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网络 解放思想的新体现
时间:2022-07-04 06:10:00
导语:扩大网络 解放思想的新体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8年初,一场107人死亡,十几省交通几近瘫痪,上千亿元国民经济损失的雪灾显示,我们的指挥系统在收集处理数据信息、支持决策方面仍显迟顿,就象一个庞大的巨人,脚踏进火里,等反应到大脑再做决定,脚已烧焦。2007年6月,山西“黑砖窑”事件掀起风波,一篇题为《400位父亲泣血呼救: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的贴子成为导火线,使山西省政府面临严峻的“危机公关”。时任省长的于幼军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和教训就在于没有敏锐把握网络、信息的动向,没有及时作出正确的回应。“有一次,我起码打了十个省厅和地市官员的电话,问他们‘有没有看网上’,都说没有”。正是对网络信息的漠视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在近六分之一的中国人成为网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统计数据)的今天,如果轻视网络的功能、漠视网民的意见表达,这样的政党不能成为真正解放思想、执政为民的政党,这样的政府不能成为了解民情民意、进行科学决策的政府。作出这样的推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首先,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媒体之一。
1999年5月8日凌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新浪网在事发20分钟后,率其他所有媒体之先,发出了第一篇报道,奠定了网络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的领先地位。2003年,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开通“小丫跑两会”博客,2007年3月,在总理记者会上,她将印有网民在“给总理的心里话”中留言的册子交给了温总理,博客在这里成为网民意见直通车。还是2007年的春天,网络社会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史上最牛钉子户”进行了一场图片、视频、录音、时评、博客的“舆论轰炸”,最终让吴苹夫妇获得合理安置和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成为网络媒体有效监督《物权法》实施的生动案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进行网络全球同步直播,2008年“人民网”对“两会”的报道全面进入宽频时代,大量的视频、精彩的图片、代表委员做客聊天,以及火花闪现、时刻更新的文字评论等等,吸引了大批受众,日点击量最高达10亿,显示了网络媒体的强势特征。在这个时代,种种社会现实表明,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流媒体之一。
其次,网络因其特殊属性正在扩大民主的程度和范围。
传播学中有一种理论认为:公众在面对一个公开议题时一般会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边。如果觉得自己站在少数派一边,他们倾向于保持沉默;如果他们觉得与舆论主导相去渐远,就越会保持沉默。这种使优势意见越来越占优势,少数派越来越沉默的理论被称为“沉默螺旋理论”。而历史常常表明,优势意见并非总是符合大众利益的,或者可能符合了当前利益却牺牲了长远利益。网络正是可以摆脱这个“沉默螺旋”,保护“少数派”价值的传媒。网络中的至理名言——“我也许反对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也正是发展民主的至理名言。保护提出异议的权利,就是保护社会纠正谬误的能力,就是保护民生政治得以完善的基础性力量。
有的人认为,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喜欢“恶搞”、“娱乐化”、“很黄很暴力”,喜欢把社会事件当作集体狂欢,因此,不值得主流社会重视和寄予厚望。勿需讳言,“有趣”是大众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面,但我们不能把这当作网络意志的全部或是多数。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仅“粪土当年万户候”,表达自已的不满,而且善于引起关注,促成现实问题的解决。网民为“不想当房奴”而呐喊,加速房地产监管“国六条”出台;网民发表“把星巴克赶出故宫”的名贴,引发对商业机构入侵文物古迹问题的重视;网民质疑的“周老虎”终于被揭发为“纸老虎”,促使陕西省林业厅向公众道歉;厦门网民用博客集聚市民力量,合法表达意见、监督公权,改变了市政府在人口密集区附近建设化工项目的决定……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虚拟社会赋予“网络公民”其他传统渠道无法企及的表达、质疑并实践主张的自由。同时,大量80后,90后的网民将在比前辈更加自由民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终有一天他们将更有意愿、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去关注社会问题、捍卫民主权利,更广泛、更深入的民主意识将在他们当中生根发芽。
如果为政者对这一趋势还麻木不觉,大概只会象陕西绥德县宣传部长那样无奈地哀叹:“还是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
再者,政权机构正在与网络社会开始良性互动。
网络带来的“民主”与“开放”,只能让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者望而生畏,善于运用网络的执政者不会用简单的监视、限制、删贴子,封ID等等来表达自己的强权和对网络的控制,政权机构正在与网络社会开始良性互动。
