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汇总

时间:2022-07-04 06:10:00

导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汇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汇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省委部署的“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改进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工程”,努力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两率先,两步走”目标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目标任务。从今年起到2007年,通过实施“强基工程”,使全市基层党组织达到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的目标。主要任务是:

(1)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党的基层组织新体系,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具备条件的,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不具备条件的,派驻党的工作指导员、联系员达100%;50人以上的都有党员;100人以上的都有党组织。

(2)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45岁以下的达80%以上,35岁以下的达3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0%以上;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达90%以上,大专以上的达60%以上,具有“双强”能力(农村带头致富、带民共富能力强,社区组织协调、服务群众能力强)的达80%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进一步改善,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每年发展的新党员,35岁以下的占70%以上,高中以上的占85%以上,妇女占26%以上,一线的占55%以上。

(3)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专项治理,做到有案必查,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依法办理信访,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以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县局”为龙头的“三级联创”活动,60%以上的县局级单位达到“党建工作先进县局”要求,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标准,建成一批各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其中市级示范点50个,并积极创建省级示范点。

(5)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种组织全面加强,大多数乡镇、村达到小康标准,并建有一批“现代化示范乡镇、村”;城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两新”组织、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党建工作

3.农村党建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重点,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

4.拓宽村级集体增收渠道。在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上,为弥补取消农业税后减少的村级收入,县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积极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村级发展经济新增税收乡镇留成部分,由各辖市区根据村级经济的实际情况确定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村,主要用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兴办公益事业。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农民承包田的调整、集体土地流转、复垦整理宅基地、利用工业废弃地、开发零星闲散地和荒山丘陵岗坡地等途径,不断新增和扩大集体农用地,依法获取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指标,拓展村级经济的发展空间。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工作,采取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选派后备干部到村挂职等措施,促进其尽快改变面貌。

5.大力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实施农村“双强双富”工程,着力把农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农村中青年党员、干部培养成领富帮富的能手。全面实行村党组织换届“两推一选”,在坚持政治标准、群众公认的前提下,真正把具有“双强”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倡村“两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程序并通过选举实行交叉兼职。

6.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建立村定额干部基本生活保障机制,村定额干部年基本报酬要高于本乡镇农民人均收入,村级集体经济难以支付的,由县乡两级财政统筹解决;绩效报酬根据年度目标考核和村集体收入情况,由乡镇党委核定;基本养老保险参照城镇企业职工标准办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办理基本或住院医疗保险,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制定。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可提拔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符合条件的可优先招录为公务员(具体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另行制定)。

7.改革和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根据党员人数和经济规模,适时建立村党总支或党委,下属党支部或党小组原则上根据党员地域分布和从业情况设置,党总支或党委委员可兼任分支部书记。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设置新形式,按照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党群共富联合体上,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8.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标准,选优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党委书记原则上要任满一届。对少数政绩突出、特别优秀且任职时间较长的党委书记,可以提级不离岗。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范,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改进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农村事务,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民主法制等方法,解决和处理农村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转变乡镇党委职能,更好地组织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三、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9.社区党建要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增强社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

10.抓好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街道党政领导班子结构,提高街道党工委的领导能力。着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社区干部设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等职位,职数3-5人,实行交叉兼职,书记、主任原则上“一肩挑”。实行“一肩挑”的社区,必须设一名专职党务副书记。社区“两委会”成员依法由选举产生,拟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人选,必须报辖市区委组织部审核备案。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社区工作负全面责任。社区干部工资和养老、医疗保险要列入辖市区财政预算,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京口、润州两区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在2007年前,社区干部月工资标准每年增加100元。引入竞争机制,拓宽选人渠道,采取多种途径选优配强社区干部,并建立健全社区干部管理制度。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从政策制度、社会舆论和社会价值评价机制入手,鼓励和引导居民特别是党、团员,发挥自身特长,志愿为社区义务服务。

11.改善社区党组织工作环境。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切实搞好社区用房规划,认真执行预留、移交社区用房的政策,加强联合督查,力争到2007年底,全市所有社区用房建筑面积达到220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列入辖市区财政预算,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6000元。由各级民政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共同把关,严格实行以“费随事转”为核心的“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除公益性、社会性工作外,对费未随事转的工作不得考核街道和社区。

