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作风情系民生
时间:2022-07-09 04:02:00
导语:如何改进作风情系民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怀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得、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和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巩固和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扎实改进作风,情系民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要体察民情。就是要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志说过,我们搞革命工作,不了解情况,不切实际,不了解群众的情绪和要求,怎么能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呢?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共患难,建立了鱼水深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都不能丢,而且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生、掌握实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需要。
二要了解民意。就是要深入地、认真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我国人口众多,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待建设,部分群众就医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因灾、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扑下身子、调查了解,怎么能够掌握清楚?怎么能够及时解决?事实表明,把各项决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顺应、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视、偏离、违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不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
三要集中民智。就是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和发挥出来,形成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革命战争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公司+农户”模式等也是这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行决策和推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大。领导干部只有诚心实意的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珍惜民力。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好、发挥好、保护好。民力,毁之易,聚之难。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不体恤群众、不珍惜民力的事情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的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滥用民力,实际上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推进工作和事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都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五要改善民生。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扎实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顺应转变直接关系民生的改善。要进一步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推引政务公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需要日益多样、标准不断提高,需要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在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要将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