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构分类管理是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09 06:59:00
导语:优化结构分类管理是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有效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员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有着自然的、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的农村政策最坚定的执行者,是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是支持和保障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最有力基石。如何保持和发挥他们的先进性,是事关党的兴衰成败的一件大事。
*市*名党员中有农村党员*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其中农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相对普通群众而言,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有为的,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突出位置。
首先从构成上看,农村党员队伍集中了农村各行各业的大部分精英,他们中有战争中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有劈山开路的劳动英模,有勤于耕作的田间能手,有善于摸索的种养大户,有敢闯敢试的工商业者,有年轻好学的打工青年,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先进力量,能够广泛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从素质上看,同一般群众相比较,农村党员接受党的教育、培训机会多,历经党的考察、锻炼,政治、品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普遍较高,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孕育发展的火种和身体力行的代表;
第三从作用上看,绝大部分农村党员能从大局出发,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发挥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与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比,党员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滑坡,主要表现为:
1、有作用,但战斗力不强。他们在遵纪守法、教育子女、处理好邻里关系、向党组织提建议意见上基本能尽职尽责,正确对待,但甘于奉献不求所取的少了,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少了,不怕打击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少了,导致党的凝聚力在下降,支部战斗力在减弱;
2、能带头,但号召力不够。大部分农村党员能够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带头参加农村基础建设,带头完成国家定购、乡统筹村提留,带头学文件学法律,但在向群众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共同进步方面考虑较少,对封建迷信、宗教活动、超生、械斗、大操大办、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正面说服、抵制不力,甚至有的自身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以致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降低,党员威信受到削弱;
3、有富户,但带动力不足。农村党员中有不少人已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如某镇75名农民党员中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有8人,养鸡大户李文龙年销售收入已达百万元以上,他们已经跳出小康迈向富裕生活,但从全市总体情况看,美中不足的一是党员富裕户比率偏低,规模偏小,还不到农民党员总数的10%,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党员生活水平在农村平均线以下,部分党员还停留在温饱线上;二是致富党员带领群众、带领困难党员共同致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思想顾虑,缺少长远目标和规划,“双带”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当前,影响农民党员先进性的主要因素有:
1、党员队伍结构不优。一是年龄结构偏大,全市3349农民党员55岁以上的1326名,占总数的39.6%,36—54岁的1568名,占总数的46.8%,35岁以下的455名,占总数的13.6%,在个别村党支部,10几人的党员队伍,七、八十岁的就近半数,被群众戏称为“七个党员三颗牙”,他们中许多人生活已不能自理,尽党员义务更是力不从心;二是知识结构偏低,小学及文盲、半文盲的比率达61.5%,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7%,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学理论、学科技、理解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效果,制约了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女性党员偏少,全市3349名农民党员中有女性党员421名,仅占总数的12.6%,既不利于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又不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在妇女同志中间的宣传推行;四是农民党员发展源头不足。在农村普遍存在入党前正面教育不够、发展标准错位、青年农民入党热情减退等现象,经济条件越薄弱的村就越突出,以致普遍源头质量不高,不能充分保证农民党员的先进性要求。
2、部分党员适应性差。我市农民党员中期间及以前入党的占到总数52.6%,他们绝大部分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根深蒂固,思想比较落伍,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指导,停留在遵纪守法、出工出力、交粮纳税的固有思维中,随着时展、党的目标要求的提高和他们自身年龄、文化、身体等因素限制,他们能够被动追随,却难以主动到位;知道埋头苦干,却不知如何改革创新;可以冲锋在前,却无法致富在前,不能与时俱进,跟上“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自身发家致富发展生产的本领。
3、农村党组织为发挥党员先进性提供的舞台较少。一是对党员的要求不系统,目标不量化,以致农民党员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发挥作用感到无所适从,出现了“党员不党员,就差几毛钱”的现象;二是管理弱化,形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强调义务多,赋予权利少,简单说教多,实际关心少,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基本停留在开个会、传达文件、收收党费上,大部分村正常的“”的组织生活制度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和落实,对农民党员需要的市场知识、种养技术、致富信息等难以满足;三是支部班子发展观念不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掌握不全,没有树立“让一部分党员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没有把对党员的“双带”要求体现到具体扶持和鼓励中,以致党员“双带”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和发挥;四是村党支部驾驭全局的能力有弱化趋势,特别是实施村民自治“海选”后,支部职责、功能发挥不充分,支部的凝聚力、领导力受到明显削弱,实际地位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打击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
结合上述现象和问题,我们认为要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民党员的先进性应从以下三个途径去重点研究解决。
一、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明确农村党员先进性内涵
从战争年代到计划经济时代再到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党在每一阶段、每一个不同时期都提出了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作为党的一员,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不懈地围绕党的目标要求去奋斗去努力,这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当前,为有利于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时代的先进性,必须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针对农村实际,对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内涵进行再定义、再明确,把“镜子”擦亮,以便广大党员对照执行。
农村党员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发展为己任,以“双带”为目标,在贯彻党的农村政策,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带领广大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不仅要做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模范,更要做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带头人。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提高致富本领,努力为塑造“四有”新型农民作榜样,还要敢闯敢试,勇于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引导农村群众革新除弊,做时代的弄潮儿。
