等重大问题,逐村规划、逐村建设,坚持走产业化扶贫路子,积极推进扶贫搬迁,认真抓好贫困农民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扶贫重点村率先脱贫。二要坚持整合资源,捆绑资金,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捆绑的办法和机制,按照“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能用于扶贫的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各类扶贫资金综合效益;制定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扶贫工作。三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特困人口温饱问题。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是扶贫工作的重点,扶贫工作要始终瞄准贫困群体,采取“先难后易”的办法,从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抓起。对全县25个村的特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要优先纳入近期扶贫规划,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研究治本之策,要将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纳入各级民政、扶贫部门的底册,其生产能力不能解决温饱的,各级政府要主动帮扶,稳定解决其温饱问题;要坚持统筹规划,不断改善特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能搬迁的尽快实施搬迁,确定不能搬迁的,就地改善居住条件;对特困群众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行全免费入学,食宿困难由各级政府设法予以解决,保证特贫家庭子女都能完成义务教育;要将特贫群众全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由个人缴纳的医疗金由政府解决,确保特贫群众病有所医。要落实县乡领导对特困村脱贫的包抓责任,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全县特困村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四是大力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致富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3、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切实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要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工程是老百姓心中最企盼的工程,是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工程,要以通村道路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抓好省上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切实抓好“畅通”、“通达”工程规划和建设,广泛动员群众新修和改造农村道路,推动农村道路硬化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继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广播电视、电话通村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五通”水平;二是加强生态建设。坚持“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战略,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以汉江旬河两岸、公路沿线、集镇周边、荒山荒坡等生态脆弱地块为重点,积极推进乡村绿化工程。利用2—3年时间,全县乡村公路全部建成绿色通道,荒山荒坡基本实现绿化,乡镇主要街道两侧全部建成绿化带,逐步形成“村院在林中、人居在绿中”的绿化格局。加大封山护林力度,进一步健全全县乡村三级封护网络,建立封护长效机制,杜绝毁林现象。三是重点抓好村庄环境整治。要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实施《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为契机,加强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的治理。把重点放在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生产生活上。有条件的地方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特色民居改建,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工程(沼气、改厕、改灶、改圈),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普便存在的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推进环保目标责任制和限期整改制度,淘汰落后工艺,治理不达标污染源,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资源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五是提高村镇建设水平。从试点村抓起,突出特色,高标准规划一批不同风格的新农庄。挖掘太极城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景点,提升文化品位,加快村容村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环境整洁、景观生态、村风文明的示范新村和旅游新村;在城乡结合部建成集休闲、消费、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农庄。六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搞好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将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原则,加快工业园区和居住小区建设,完善水、电、路、讯“四网”等硬件设施。在2—3年内,每个乡镇的街道都要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实现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4、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保持100%。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严格义务教育“一费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重点抓好“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全面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救助条件;健全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系统;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三是加快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达到乡镇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科技宣传栏,建立文化、科技下乡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提高农村文明水平。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和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科学,移风易俗,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抓好城乡养老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灾民救助、法律援助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到2010年,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切实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深化村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程序、形式和时间,推行干部离任审计、勤廉双述、个人生活重大融项申报制度,强化对农村干部的民主监督。三是深化普法依法治理。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社会风气。深入推进以“平安乡镇”、“平安家庭”为重点的“平安旬阳”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五是积极推行公开信访和领导干部信访问题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控制重大刑事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创造安全祥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弘扬“三创”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一)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试点示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本着“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实行领导、政策、投入向试点村倾斜,向示范村集中;落实县级领导联系试点村制度,县直部门、企业结对帮扶共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双培双带”工程,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建设党性觉悟高、政策水平高,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强,工作责任心强的“双高双强”型新农村干部队伍。实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好地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农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要深入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发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力度,以农村实用的养蚕、烤烟、养殖等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民都掌握一门以上的适用技术,加快脱贫步伐。严格实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如张坪乡松桠村是旬阳县条件最差的村之一,该村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少齐动,将三公里的垫层任务分解到各户,没钱运沙石料,群众自己在沟里边砸石子打垫层,吃住在工地,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还是全村通了电,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

(四)努力拓宽投入渠道。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按照“资金使用方向不变、渠道不变、管理形式不变”的原则,实行资金捆绑,提高资金效益,每年集中为农民办几件实事。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奖代补、以物抵资”等措施,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继续推行小额信贷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减轻农民负担。

五、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领导到位。县上已经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要把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村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靠前指挥、直接上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研,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推动面上整体工作。

(二)强化宣传。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举措,宣传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三)落实责任。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事事有人干、有落实、有检查。要认真实施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和部门、企业共建帮扶机制。涉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服务指导、农村政策落实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城建部门要指导搞好镇村规划设计;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最大限度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劳动、民政部门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法部门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各乡镇、各村都要明确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做到任务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县里把新农村建设纳入乡镇、部门工作实绩目标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乡镇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考评农村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加大日常考核督查力度,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