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

时间:2022-07-06 05:45:00

导语:推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

近年来,松江区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2006年10月,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共有706家,党的组织覆盖率为87.82%,其中从业人员100人以上规模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为99.02%,从业人员50-99人规模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为59.09%。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政治资源,提供组织支撑

1、健全组织网络,理顺管理体系。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村、居民区、工业开发区、经济小区为责任主体,实行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党建工作分层分类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在全区基本形成了区(社会工作党委)-镇街道(综合党委)-经济园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党支部)“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四级组织工作网络,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

2、创新组织设置,实现“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都及时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一些规模大、影响大的台资企业,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按照“体内建制,体外冠名”的方法,进行单独组建。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联合组建党组织。待条件成熟,再将党员划出组建独立党组织。同时,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按单位制“一对一”设置党组织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了“支部建在商业广场”、“支部建在商业路段”、“支部建在专业市场”等区域性、行业性多种组建模式。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两新”组织党组织683个(占全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46.8%),其中近三年新建党组织495个,较好地实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3、党建群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我们先建立群众组织,通过其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达到“组织、教育、凝聚”的目的。我们提出要树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工作合力。我们提倡对符合条件的工会组织负责人与党组织负责人实行“一肩挑”,符合条件的团组织、妇女组织负责人要进入党组织或工会组织的领导班子,以提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开发人才资源,提供人力支撑

1、培育一支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我们提出要树立“党务工作者也是人才”的理念。通过向社会招聘、政府出资、契约化管理的方式,在区、镇两级基本形成了一支50人左右的专门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同时,通过提高待遇,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增强了专职党群工作者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一支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队伍。我们坚持向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上、没有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提倡由政治素质较高,负责本地区、本经济园区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兼任,实行“一岗双职”,并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等内容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已达410人。

3、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我们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把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会同公安、劳动、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大“隐性党员”梳理力度,共梳理出“隐性党员”1478名。今年5月,我们对在“两新”组织中从事工作达6个月以上的党员,必须将其组织关系从住所地接转到工作地作出来刚性规定。目前,全区“两新”领域共有党员7864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20.5%),其中近三年新增加党员5719名。这为“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建立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库。我们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建立了“两新”组织高级经营管理、高级技术人才库。至今,已推荐12名党员业主参加了市级和中央党校的培训班和研修班。搭建了“两新”组织人才联系联络平台,通过组织人才需求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形式,把“两新”人才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会同有关部门,推荐了56名优秀业主担任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两新”组织优秀人才参政议政提供了舞台。

三、丰富教育资源,提供载体支撑

1、创设网络教育平台。从“两新”组织集聚“白领”和“高级蓝领”群体的特点出发,我们借助网络化手段,创建了各类党建网站,在互联网上筑起弘扬党的先进性的阵地。利用信息平台,开通了短信群发功能,增进了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开放式论坛,实现党员在网上过组织生活。

2、创设学习教育载体。根据“小型、业余、分散、多样”的原则,以举办讲座、研讨班、论坛和在线学习等形式,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区的层面,每年举办1-2期“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座谈交流会,并开设了“双月”系列知识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至今已培训1000余人次。

3、创设文艺活动载体。2005年和2006年先后举办“党旗在‘两新’组织飘扬”和“祖国在我心中”两场“两新”组织国庆文艺晚会,促进了党群组织与企业员工的互动,推动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

4、创设发挥党员作用载体。深化了“双结对”活动,搭建了“两新”组织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居民区党组织、驻松部队“结对共建”平台,打破了以往以单位为界的组织生活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思想共育、活动共搞、难题共解、发展共求”的双赢效果。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实际,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推行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挂牌上岗”等活动,使党员“平时看得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拓宽经费渠道,提供政策支撑

我们通过三种途径,积极为“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一是财政划拨。区、镇两级政府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在公共财政中列支。上级党委将所属“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经费编入全年财政预算,由组织部门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党建工作经费进行统筹安排。二是党费返还。上级组织部门将上缴的党费按70%的比例直接返还给“两新”组织党组织,对特别困难的党组织适当倾斜。三是建立工作基金。40个经济园区都对落户于该园区的“两新”组织收取的管理费和根据税收政策返税部分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设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金,用于开展经济园区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和帮扶困难党员。

五、加强基础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1、建立源头管理机制。我们要求,区工商局、社团局在为“两新”组织办理注册登记和年检手续时;国有、集体企业资产重组改制时;各经济园区在招商引资与企业签约时,应将党建工作(尤其是同意组建党组织)作为一项内容同步考虑。

2、建立日常管理制度。以创建“五好”党组织活动为抓手,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员活动证、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与党员谈心、双向联系等制度,既规范了党组织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又激发了党组织的工作活力。

3、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我们要求将“在企业建立党组织”、“企业开展党的活动”、“业主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等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百分考核、“两新”组织创建精神文明单位考核内容之一和企业诚信考评之中,同时还作为推荐“两新”组织业主为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条件之一。对不支持党建工作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