2、不仅要做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更要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带头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带领群众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积极开辟致富门路,引导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共同迈向新生活,还要带头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做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做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代表,做引导传统产业提升进步、开发新兴产业的代表。
3、不仅要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更要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主动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架起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断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经常收集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还要主动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可能地帮贫济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使之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不仅要做遵纪守法,维护团结统一的模范,更要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模范。要带头知法、守法,自觉用党的纪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维护党内团结和国家统一,还要带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教育好子女亲属,协调好邻里关系,主动配合、支持党和政府依法开展正常工作,保障农村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5、不仅要做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更要做农村先进文化的代表。要带头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和旧风俗旧习惯的影响,倡文明,树新风,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活动,反对铺张浪费、酗酒赌博等恶习,主动完成国家税费任务,积极参加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建设,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带头组织参与并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道德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用马列主义、思想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与时俱进,不仅是对广大农村党员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在党员进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也需要适应形势,创新工作方法,共同进步。村党支部不仅要成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还要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宣传车”、农村各项事业前进的“发动机”,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与党员多通气,与群众多连心,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上级党组织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摆到重要议程上来,经常过问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状况,经常深入基层和党员一起开展组织生活、访贫问苦,帮助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解决党内活动经费紧张、学习资料不足、科技文化贫乏等实际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发挥先进性的热情。
二、突破常规,优化结构,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
1、突出重点抓发展,打开党内绿色通道。严格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保证质量”的十六字方针,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个支部一个支部扎实搞好党员设岗工作,防止不讲质量的突击发展、不讲规划的盲目发展,防止以生产力标准替代政治标准、以工作标准替代党员标准的轻率发展。
当前,发展农村党员的重点应是生产经营一线、“双带”功能与潜质突出的农民,先进性是发展的唯一标准。为了有针对性地迅速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中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依法经营、勤劳致富的私营业主,具备条件且自愿入党的应予以吸收;
(2)农村各行各业的带头人和生产骨干的党员比例要达到50%以上,村组干部中党员比例要达到70%以上;
(3)在新发展的农民党员中,年龄35周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要达到75%以上,女党员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20%以上。
2、实施动态监督,纯净党的肌体。在坚持《江西省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2001年度我市党员民主评议“七清理”做法,认真搞好每年一度的党员民主评议的同时,对农村党员要大力实施动态监督,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要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督,党员滚动式管理是基础,明确并加大组织处理措施是保障。
(1)农村党员滚动式管理。对每一个党员的目标完成情况、职责义务履行情况、制度坚持情况、党风党纪执行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等由支部逐月逐项分人分类造册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性质严重的,按照组织程序报批处理,防微杜渐,增强时效性和警示性,以真正达到教育党员、监督党员、爱护党员的目的;
(2)加大组织处理力度。对农村“三不”党员要结合农村和农民党员的实际情况,简化并明确自行脱党的程序与标准,可以不需书面申请,视口头申请为有效,交由支部党员大会通过,报党委备案后告知本人。对信仰宗教或热衷封建迷信或加入其他党派的党员,组织发现后,可以不需本人申请,直接提交党员大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告知本人。在村党支部实施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末位党员由支部在考评完毕后给予限期改正直至劝退处理。对由于身体等自然条件因素影响如长期瘫痪卧床、患精神病的连续三年以上不能有效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党员,支部可以劝其退党,报上级党委批准。
3、创新发展,建好阵地强队伍。
(1)以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建好村级党员教育主阵地。目前,许多农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严重老化或弱化,职责、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有的支部开个党员会、开展组织生活连个党员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严重制约了农村党员的革命热情、削弱了他们的光荣感。开展村支部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和现实要求。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要以场地固定、硬件齐全、软件配套、效果突出为建设目标,主要内容是:a、每个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要实现“五有”:有专门场所牌子、有党旗誓词、有配套桌椅、有书柜报刊、有彩电VCD等电教设备;b、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党员发展、党员民主评议、“”、支部议事规则、党员权利义务、党内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做到统一装裱,制度上墙,以有利于党员对照执行;c、建立党员监督岗(将支部全体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党龄、职务职责、职业特长等主要情况制成简历,和本人4寸半身彩照一起统一装裱上墙),在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中确定党员联系户、党员示范岗,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固定栏目公开,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以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
