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22-07-04 06:54:00
导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们松原市辖四县一区,共有106个乡镇党委,1146个行政村党支部,47308名农村党员,其中农民党员33644名。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结合松原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使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果
我们本着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心也在基层的原则,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个党建工作的“重头戏”,作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下真功夫,突出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1.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我们松原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切实加强了领导,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能够认真研究和部署。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过问,不仅亲自抓,而且带头抓,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党委还相继建立了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并把职责任务分解到人,明确规定县(区)委书记是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乡镇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各县(区)委还与乡镇党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市、县(区)委常委和政府党员副市长都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联系点成为示范点;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
2.以教育干部为目的,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从去年1月8日开始,我市分三批在乡镇机关、县直部门、村和乡镇站所中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共有34645名县直、乡、村三级干部参加,其中县直部门12791人,乡镇2973人,村级和乡镇站所8467人。在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委《方案》中规定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开展回头看等方法和措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了践行“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抓住了主要矛盾,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强化了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解决了群众最盼、最怨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了“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3.以提高整体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通过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法,强化了工作措施;围绕“创建”目标,不断创新载体,先后开展了“双晋”工程、党员联系户、致富大擂台等党内活动,强化了党员队伍的主体意识,巩固和扩大了“创建”活动的成果,不断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实现“六好”乡镇党委90个,“五好”村党支部930个,其中“六好”标兵乡镇党委17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1个。
4.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全面加强了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00年12月份开始,我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搞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意见》,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我们深入搞好宣传,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把关,认真履行程序,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到2001年末,全市106个乡镇党委和941个符合换届条件的村党支部都进行了换届选举。通过换届选举,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被补充到乡村两级班子中,使乡村两级班子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得到了优化,整体功能得到了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分别比换届前下降了2.2岁和1.4岁;具有大专和中专以上学历的分别比换届前提高了8.7%和6.4%;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也以前有所增加。
5.以强化培训为手段,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采取分级负责、分层次集中培训、开展自学、外出参观学习等有效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乡村干部系统学习了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等。1998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培训班496期,培训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9800多人次,乡镇干部4000多人次,培训面达到了100%。此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入世的需要,改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结构,我们还与吉林农业大学、省农广校联合举办了农村基层干部正规化学历教育培训班。目前,全市农村基层干部中参加正规化学历教育的人数已达到1500名,其中已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的达到557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尽管我们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结构亟待大幅度调整的现实需要下,农村基层党支部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我市农村,有的村党支部虽然在思想上已经充分认识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在具体工作中,对怎样调整缺乏思路,不能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生产技术服务和资金上的帮助,中介作用不强,公司加农户体制没有形成,服务体系不健全,一些农民的生产仍然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使壮大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村级班子成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我市村级班子成员的文化状况看,素质偏低,无论是科学文化素质,还是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都亟待加强和提高,对WTO知识更是盲然。一些村班子成员工作能力偏低,工作思路不清,面对问题没有新招法;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观念陈旧,中心意识不强,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还有部分村干部配合意识不强,突出表现在处理“两委”关系上。有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在认识和定位上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是村民集体选举上岗的,村民自治就不应归村党支部管,平时工作中与党支部不配合,各自为政,“两委”关系极为紧张。
三是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农村中已致富党员和有职务的党员作用发挥较好。相反,老年党员、贫困党员、外出打工党员和没有职务的党员的作用难以体现出来。这部分党员约占农村党员比例的50%,群众说“党员不党员,只差几毛钱”。还有一部分党员,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怕冒风险,担责任,只顾自身利益,不愿当“带路羊”和“领头雁”。有的农民党员在思想上甚至比普通群众还保守,还落后,根本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个别村在“两手抓”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村村规民约不完善,村风不正,村民聚众赌博现象严重,封建迷信盛行;个别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不明显,违法乱纪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村文化阵地建设不完善,村民缺乏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调查看,村民文化素质有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实行并轨制,有的农民子弟因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而半途辍学;有的农民由于小农意识支配,目光短浅,认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念不念书都一样,因此不支持孩子求学,使农村连普及最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很困难,致使农村出现大量的新文盲。农民文化素质直接决定农村的经济发展,目前看,前景令人堪忧。
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下降。首先是经济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变淡薄,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依附关系不复存在,现在是“有吃有喝不求你,收粮收款不理你”。其次是组织领导上的依附关系变松散。由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日常活动的自由权,基层组织指挥、控制农民的能力下降,原有的“集权”行为日益变为“松散”的领导。基层组织的工作手段不断弱化,表现为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不敢用,经济手段不能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党委和领导对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不够重视,重生产轻党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乡镇党委不能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把村党支部建设成带领群众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对未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长远规划。在村班子建设上缺乏长远思想,重收提留、“打硬仗”工作,轻视思想上的改造和素质上的提高。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抓法不力。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应变能力不强,引导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深不透,仍沿用以前的老路子、老办法,“一年一个会,年末扣党费”,就党建抓党建,没有找准党建工作和农村具体工作的结合点,缺少必要的党建活动载体,结果党组织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农村宗族势力和班子贿选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民委员会的海选,大大加快了农村的民主进程,但是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在某些村一方面是宗族势力干扰,不管能力水平如何,谁家族大就选谁。另一方面,农民的狭隘思想、认人唯钱、认钱选人现象也比较严重,完全背离了选出好班子、选出好干部的指导思想,致使有些素质不高的人进了村班子,甚至是村匪屯霸左右村班子,群众意见很大。个别当选的干部存在“一年干,二年看,三年就滚蛋”想法,没有长远思想,走马灯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根本谈不上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发展,既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四是主客观原因制约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老党员由于其社会角色、身体状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范围、程度都受到影响和限制;贫困党员由于自身的生产生活难于维持,甚至靠社会救济、供养,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可想而知,其先进性已经打了折扣;流动党员忙于奔波、忙于生计,致使一部分人组织观念淡化,有的超过六个月不落组织关系成为“口袋”党员,不少人成了“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模范作用、甚至不缴纳党费”的“四不”党员;一些在村里无职无权的党员,感到自己靠不上前,也不愿参与。
