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的历史起点的时代特征
时间:2022-06-20 05:11:00
导语:深刻把握新的历史起点的时代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认识新的历史起点的时代特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的新起点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看,我国已经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既凸显出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科学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和系统研究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飞跃。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起点
从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看,我国已经站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起点上。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与国外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国际因素对我国发展进程的影响日益突出,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使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应大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推进改革的新起点
从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看,我国已经站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新起点上。当前,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努力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着眼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起点
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看,我国已经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起点上。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人民群众期待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并把“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应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与发展成果;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既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通过各种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
- 上一篇:探索高新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 下一篇: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