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研究
时间:2022-07-09 06:59:00
导语:如何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
1、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影响。从我县科级干部现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在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上还显得不够适应。一是学习抓得不够紧,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根据对200名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工作时间55%的领导干部忙于事务性应酬,8小时以外时间49%的是看电视,或在家休息等,主动学习市场经济等知识的仅仅只有4%;近55%的领导干部对资本市场运作,市场经济规律和特点知之不多,或根本不懂,即使学了,也是应付式。二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从专业结构看,我县科级干部所学专业中工业类、农业类、财经类的仅占27%,单一的党务型、行政型干部居多,经济管理型干部特别是复合型干部偏少,仅占21%。在干部考察和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0%领导干部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如有的乡镇领导面对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只能维持“吃饭财政”,不能主动运用市场规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市场化、集约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三是缺乏实践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在抽样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中,从家庭到学校再到机关的“三门”干部占57%,其中在一个部门工作过的占44%,这些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和多岗位锻炼的经历,客观上制约着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所造成观念、习惯等方面的冲突。一是思想认识的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人们突破封闭观念,代之以开放性、创新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打破条条框框,以市场运作为支点,“找市场,少找市长”,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而不要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干预资源的配置,要树立风险意识,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以改革创新的观念,破解企业运作、城市经营、资本运营、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发展难题。二是工作方式上的冲突。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领导,所有权与经营权过于集中,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党政职责不明,政企职责不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领导者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由单纯的分项目、分钱、分物,到科学预测、科学决策;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到尊重经济规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工作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由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到下放权力,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等等。三是价值观念的冲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的领导干部受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信奉“有了钞票就可以,管他主义不主义”的错误信条,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实用主义比较盛行。据调查,18%的人认为“人生最大的愿望”是“有钱”,认为当今世界“金钱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大部分领导都希望到经济条件好的单位去任职,安排条件差了点的,就闹意见,有情绪;有的甚至把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运用到权力中去,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
3、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是学经济,用经济的氛围还不够浓。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大多数干部还习惯于坐机关,吃“皇粮”,“小农”意识较重,缺乏浙江人那种“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的勇气和信心,干部群众有了点钱都用在建房子上,全县上下抓经济、谋发展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前几年,我县在机构改革中,大力提倡干部分流,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创办示范服务基地,都是讲的多,实际行动的少,效果不明显。二是缺乏实践锻炼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县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亲自参与市场经济的运作,决策锻炼机会较少;从企业情况来说,一方面领导干部想到企业去锻炼的较少,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下企业”锻炼缺乏一定空间。几年来,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我县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向了领导岗位,但从企业、注重多岗位锻炼的干部提拔到党政领导岗位的比例不高。据统计,三年来,我县共提拔科级干部273人,其中从企业提拔的18人,占总数的7%,从单一岗位上提拔的195人,占总数的61%。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领导人才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应明确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
第一,对市场经济知识的认知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主动认知,实现向新体制、新观念的对接。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观念、新问题,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学习市场经济、外经、法律、WTO规则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对市场经济行为的统领能力。一是识别和判断能力。能够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市场变化中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市场运行的主流和矛盾焦点,不为表象所迷惑;二是决断和决策能力。能够充分运用市场信息审时度势,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决策,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科学决策能力;三是应变和调整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做到应付自如,于不利中抓住机遇,于被动中争得主动。
第三,对市场经济的规范约束能力。能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公民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自觉抵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的能力。
第四,开拓和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使各个生产经营者都不会满足现状,势必竞相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使他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激发人们独辟溪径,刻意求新。因此,要求各级领导从实际出发,敢试敢闯,做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以市场创新带动生产创新,不断把市场经济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途径
1、加强教育培训,扩大“内存”,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掌握发展市场经济的知识能力
同志在谈到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时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新观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领导干部进行“洗脑”、“换脑”,扩大和更新知识面尤为显得重要。
