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工作初探

时间:2022-07-09 06:51:00

导语:社区党建工作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党建工作初探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才刚刚起步,街道、社区的管理体制尚在逐步理顺,发展还很不平衡,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研究解决。究竟如何切准实际,建立什么样的体系,才能保证社区党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开展。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构建社区党建网络,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破产、重组以及党政机关的机构精简,使相当一批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离岗或是转入其它行业,造成了大批流动党员;另一方面,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大量“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不断兴起,且绝大多数没有建立党组织,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原有的“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垂直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党建工作要求建立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而市场经济的活动是以横为主,纵横结合的,新时期的社区党建是一种包含了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的“大党建”,是一种吸引社区内各种力量与资源参与党建的“大党建”,因此,也必然应该是纵横结合,多向网络型的网络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构建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核心作用

在新形势下,面对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新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1、街道党工委要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街道党工委是区委派出机构,委员会成员由区委任命,向区委负责,它是本街道的领导核心,是街道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信息核心;社区党建则是以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街道辖区内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是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在参与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能通过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党建研究会、联谊会等形式来共同商讨社区党建工作的问题,由意见相同的单位参加,不强求一律。工作方法不能以组织行为来要求大家去开展工作,而是以典型示范,发挥先进来带动大家参与社区党建工作。

2、要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也必须纵横活动相结合,呈现出开放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新时期的社区党建,要不同于传统街道党组织形态的单向垂直型简单领导模式(即区委单向垂直领导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又单向垂直领导居民区党支部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只能机械执行上级指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新模式便是网络型的结构形态。从单向垂直型发展成为多向网络型(即区委、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各层面之间不再仅仅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下命令与执行命令的被动联系,而是职权分明、各司其职、互相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新型关系)在组织系统上有了拓展,把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组织体系横向延伸,使社区中的各类新生组织和“下管”组织(如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区组织、托管代管协管等组织)中的党建和建党工作都能有效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内,为清除基层党建工作的“盲点”提供组织保证。

3、不断创新社区党建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通过创建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新型党的组织载体,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离岗党员、转岗党员等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小区”、“绿色小区”、“文明小区’等活动,妥善地把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形式,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社区网络化党组织的构建、社区党的建设不断上新台阶,更好地完成党在社区的各项任务。

三、积极探索社区网络化党建格局的新路子

1、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党建组织网络。

(1)建立党建责任区,将党的工作向全社区覆盖。我们拟在社区划分党建责任区,由街道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的居民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责任人的职责是通报街道党工委近期的中心工作,了解居民区及社区单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听取社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动员责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2)建立社区性组织,将党的工作向社区单位渗透。建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党建研究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社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联席会、社区企业家联谊会、社区志愿者总队等社区性的组织,按其性质分别由街道党工委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建立社区党课制度,街道党工委领导定期到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位,如派出所、工商所以及街道医院上党课,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3)建立党的联络员制度,将党的工作向新建居民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辐射。根据市委关于消除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的要求,坚持做到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就把党的工作辐射到哪里;新经济组织在哪里经营,就把党的联络员派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在哪里活动,就把党员骨干派到哪里。街道和居民区党支部定期将联络员召集起来开会,交流经验,沟通情况,布置任务。切实做到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活动。

(4)建立党员楼组长、党员接待日制度,将党的工作向居民楼组、家庭拓展。要求居民区每一个楼组都安排一名退休职工党员担任楼组长,另外再选派一名在职党员担任副组长,为楼组文明建设和日常管理出谋划策。在各居民区,设立了党员接待日,在双休日有在职党员接待居民群众来访。同时完善社区、小区、楼组三级信息网络,建立社情民意月报制度。

2、突出服务,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

(1)把党的工作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建设“再就业工程”、“凝聚力工程”、“送温暖工程”等,切实解决社区成员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把党的工作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去。通过“五个必访”制度、“结对子”活动、“司法援助”活动、“法律咨询”活动等,深入细致地做好下待岗人员、严惩疾病患者、家庭邻里矛盾激化对象、生活特殊困难家庭、知青子女、缺损家庭的孩子等各类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动态,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为确保一方平安作出贡献。

(3)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成员自我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通过指导居民区建立居民议事会,居委会实行事务公开,居民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探索进行居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居民直接选送的试点,坚持居委会干部向居民报告工作制度等,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从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

(4)把党的工作深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去。通过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开展争创文明系活动,包括争做9创)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职工、文明班组、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学校、文明摊位、文明集市、文明科室、文明机关等,全面推进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3、建立社区党建组织领导新机制。

(1)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机制。街道党工委既要争当主角,全力以赴,又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要进一步打破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主导、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依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社区工作领导格局。

(2)建立资源共享、事业共创、利益共得的工作机制。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青少年基地、全民健身点、社区图书室、安置再就业基地、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等。利用这些阵地和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抓住社区内科研单位转制的机遇,加强合作,联手开发,使街道经济和转制单位的效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3)建立横向监督、群众参与的考评机制。对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将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由街道党工委牵头,以横向监督为纽带,以社区成员参与为动力,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新的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