(2)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党校职能和支部党员活动室的教育阵地职能,在农村党员培训上狠下功夫。当前,对农民党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致富本领、增强发展信心上,每年每个农民党员接受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要通过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通过普及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知识,使他们人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依法经营、科学致富。在教育形式,应大胆予以创新,充分注重实效,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取请进来集中授课、送出去跟班学习、定期电化教育、到大基地大市场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三、分类管理,按类设职,量化考核
分类管理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当前农村党员老少不一,强弱不同,个体素质差异极大,特别是农村党员在年龄、身体、文化、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可比性,故而,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党员的期望和要求不可能一样,管理模式上也不能一刀切。结合农村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实行分类等管理,按类设职,经过去年我们在镇渔塘村党支部的试点,虽然时间尚短,但实践证明,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党员最关心、最需要的做什么、怎么做、行不行的问题,有利于克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教育管理形式单一化和目标要求模糊化的问题;有利于将党的长期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统一,增强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党员有的放矢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积极可行的、切中时弊的。
分类管理的原则与途径:
(一)划分原则:按年龄划分三类:A类——55周岁以上的农民党员(含55周岁);B类——35—54周岁的农民党员;C类——35周岁以下的农民党员(含35周岁);按职务划分一类:D类——村组干部党员(含村“两委”党员成员,党员村小组长、党小组长)
(二)支部主要管理途径:(1)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确保党员正确行使权利,严格履行义务,夯实党员管理基础;(2)结合实际,按类定职,明确各类党员工作目标和职责要求;(3)采取建立责任区、示范岗、联系户等多种有益形式,丰富党员活动载体,充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4)分类实施目标管理,动态考核,责任到人,奖惩有据。
农民党员分类管理的目标要求与考核考评:
1、共性要求:(1)参加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学习掌握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及法律法规等知识,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2)遵守党纪国法,严守党的秘密,服从组织分配,执行党的决定决议,按时交纳党费;(3)坚定立场,坚守信仰,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搞小圈圈、小派别活动,不参加其他任何教派;(4)弘扬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管好自己教育他人,不迷信,不赌博,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亲属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大局;(5)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大情况和变化,关注并报告农村突发性事件和不良动态,主动反映群众意愿和呼声;(6)正确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保留意见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检举权、作证和辩护权,维护党内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分类设职:
A类党员:由支部按照A类党员分布情况及党员个人意愿分片分组划分出若干个党员责任区,责任党员负责对区域内的卫生、安全、纠纷等进行监督调处;采取墙报、广播、宣传单(画)等形式向区域内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开展谈心帮教活动,关心区域内优秀分子的成长进步;当好本区域内的信息员、纠察员,遇有重大情况,及时向党组织报告。
对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老党员,支部每年发给一定数额的慰问金;党员去逝时,由支部代表组织送花圈悼念,并对其家属给予一次性的补助金(慰问金、补助金具体标准由各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制订,县(市)委组织部根据乡、村不同情况在留存党费中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
B类党员:按照参加组织生活,带头完成党和政府的目标任务,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带头参加农村的各项改革,在学习、生产、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努力做农村学科技用科技的模范、发家致富的模范、“四有”公民的模范,争创“五好”家庭和文明户。
在有能力、有特长(具体定格由支部量化)的B类党员中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户活动。每人每年联系1—2户困难群众,到联系点(户)的时间每月2次以上,全年累计时间不少于30天。通过帮扶,联系对象年收入增幅超过全村平均水平,无重大纠纷,无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无违反计划生育,无大操大办、赌博迷信等恶习。
C类党员:一要强化学习,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切实提高科技致富和服务群众的真实本领,每半年向支部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状况;二是强化组织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无论身在何地都应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监督;三是强化创新意识,要带头参与改革,钻研技术,搞试点、做示范,不断摸索总结,并将自己的好办法、好经验在群众中宣传推广。
D类党员:(1)努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好“两委”关系,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2)讲奉献,讲牺牲,遇事不推诿,遇险冲锋在前;
(3)改进作风,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每年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以上;(4)认真履行职责,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保障党员权利、义务的有效落实,做好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联系;(5)强化服务观念,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力争每年帮一个脱贫一个;(6)依法办事,廉洁守纪,公开公平公正地处事待人。
A、B、C、D四类党员职责关系:四类设职按A→B→C→D递进,每后一类党员职责都包含前一类职责要求,以此类推,以免重复阐述。每前一类党员设职均不涵盖后一类职责要求。
3、考评考核:
A、考评办法:由支部对A、B、C、D四类党员按类量化具体责任目标,同党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到人。以百分制的形式计分考评,将每一类党员确定三个考评格次:优秀——考评分85分以上(含85分),合格——考评分在60—84分之间,不合格——考评分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考评办法由支部拟订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生效实施,采取逐月考核登记、半年对照检查、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逐月考核由支部组织委员负责将目标完成进度情况逐月登记在册;半年检查由支部班子分片逐个逐项督查目标落实情况;年终考评,由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并吸收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对党员全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和民主测评,最后由支部班子根据综合情况对每一名党员打分定格,报经乡镇党委批准后予以公示。
B、奖惩措施:对各支部评定的优秀党员,由乡镇党委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每年“七一”期间从中推荐出优秀代表到市委表彰;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支部班子应集体与其谈话,帮其找到问题所在,落实专人帮扶转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对其予以党纪处分。
C、组织领导:农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由乡镇党委统筹协调,可以先试点后推开,也可以分批分步实施。成立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党群副书记具体抓,在实施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予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为各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支部班子要认真调查研究,合理分工,共同推动农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上一篇:求新思变谋发展
- 下一篇:如何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研究
精品范文
9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