五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大政策。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重“分”轻“统”,在八、九十年代,村上能分的都分了,如机耕队、林场等集体财产,致使农村集体财产流失、造血功能减弱,出现了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另外,有的原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由于没有好班子带领,管理不善,浪费严重,也把集体经济搞垮了。即使个别村有小型企业的,大多是原始项目,加上运行机制和管理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效益低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类似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但不能为群众谋福利,而且维持自身运转的一些必要开支都要靠向农民摊派,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号召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工作规范化管理。
推进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缺乏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等问题,我们感到有必要在吸收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促进村党支部对村民委员会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支持和监督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村民委员会要自觉置于村党支部领导之下,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以明确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完善村民自治功能,规范村级各级组织的工作运行,提高农村整体水平。要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凡《组织法》规定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的事项,事前须经过村“两委”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提出方案。联席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会中要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正确决策;会后要抓好决策事项的落实。要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凡村里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决策。要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定期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委员会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和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村民组织在各自职能分工抓好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的沟通,以保证村内各项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第二,要下力气建设一支农村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
村级班子处于农村工作的第一线,直接承担着发展农村、建设农村、致富农村的重要职责,我国加入WTO、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及当前“三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上下功夫。要搞好乡村干部正规化培训。继续抓好《关于对村级干部开展正规化培训的意见》的落实,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要组织乡村干部走出去,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实际工作本领。二是要在培育村级后备人才上下功夫。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着力抓好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备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干部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懂经济、会管理的村级人才队伍。三是要在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上下功夫。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那些懂政策、办事公、作风正、党员和群众拥护、能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到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同时要按照《组织法》选好选准村民委员会主任,真正选出群众的好带头人。
第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
探索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在农村党员中进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做合格共产党员、发挥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解决党员老化问题。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特别是在优秀的、有政治和经济头脑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党员,要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并使之与培养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备人才的工作结合起来。要把村里致富能手培育成为合格党员,把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育成村干部。要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解决好农村党组织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发展党员的问题,要建立机制,三年不培养、不发展党员的村,村支书要主动下课。再次,探索创建新组织形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打破过去传统以社划分党组织形式,由过去居住区域划分党小组变按产业类型设置党小组,对党员群体重新归类,按产业分类。比如针对农村生产实际,可划分为蔬菜种植业、经济林承包业、三产服务业、运输业、畜牧养殖业等党小组,使党员在组内既研究了生产,又发挥了作用。把党的工作作到了田间地头,把党员的致富技术直接传授给群众,有利于共同致富和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得到较好发挥。
第四,要下功夫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
指出“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就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在正确认识乡情、村情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领办、创办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服务实体。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一村一品的产业化路子,通过资产、资源、土地参股的形式,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
第五,要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其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不仅是党风的直接体现,关系着党的形象和生命,而且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要了解农民最盼、最急、最缺、最怨的是什么,站在农民的立场想问题、做决策,明白群众的心思,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真正为群众服务。二是要帮民致富,帮民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创建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引导群众干,亏了是自己,盈了大家干。三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努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解决发展生产过程中信息不畅的问题,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要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基层干部蹲点、党员干部结队帮贫、部门包村等制度,把作风建设抓到实处。
第六,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三是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实行有效监督。四是按照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的原则,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五是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六是建立健全乡镇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推行乡镇站所服务承诺制,搞好行风测评和干部的民主评议,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本着“治贫治愚”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是涉及农村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大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和教育农民全程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帮助失学儿童解决困难,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扶持参加高等院校学习的农民孩子读书。在农村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民致富的源泉和导向。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了,经济就上去了,一些落后的东西就不可能在农村泛滥。要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道德纲要》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风气,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要采取有力措施,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村屯环境,遏制非法宗教活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七,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要管党的责任制,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的方针。一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书记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制,通过实行党建工作制,把“关键在党”的思想变为工作制度,用以促进和规范党委和党委书记抓党建的行为。推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要牢固树立党委和书记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思想,使各级党委和书记腾出一定精力抓党的建设。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市委常委抓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年至少到联系点工作2-3次,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掌握工作的动态,倾听百姓呼声,取得领导主动权,指导面上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定期对党建工作检查督促,严格实行考核。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四是继续实行县以上机关部门包村制度,既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又抓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通过他们的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推动问题解决。五是总结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真正树立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典型群体,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