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监督对于企业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7-04 05:42:00
导语:加强党内监督对于企业的现实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集中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精神。理论上讲,党内监督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之间、组织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按照党章党纪的有关规定,从思想、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情况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严格来说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过程,是在党组织内部,依靠自身力量实行的自我约束和完善,强调的是通过党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党内监督就其政治含义而言,它是一种预防和修正错误的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中,党员占相当大的比例,搞好党内监督对于党组织发挥好监督保证作用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特别在当前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的形势下,如何通过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促进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进,维护企业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从而平稳度过难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一、强化监督意识,提高监督自觉性,共同创造并维护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践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都是从党性淡弱,思想蜕变,自我约束和控制力减弱直至丧失,抵制逃避监督,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首先必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法制教育。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才能解决好自觉接受监督的认识问题,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督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端正党风、改进作风的重要措施。任何一名党员干部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监督的客体,既要监督别人又要接受监督。要通过教育解决好“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在这方面,纪委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不够,这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仅仅依靠纪委是不够的。党委各部门、各基层党组织都有这方面的责任,大家应该形成合力,这样收效可能会更好。
良好的党内监督环境,是强化监督意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确保在监督地位上的平等。各级组织、每个党员既有行使监督的权利,又有接受监督的义务。其次是保障党员的民主监督权利。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在这方面有些具体条规还有待制定和完善,要让舆论引导,形成一种有利于监督的氛围。要鼓励监督,监督是否有效,要看在监督过程中是否敢于碰硬,对群众举报是否有一抓到底的能力。纪检、信访和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群众举报和监督意见,切实保护群众监督举报的权利。为了鼓励监督,纪委前些年出台了对举报人奖励的办法,这实际上是对正气的一种弘扬。也反映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层对于群众监督的诚意。监督环境的形成对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积极改善监督机制,克服监督弱化、虚化现象,实施有效的源头预防
好的体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不好的体制,则会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党的代表大会是同级党的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为了加强党内监督,把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应积极改善目前党代会行使权力不充分,监督不充分的状况,实行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保持企业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权力必须以相应的权力来制约,这是强化监督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只用一个弱化的权力去监督一个强大的权力,即使机构再大、工作再努力,也是难以奏效的。因此要确保纪检部门相应独立的案件调查权。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违纪问题,纪委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排除干扰,积极查办,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纪委工作。
党委班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是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班子内部监督渠道的畅通,取决于权力的分解,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和党务、厂务的透明度与落实民主生活会的情况。重要权力要进行分解,重大决策要经集体讨论,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督。关键要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特别是批评质量,要切实解决批评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问题,每个班子成员要从工厂的前途和发展这个大局出发,以公心换诚心。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成为表率,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约体系,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巩固和发展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成果的需要,是规范权力运行、遏制违法违纪、促进廉洁从业和保护干部的需要。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漏洞才能堵住,损失才能降到最底,企业的领导层才能用主要的精力谋战略、跑市场、搞研发。在着手落实这项任务中,首先要把党内监督制度作为“龙头”制度,以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企业各项制度为基本制度,构建起较为全面和配套的制度保证体系,并通过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制约作用,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好人、财、物。体系成员单位要从不同方面承担起各自的监督责任,并有所作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体系运作和有效性方面下功夫。
三、把握监督重点,变“盯人”到“盯权”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党内监督的核心问题是保证正确行使和运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发生腐化。党内监督条例对监督重点的转变,实际上是对监督对象的有效转换。以往的一些制度是从规定人的行为来设置的,而没有从权力的制衡来考虑,党内监督条例对此进行了有效地改进。
强化党内监督,在战略上必须实现从“盯人”到“盯权”的转变,要把重点放在对权力运作的规范和制约上来,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那里,党组织的监督就要实行到那里,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过去一年的企业改革中,工厂党委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坚持做到调整行政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新建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和监事会等形式。配备经营管理干部的同时配备党务干部,在削减机构的同时不削弱力量。为今后加强监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对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权力的监督,要着重监督他们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成为监督的重中之重,要把考察、提拔、使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的前途掌握在“有德、有能、有志”的人手中。
企业领导干部的权力,主要有重大投资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资金财务调配权等,对这些权力应明确定位,通过制度、规定等形式、对权力进行分解,实现权力的制衡,要把对企业和基层“一把手”的权力监督作为重点,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和一个人说了算。要按照制度、程序办事,减少用权的随意性,保证权力行为的严肃性。党委内部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严格权责的考评制度,实行党务、厂务公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权力运作的过程、内容和有关程序,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各个层面的监督。
要尝试在权力授予过程、权力行使过程、权力行使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动态监督,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干部任用机制,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消除监督的“空白地带”。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有不良反映,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进行质询,领导干部必须予以答复。同时,干部述职报告,民主评议结果,干部任期、离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的真实与否也都要列入监督内容,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权力的监督才能落到实处。
四、把党内监督同上级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效力,维护国家和职工利益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管理国有资产权力是人民给的,两者构成权力的授受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委托权对受托权的监督,如果离开了这种监督,就有背离人民、国家利益,背离职工利益的可能,为了确保企业领导层时刻正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谋特权和一己私利,就要主动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
国资委及集团公司对于企业领导层的监督事实上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监督,在这种监督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特殊地位和肩负的重要责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议大事、把方向、谋全局、才能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国家的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我们同时处在法律的监督下,各级组织及个人没有任何理由不严格遵守法律,在党内监督中,如果有触犯国法、构成犯罪的,都必须移交司法,而不能以留在党内的形式逃避制裁,以纪代法。这就要求每个企业管理者学法、守法、依法经营,主动接受法律监督。
舆论监督来自各个方面,虽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早就说过:“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有助于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的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的范畴,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种来自基层、最无掩饰、代表更多人利益的监督,忽略他,我们就可能会违背“三个代表”的精神,就可能失去职工群众的支持,一切工作将失去基础。因而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务必要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切忌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实事、有所作为。带领职工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路来。我们的使命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