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要把握好五个关系
时间:2022-07-11 05:50:00
导语:考核要把握好五个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行政绩考核,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凭实绩用干部”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和促使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队伍,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怎样考核政绩,才能考出“真绩”,真正达到政绩考核的目的,基层对此颇为关注。为此,笔者建议在政绩考核中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成本”与“成绩”的关系。考核政绩,不能仅看表面上取得的成绩,还要看为此付出的成本投入,做到成本与成绩的有机统一。过去,有的简单地把政绩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风气的培育,甚至有的提出“一切让位于经济发展”,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文明,以牺牲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使得一个亮点掩盖了一堆问题。如前几年的“繁荣娼盛”论,就是这一错误思想的产物。有的为了追求任期的政绩,急功近利,不切实际,乱铺摊子,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一届的政绩”变成了“几届的包袱”,给群众带来重大损失,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忽视成本、就绩论绩带来的恶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制定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社会成本等成本指标,把成本考核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把成本高低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从而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形象政绩”、“短命政绩”和“后患政绩”。
二是要把握好“前绩”与“后绩”的关系。一个干部政绩的取得,既有前任的基础成分,也会对后任产生“余热”影响;同时,一个干部的政绩,是“真绩”还是“假绩”,是实绩还是虚绩,有时需要一定的时空距离才能进行公正的评判。因此,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动态地考核政绩,通过不定期地、经常性地对干部进行跟踪考核,建立领导干部政绩档案,动态、完整地记载干部的政绩情况,从而正确评价政绩带来的现实成效与长远影响,实现前任政绩与后任政绩、当前政绩与后续政绩的有机统一,为干部使用提供真实、全面的依据。要善待那些一时不被人们所理解、但为长远发展创造了“隐性政绩”的干部,惩戒那些当时未被人们所认识、但追求短期行为制造形象工程和虚假政绩的干部,使“栽树者不吃亏,乘凉者不沾面子”、“实干者得重用,投机者无市场”,树立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三是要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在政绩考核中,不仅要看让人能够一眼就能看到的表面化、数字化的“显绩”,同时要注重考察隐性的、难以量化的“潜绩”。具体而言,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率;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的亮点,又要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难点;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成效;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为此,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用经济GDP考核干部的物质发展业绩,用绿色GDP考核干部生态环境业绩,用人文GDP考核干部的社会公正业绩,从而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是要把握好“官意”与“民意”的关系。“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干部政绩的大小、优劣,乃至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衡量干部政绩,最重要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因此,要创新政绩考核机制,突破“官考官”的局限,扩大“民考官”的范围,较大程度地让群众参与进来,达到“官意”与“民意”的有机统一。要推行政绩考核预告制,扩大考察预告范围,尽可能让群众知晓考察的时间、对象和相关内容,并为他们反映情况提供便利的条件。要拓宽群众参与考核的途径,扩大参加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人员范围,并确保一定数量的基层群众或基层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民意。要灵活政绩考核的方式、方法,在搞好八小时以内的考核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组织八小时以外的考查考核,通过采取便服私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对政绩的评价意见。同时,可以适当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干部政绩考核,对部分工作面广、服务公众的领导干部,可以委托新闻媒介、社会调查和中介机构,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和评价工作。要实行政绩考核反馈制,对政绩考核的结果,在一定范围的群众中进行反馈或公示,听取群众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政绩考核的透明度,提高政绩考核的准确性。
五是要把握好“考核”与“运用”的关系。政绩考核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际效果,关键取决于政绩考核结果的运用。因此,要按照“以政绩定去留,凭政绩用干部”的原则,把政绩考核作为干部使用的基本依据,做到科学考核政绩与严格运用政绩的有机结合。对那些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重用;对工作平庸、政绩一般的,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对政绩较差、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坚决进行调整;对因失职、渎职或弄虚作假、虚造政绩的,要严格进行处罚。要通过严格运用政绩考核结果,准确评价干部、正确使用干部、充分激励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切实发挥政绩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充分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
-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训的若干思考
- 下一篇:决定先进性教育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