2003年,“非典”期间,总书记对广州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网民惊呼:原来总书记也是网民!2005年,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设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普通网民的意见也能在最高行政长官那里发挥作用。2007年4月,红网论坛应县政府办公室要求,“固顶”了一篇由“忠州乡情”所发的《代表重庆忠县县委县政府向移民湖南的乡亲问好》的帖子,县长通过互联网与群众传递着感情。2007年6月,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市长王鸿举贴出“致全球网友的一封信”,请他们给新“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此后约见了13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网络代表,“网络公民”的参谋作用正在突现。同在2007年,洛阳市网络世界里出现一位明星:LYIC,它背后是市委书记连维良,在“洛阳城事”论坛,相对应的职能部门必须调查回复网民抛出的大大小小问题,如果“看贴不回帖”将会受到通报批评,通过这种特殊形式,政府机构开始在网上网下协同处理群众问题。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个人到政府机构,正在积极面对网络带来的改变,正在从一个旁观者、管理者,逐渐成为活跃的参与者,聪明的运用者。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传播工具,力量日益显现,网络中人人皆可发言的特性使得“民主”更加广泛和具体,政权机构可以与网络社会良性互动不可置疑,因此,善待和化用网络功能,引导虚拟空间的民意向现实社会落地开花,为我所用,是在信息时代“执政为民”的新要求。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发挥“便利性”,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电子办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便利性,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快捷收集数据、提供决策依据,是现代国家机构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义。重庆自然不能落于人后。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平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建设更加统一、高效的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
2、提高“灵敏性”,鼓励开发采集网络信息的专门软件。网络“海纳百川”,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越来越大的信息量使过去全部由人工监督和采集信息的工作显得不切实际。要更准确地收集信息、掌握社情民意动向,必须借助技术手段。有关部门应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鼓励专门人才和机构,开发专门采集信息的智能辅助程序和语义分析软件,捕捉更多的隐性动态和热点,尤其有利于政府机构在突发性事件中反应灵敏、占得先机。
3、运用“民主性”,畅通“官”与“民”的互动交流渠道。网络的特性保护了普通民众提出异议的权利,同时,上网的低门槛保证了扩大网上“民主”的低成本。我们应当充分运用这一渠道,加强政府和职能部门网站的互动性建设。比如:与听证会制度,征求意见制度、考评制度相配套,以实名制为前提,在符合条件的网民中建立听证代表库、人民意见员库、考评群众库等,把在网上开展听证、征求意见或进行考评的方法与传统工作方法相结合,增强工作的开放性、意见的广泛性、结果的真实性。既能够巩固人民民主,推进职能部门“权为民所用”,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4、放大“参谋性”,关注和支持“网络公民”的自由议政空间。“网络公民”关注时政新闻,精神独立,思想新锐,虽然常显偏激,但他们的视角或主张,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不仅牵引着大众的眼球,也不断为执政者带来“新意思”。“网络公民”的正面作用要更好地发挥,需要为政者的积极引导。一是要支持讨论时政话题的网站或论坛建设,鼓励一定级别的公务人员开办博客等。在加强引导的条件下,为热情而智慧的“网络公民”创造各抒己见的平台,并最终为我所用。如专门讨论深圳问题的民间网站“因特虎”,成为大批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和政府官员的乐园,这里有见解的“热贴”时常会出现在政府办公桌上,该网站被认为是政府的智囊机构。二是各级政权机构要善于运用网络。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看信息的习惯,公务人员要熟悉搜索、浏览和发送网络信息。各级机构要逐步建立对网上热议话题的应对机制,虽不必象洛阳市委那样采取通报批评的方式来处理“看贴不回帖”,但至少也要保证对职能范围内的热门问题及时掌握、应对有方、解决有道。把键盘鼠标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转化成为政权建设添砖加瓦的“钢筋水泥”,“网络公民”就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触角”、“号手”或“谏臣”,网络的“参谋”作用就能得到放大和实现。
网络时代迅猛而至,但它不是洪水猛兽。相反,网络是直通车、网络是投票箱、网络是民生讲坛,网络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新阵地。我们相信,一个解放思想的政党,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府,一定会重视网络、善用网络,在成为网络“大虾”的路上一路高歌向前!
- 上一篇:纪检组织解放思想要做到"五破五立"
- 下一篇: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