12.建立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健全各级社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进一步确立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社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深入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驻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城市党员社区“一人一岗”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文明共建、党建共创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13.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适应企业退休(下岗、失业)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及时组建社区党总支或党委,合理设置党支部、党小组,规范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对城镇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和组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加快城郊结合部村改社区的步伐,加强农村小城镇社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辖市区、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广泛开展面向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各种服务,增强社区保障功能,美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经济,落实科教、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建立安全稳定的社区治安秩序。

四、不断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14.非公有制企业包括其他“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要按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要求,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提高党的工作影响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党组织的组建和作用的发挥,不断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5.理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各辖市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分别建立企业党工委和党委,统一管理企业党建工作。对市直改制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市委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规定。

16.加大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凡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及时建立党的组织。国有、集体企业在改制时,要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对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企业,可在所在地统一建立党组织,城镇还可组建商务楼宇党组织。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各级党委要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联系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并依法先行组建工会,做好群众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积极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条件。

17.保障党组织工作正常开展。凡建立党委、党总支的非公有制企业应设立党务机构,并配备党务干部;建立党支部且有一定规模的,也应配备党务干部。党务干部的经济待遇应与同级管理人员相同。从事党务工作的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原则上可兼任工会主席。党组织和工会负责人因坚持原则、履行职责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交涉,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企业应提供党组织必需的活动经费。

18.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以支持创业者、关心劳动者为主要内容的党组织“凝聚力”工程,教育引导党员和职工尊重出资者、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妥善协调好劳资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实行党群组织联动联建和工作一体化,发挥党的工作整体优势。紧紧围绕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改进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创新工作载体,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使党组织工作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

五、扎实做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党建工作

19.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逐步建立让市场评判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的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严格使用标准和选拔程序,把好考察、教育、管理和监督关;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扎实开展党的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

20.切实加强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勤廉型机关。高度重视高校和中小学、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

六、提升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

21.积极开展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教育。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经济、管理社会事务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岗位培训,充分利用各级党校、成人学校和各类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围绕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开展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45岁以下的基层干部进行大专以上层次的学历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基层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科技素质。加强实践锻炼,采取建立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组织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办法,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基层干部的思维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

22.建立基层干部分级培训责任制。市级主要抓好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调训正乡局级领导干部,办好示范性的基层干部培训班;辖市区委负责乡局级其他班子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居民)委员会主任的培训,市直部门党委负责基层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培训,每年一般不少于7天;其他基层干部的培训,由基层党委负责,每年轮训一遍,时间不少于3天。各地各单位要把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制订三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党组织负责人和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指导员,也应纳入分级培训计划,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普遍轮训一遍。

七、保持和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23.积极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和党员标准,不断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加强教育引导,广泛开展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活动,全面推行“三步评分”考核法,建立量足质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着眼于改善党员结构和分布,重点在青年、高知识群体、各类人才和生产工作一线中发展党员。突出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村的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中央政策规定,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把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要出资人中的先进分子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坚持年度发展党员计划逐级报批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严把“入口关”,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24.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分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党性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大力开展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改进党员教育方法,把分类教育、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党员电教中心户制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教育;创新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5.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增强党员党性观念。探索不同领域党员目标管理、分类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企业退休(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属地管理,逐步推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学分制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通过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途径,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和处置力度,疏通党员“出口”,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

八、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设

26.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以完善基层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全面推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开展其他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开展基层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领导班子的试点。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员议事会、党内重大问题决定和决议投票表决制,探索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方法和途径。

27.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居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村务、社区事务和政务公开以及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坚持实行群众评议党员、评议基层干部、评议行风等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九、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8.认真落实党委管党责任。各辖市区委要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实行责任制年度考核,并作为对下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党委委员(常委)、政府党员领导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9.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物质保障体系,探索多渠道筹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的有效途径。市财政每年核拨500万元,建立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市城区社区组织的正常运转、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培训各级各类基层干部,培植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表彰奖励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等。各辖市区也要由财政核拨相应经费,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30.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各级党委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加大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基层干部、党员的表彰、宣传力度,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全市实现“两率先,两步走”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