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探讨基层党建工作新课题

时间:2022-07-10 11:54:00

导语:党的十六大报告探讨基层党建工作新课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探讨基层党建工作新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系列目标,蕴含着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对基层党建的许多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初步提出以下若干问题:

一、党的建设与十六大主题的关系

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将面临巨大变化。对党建的要求、党建的任务提出了新目标。由此引出的党的管理体系,干部管理体系要有新构架。包括党的组织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党组织的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党与社区、与两新组织的关系:党对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吸引、监督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及对领导班子的结构、能力、作风的要求;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党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宏观管理,对人才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基层党建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及工作主体、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党员队伍发展构成的阶段目标和要求,包括党员发展新的生长点、重点及党员的正常退出机制等等,都发生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内容、形式。这一切都希望在实践中加以探索,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实践。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十六大提出的这一课题,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党的建设从工作过程还是成效来看,最终都要提高到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

这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党的历史任务、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历史机遇、积累的历史经验,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尤为突出。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应当讲是执政能力的成熟。但执政能力包含什么,怎么加强?党的十六大提出“三新”(即新知识、新经验、新本领)和“五种能力”(即判断形势、驾驭市场、应对复杂形势、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三新”和“五种能力”怎么加强,首先是树立执政意识、执政党的意识,包括执政党的党员意识、骨干意识。譬如,对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一部分干部和学者,以为要一个就可以了,不必依赖公有经济。为什么有这个差异,不光是经济理论方面,更重要在于执政意识,执政党意识、执政党党员意识,离开了国有经济、公有经济,还谈什么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与公有经济有天然的联系,过去的失误在于不顾社会发展阶段,不顾生产力的现状,搞单一的公有制,但反过来,搞单一的私有经济、民营经济能行吗?有的同志很糊涂,以为不要国有经济,可以解决腐败,风气会好。党离开了它的执政的经济基础,领导的物质基础没有了,就无从谈党的执政能力的加强和改进。我们需要大大加强这种意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怎么增强这个意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加强,尤其是怎么渗透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去,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去,还需要研究。

其次,五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也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论素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锻炼,不光是单位培训,不光是读书,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去提高能力,即实战能力,再就是学会总结提高,要通过理论思考从理性高度总结,不断地接近规律、体现规律、反映规律。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干部,都有一个怎么培养教育的问题。

再次,能力建设中包括改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特别是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一是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依法行政重点要解决各级政府机构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问题。按照发展政治文明的要求,党对依法行政的认识越深,越会促进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改进。二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的改进问题,如何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进展到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让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公共管理;如何将一部份权力下放到基层政府或委托中介组织;如何从控制转向服务、协调、控制并重;如何采用听证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政议政,提高行政公正性和透明度;如何改变政府机构反复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不正常循环,从而推动行政组织从纵向的科层制向横向的扁平型转变,促进政府提高自身效率,强化政府本应承担的职能。三是基层党组织,如何突出政党的功能,党组织承担起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任务,增强驾驭基层社会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三、加快干部制度改革,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选好干部,搞活用人机制,真正解决科学合理地配置干部和选拔人才问题,要解决长期来未能解决好的分类管理问题(即不同类的干部)、各自的用人条件、具体标准,及他们的配套政策,如分配薪酬、保障、医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另一个是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和干部敢说敢做,敢为人先,敢于坚持原则的关系,怎么全面地评判干部,这两个关系怎么处理。游说、拉票同时伴生,又如何解决。除了组织部门需要端正作风,提高水平之外,还需要研究防止避免各种主体的功利性,建立一个只对国家社会负责的推荐和评价中高级人才的健康环境和机制。再有一个要研究解决真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关键环节有三个:一是用人的评价制度和运作制度公开化,如竞聘制、任期制、选举制等:二是“下”的舆论,“下”的通道,“下”的配套措施。大学、研究所领导也有难题,文化学历都有了,但专业有水平落差,怎么办,下来后再搞专业也有困难;三是接受党内、社会的监督,但如何操作,都需要研究。

四、坚持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凝聚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求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民主制度建设上,不仅要注重实体性制度,在当前可能更要重视完善程序性民主制度。这里涉及很多制度、框架性问题:如党代会常任制,二十年前未能写入党章,因为一些问题尚未弄清楚;又如党代会与同级党委、本级党委与上级党委的权责关系应如何处理,如三方矛盾和意见都不一,如何处理。在利益关系复杂的情况下,矛盾更突出,如何解决。在民主制度的安排中,核心问题是决策主体,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书记之间彼此的决策权怎么划分,怎么委托授权。当然也涉及民主化,民主制度实施中的成本及其可承受性。又如“三会制度”,实质是党内逐步公开透明,激发党员的政治活力和动力,首先涉及思想观念的统一和解放。制度要与党内构成,包括文化、民主运用水平、经济阶段等适应。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在决策中权重?多数人不同意能否决策,(如企业裁员、重组、改制等),要研究,还有,制度要真正能够实行必须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并且要建立一套与制度相配套的相应法规和监督办法。制度实施的责任制,责任主体,对违反者怎么处理,应该具体规定.这样党内民主才有保障。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六少提出,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新党章据此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明确指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在不同形势下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新生力量,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吸收了大批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爱国人士入党,壮大了革命队伍。“”之后,我们党又吸收了大批当年曾被视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入党,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大批领导力量。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条件下,党对在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力量作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分析,寻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即需要在其他社会阶层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新的动力。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这些新的动力和传统的动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如何形成合力,形成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展其它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为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是出了卷,开了题,关键在于怎么做好这篇大文章。

