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归位抓服务机制创新促发展
时间:2022-07-02 05:27:00
导语:职能归位抓服务机制创新促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农村负担减轻,乡村干部打硬仗的工作量减轻,农村基层干部的心态难适应,基层干部服务机制难转变,农村基础设施难兴办,乡村债务难化解,乡镇事权和财权管理难匹配。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绝不是“轻徭薄赋”或减轻农民负担后就自行解决了。必须正确地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着眼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基层职能的转变,重在治本,立足当前,努力构建一个职能定位明确、人员精干高效、管理服务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新框架。具体来讲,要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突破。
一、在创新乡村组织建设机制上突破
随着乡镇一级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且乡镇管理职能弱化的实际,进一步撤并乡(镇)或撤全省乡(镇),改设派出机构——县政府办事处,办事处内设“三办”,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管理办,进一步规范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减员缩编,解决“官多民少”、效率低下的问题。要按照政事、政社、政企分开的原则和公益事业社会化的要求,减少各级事业编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二、在创新公共服务产品上突破
重点是建好三个服务体系,打造一条绿色通道,强化一项管理。
建好三个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体系。整合县域成人职教、乡村电教站(室)、党校、农广校等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采取课堂传授、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大户外出考察、共建技术推广试验基地等多种培训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大户评选活动,为“双带”对象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三是建立农产品营销体系。重点办大加工、大流通,大力加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回收、加工和运销服务。
打造一条“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乡村为民服务中心(室)作用,坚持“便民、法制、无偿、高效”的原则和“五个一”标准,在规范服务、拓展内容上下功夫,将办理证件等一般性服务,延伸到致富信息、技术、营销等更深层次,尤其是要为外出人员提供计生和司法维权等服务,为群众生产和外出创业开辟一条快速通道。
强化一项管理:计划生育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抓计生,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与优质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教育服务之中,要坚持重心下移,以村为主,积极探索计生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有效途径;要落实好各项计生奖励政策,促进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三、在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上突破
加强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建设,是乡村行政职能归位的重点。目前存在着投入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投入不足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要在调研、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投入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要以民营化、市场化为取向,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一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扩大“一事一议”范围、提升上限标准。适当放宽地域范围,可将范围扩大到一个或几个乡镇,从政策上简化“一事一议”程序,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防止议而不决。在集资数额上,不受15元上限的限制。同时,可以考虑将上级发放的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纳入“一事一议”范围,将一家一户的少量分散资金有效集中起来,实施捆绑使用,投入公共服务产品建设。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在具体建设管理上,乡村只提供技术、环境保障等服务工作,鼓励群众自主投入、建设、经营和管理。三是招商引资,加大外商和民资导入公益事业设施的力度。
四、在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上突破
当前,农村失地农民、五保户、贫困户、伤残病人的生产生活,已成为农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机制,认真落实城乡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确保补偿到位;对农村贫困户,要坚持扶贫与救助相结合,通过扶贫项目、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让其发展致富,摆脱贫困。对农村五保户、伤残病人等困难群体,要按照资金筹措多元化、发放手段社会化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五、在创新农村公共安全机制上突破
重点是建立以下三方面公共安全保障机制:一是农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机制。主要是建好防火、巡更两支队伍,担负起森林、居民防火和夜间巡逻、看家护院的任务。二是农村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主要是建好一支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定期对农村窑厂、小锅炉、易燃易爆行业等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避免事故发生;建好一个农业生产疫情防控网络,做好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工作。三是农村公共卫生保障体制。在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重大疫情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实行有效监控医治,定期对农民进行健康检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群众安全消费。
六、在创新化解乡村债务机制上突破
乡村债务沉重,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但又是推行乡村新政绕不过的门槛。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包括转移支付在内的加速化解乡村债务的指导政策,在对现有乡村债务普遍进行审计核实的基础上,一律实行挂账停息,并区别债务性质和用途,采取不同的化解政策。对教育“两基”债务可视作农村社会事业的历史欠账,由中央和省、市转移支付,每年按一定比例,单独切块,地方适当配套,逐步化解。对兴办乡镇企业的历史旧债,可纳入银行贷款不良资产处置体系,采取破、股、并、卖等方式,盘活资产。对历年农业税及“三提五统”尾欠,合理引导群众逐年支付。对城建等公益事业,按照资源利用商品化思路,通过经营的方式,收回成本;对乡村道路建设配套缺口,可纳入“一事一议”范围。另外,通过发展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流转复垦,拍卖集体山场、种养水面、中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经营权等,取得收益,化解村债。
- 上一篇:认真解决干部考察材料的问题
- 下一篇:如何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