首先,明确培训目标。通过3-5年培训,使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达到4:3:3的要求,即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干部占40%,熟悉经营流通的经贸型干部占30%,工业型的干部占30%,从而在领导干部的整体结构上达到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第二,改进培训方式。一是进行高层次培训。按照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的原则,从岗位需要和领导干部自身能力与知识水平出发,依托国内名牌大学,借助名牌大学的师资力量,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市场经济驾驭能力。二是进行开放式培训。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讲课授学,启迪思想,更新知识;每年选派干部到省外、国外培训学习。如,我县计划两年内派出200名年轻干部到浙江、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跟班学习,时间1个月,采取到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任助理的方式,学习他们大开放、促大开发的理念,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机制,高效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实干能力。目前,已派出30多名科级干部,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进行实用性培训。改变单一依靠党校进行培训的办法,依托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作为培训基地,选派干部跟班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深化和更新学习内容。市场经济要求领导干部更新知识,争当学习型的干部。每个领导干部要通过培训、在岗自学等形式,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管理、WTO规则等方面知识,熟悉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规律和运作方式,特别要深入调查研究本地经济和市场发育的现状和趋势,选准本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突破口,明确主要抓什么,怎么抓,尽快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家里手。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领导干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由长期形成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没有先例可循的深刻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观念、新方法来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人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固定习惯和观念,成为一种“惯性”,阻碍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打破这种“惯性”,必须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冲出旧观念的束缚。如我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上,通过解放思想,树立主攻工业、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路,抓住卷烟厂建设的有利时机,培植“龙头”企业,带动了酒业、彩印、包装、化工和板材等一批企业的发展。充分运用资本的市场运作,牢固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观念,采用生财市场化、聚资社会化、用财民主化的方法,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市场三大难题,以政府引导,进行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芦林工业区;对国有企业实行“退城进区、盘活存量”,对县属企业实行拍卖、股份制改造、“二权置换”,全面推向市场,不但盘活了资产,而且增添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工作方法创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观,政府应明确该为企业干什么、怎么干,领导干部如何适应市场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积极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掌握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动权,更好地担负起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如我县在城市建设上,树立新的城市经营理念,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归口,三级搞活的方式,走“以路带房、以房养路,多元投资,滚动发展”的市场化开发、物业化管理的新路子,创造了城市建设的“广丰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第三,加强党性锻炼,增强领导干部自我“净化”能力。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加强党性锻炼,增强自身抵御能力,防止少数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私手段,搞权钱交易,防止搞小团体和“一切向钱看”,防止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面前迷失方向。
3、积极引导,注重实践,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实践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大胆实践,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和锻炼干部。
第一,积极引导,努力形成抓经济,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干部分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经济,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强调“不抓经济发展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在全县上下形成抓经济、谋发展的合力。最近,针对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不新、经济发展环境不优、机制体制不活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着重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促进经济大发展。
第二,实行领导干部与企业结对帮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每年选定一些企业,让领导干部与他们结成对子,一方面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管理,了解现代企业运作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安排县领导与企业结为帮扶对子,要求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领导也要与挂钩乡、村企业、种养大户结对帮扶,为业主解决生产、技术和资金、信息方面的难题,不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也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
第三,选派领导干部创办经济实体,培养领导干部投身经济建设的实践能力。允许领导干部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根据本人自愿的原则,每年选派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到国有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挂职锻炼,或自办经济实体、实行工资、职级、行政关系三年不变,三年后,愿意再干的,与原单位脱离关系,不愿继续干的,可以回原其单位安排工作,对确有能力,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可以优先提拔重用。
4、坚持标准,大胆选用善于驾驭经济工作的干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敢竞争的领导干部来挑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担。要建立一支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干部队伍,就必须树立新的选人用人观念,这就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以改革的胆识和气魄,正确把握德才兼备标准,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标准新时代内涵,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组织保证。
第一,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大胆选用群众公认程度高,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懂经济、会管理、改革锐气足、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领导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第二,注重选配有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面能力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首先要把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唱过主角,有统筹驾驭能力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如,我县在今年乡镇换届中,有8名领导干部得到提拔,他们都是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和水平都比较高,群众公认,在副职岗位上锻炼多年,实践证明,他们能够发展一方经济,带领一方群众致富,使乡镇工作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第三,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大胆选用通过实践锻炼确属优秀的年轻干部。近几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力度加大,一些县市破除论资排辈等陈腐观念,大胆把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推上厂长(经理)岗位,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锻炼成长。
第四,引进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人才资源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市场化配置,让竞争择优的市场化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试用期制、聘用制等好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要继续坚持完善,使之制度代、科学化、民主化,促进更多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