六、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居民自治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研究解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系列的制度问题。在城市,前几年也探索实践过居民自治的体制框架(议事、执行、监督的分开)、制度(运作机制),在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到底需要怎么样的体制、机制、制度,仍需长期探索。农村的城镇化加速后,村民居民混居后的自治会有新的情况,需要加强研究。另外,也要解决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如民主政治初期出现的一些无序失范的情况,贿选、家族控选等,还需要研究解决好“两委”关系,也就是基层社会的党与自治体关系,与各种新的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村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要实现对农村城市社区的领导,并且这种领导能为方方面面接受,都要解决好领导基础和支撑体系问题,也就是合法性的问题。同时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也要相应转变,如何更多地运用合作方式、协调方式、居中调停和仲裁方式等。

七、完善决策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十六大提出,要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科学化是指要完善决策程序和规则,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制度和责任制。民主化是指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现在的问题是有关决策的制度已经不少,为什么还会出现“一言堂”、“草率决策”和“黑箱操作”的问题。有的认为制度是摆样子的,如何改变,需要深化改革。也有的同志提出,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治经济剧烈变化,形势瞬息万变,决策民主不能不影响决策的速度。如何把决策正确、决策速度、效益和成本作为决策研究的重要对象,有效地解决决策效率和科学化民主化程序的矛盾,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课题。

八、建立有效制约权力的运作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十六大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从我们党的系统来说,要研究为什么有那么多制度。还会出现“党委会制约不了一把手”、“党的代表大会制约不了党委会”、“党的纪委制约不了党员领导干部”等诸多问题,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把权力关系理顺。作为执政党除了通过权力机构、政府机构等实施执政外,在党内运行中有没有一个委托授权关系,有的话,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领导结构、治理结构?在党的制度中,如何要把领导、被领导关系和委托授权关系的界限划分明确,党内领导职务是由广大党员通过选举程序实现的授权,彼此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授权委托关系,使党组织负责人更明确自己的权力是谁给的,自觉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

九、理顺分配关系,把握效率与公平的恰当关系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是执政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同时也是执政党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效率与公平同生同长,极大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处理得不好,效率与公平此长彼消,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损害党的执政基础。作为执政党,要研究这个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透过物的关系看到背后的社会人际关系。例如,经济目标、GDP、人均GDP等等很重要,要关注。另外从价值目标看,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生活是否真正幸福,对生存状况是否真正感到满意,彼此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实际是富裕群众与贫困群众、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调节其关系,就涉及效率与公平。党组织在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同时,需要研究效率与公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权重,两者关系的度怎么把握,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但在生产性单位、机构中,初次分配本身就有一个税收比率问题。其高低、多寡就直接影响积极性,影响效率。还有劳动和非劳动(要素)的分配,劳动的确认,市场的波动因素等,都是不易把握的难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党组织要协调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在机会公平的基础上如何把握在人们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适当的“度”或“平衡点”。既能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同时使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真正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组织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建立起社会安全阀,消解社会中部份群众的不满情绪,努力消除他们的被相对剥夺感产生的负面效应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十、探索建立下岗党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机制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项工作我们基层党组织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整个社会来看,党的组织系统内蕴藏着大量的资源,特别是党员的素质资源,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信息、团队精神等等,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为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为下岗党员提供各种创业服务、咨询、培训和精神鼓励,也包括资金、场地等,真正形成一种辅助机制,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再就业的新途径,大规模地开辟一个再就业的新天地,这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大胆地实践。如果让相当多的执政党的党员长期处于孤立无助状态,仅靠个人的奔波、奋斗,对执政党的形象、凝聚力是不利的。因为党组织不等于市场,党内还有不同于市场的东西在起作用。

十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党建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建设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类城镇与城市社区不一样,经济基础不一样,社会结构和成员构成不同,它的体制机制不同,它的领导管理结构不同,它的社区文化和地域风俗不同,它的邻里中的地域血缘关系不同,而且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必须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结合起来,因此,这一类城镇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是我们新的研究课题。

十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十六大提出,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之外,还就需要研究如何疏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如何培养成熟的政治参与主体,如把工青妇等作为群众利益表达的代表,如何把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纳入政治运作轨道、纳入决策程序。各级党组织要帮助建立这样的利益表达的组织系统和机制,以及新产生的代表群众利益的团体,既可以避免政府同分散的个体群众或自发甚至秘密组织起来的社团、组织直接接触带来的利益冲突,也可以避免群众采用非正规的渠道和形式表达他们的要求。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党组织如何使人民代表和工青妇、以及新的社团组织负责人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真正成为不同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又如何把人民群众的建议纳入政治运作程序和决策程序,并且使它制度化,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十三、基层党组织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十六大报告提出,小康社会必须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现代政党执政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绿党、生态环境党代表了一部份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不少主张,我们作为执政党,为了子孙后代,走十六大指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低能耗、低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党要承担这方面的责任。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时要履行这样的职责,基层党组织如果履行这方面职责的话,应当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观念,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开展工作。同时如何使每个党员都成为一个行动者,把他们对单位的责任提升到对社会的责任的层面,在基层社会开展卓有成效的环保工作,通过实现这个社会各阶层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利益,赢得大家对我们党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