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22-06-13 04:19:00
导语: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这一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和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作了分析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路,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当前我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来抓。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区部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五个不相适应”。
一是宗旨观念与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不相适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是十分牢固。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没有真正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出思路作决策与实际情况结合得不是十分紧密;有的大局观念比较淡薄,不能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过分看重“政绩”;有的没有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只注重抓好上级任务落实,忽视群众实际困难解决;有的服务群众意识有待加强,存在办事讲关系、论人情,主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不够,有的甚至态度粗暴、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是精神状态与新鄞州工程的实践不相适应。谋全局求发展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普遍有待加强。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所滋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进即骄、小富即满和守摊求稳的倾向;有的求真务实精神不强,布置工作满足于一般号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分析解决问题缺乏新思路新办法;有的工作热情退减,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不强,特别是部分退居二线和自认为政治前途不大的干部表现尤为明显。
三是工作能力与四个多样化的形势不相适应。能力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造成部分单位真正会做事能做事的人不多。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有的缺乏对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的深刻掌握,习惯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本应由市场规律解决的问题;有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怕做群众工作甚至不敢面对群众,导致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有的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忽视法律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不是很强。
四是领导方式方法与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需要不相适应。对照执政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尚需不断改革和完善。很多镇乡(街道)、部门的决策机制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在制订政策或拟定决策时,只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很少下基层调查研究,很少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内部民主氛围不是很浓,党委(党组)会议流于形式,很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是部分镇乡(街道)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存在以书记办公会议代替党委会的现象,党政联席会议成了情况通报会。
五是评价、激励机制与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相适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还不能完全反映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群众公认度和实实在在的政绩,不能有效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考核结果还没有完全与干部的升迁、报酬待遇挂钩,科学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影响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考核的导向作用尚需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五个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执政能力建设同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我们的工作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机制体制没有应时实现转变。党委与各套班子之间关系尚未真正理顺,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工作,有的甚至把坚持党的领导变成了党委包揽一切,党政不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监督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选人用人方面,如何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改进考察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使干部的选拔任用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主要依据,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有待加强,一部分同志理想信念有所滑坡,把当干部仅仅作为职业而不是事业来对待,缺乏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而造成有些干部与群众不够贴心。部分干部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务员待遇的逐年提高,许多领导干部虽然能把握原则,但不够注意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小节,影响了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的关系。
三、加强我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为基础,以优化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为重点,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
(一)强化思想教育,切实增强执政意识
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必须通过强化学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根据当前区镇村三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区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层面,主要是按照省委的部署安排,集中开展“三树一创”活动。在区级机关和镇乡(街道)层面,集中开展以“树良好形象、提执政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查问题、理思路、促整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其中,镇乡(街道)要突出提高能力、转变作风方面的要求,区级机关要突出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方面的要求。建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各级“一把手”的工作责任。村级结合中央部署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强化宗旨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主题教育,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议:区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各级主题教育活动的统筹协调,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重视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制订出台《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理论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继续抽调部分领导干部和有一定理论功底及实际工作经验的调研员组成讲师团,分专题定期到各单位巡回讲课。建议区级领导带头到联系乡镇、分管部门开展理论教育,每个区管干部每年在单位内部上一堂以上理论课,年底由单位全体同志对领导干部上课情况进行评议,有重点地对新提拔人员和新进班子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考试。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按参加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考试成绩等情况设置不同学分,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取得一定学分,并与干部升迁、调动、评优等挂钩。此外,完善村党组织党日活动学理论的相关制度,镇乡班子成员要定期到联系村进行理论辅导宣讲,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新进班子和新岗位干部的上岗培训,抓好以中青班为主的各级后备干部培训和村干部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除抓好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外,坚持以实用知识为主,重点搞好以市场经济、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城市管理、依法行政以及本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等的业务培训。体现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在继续抓好各类主体培训班的同时,开展“菜单式”培训和专题论坛讲座,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根据年初提供的课程安排,自主选择两至三次的培训。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除挖掘区委党校潜力外,积极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特别是可以利用高教园区的资源优势,建立我区干部培训的另一个基地;除继续组织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国外培训外,扩大组织领导干部到国内重点高校进行针对性培训的规模和范围。
(二)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执政主体
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执政的效果,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这一关键环节来做文章下功夫。
配强配好各级领导班子。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梯次配备、专业配套、气质互补、能职相称的整体要求,配备领导班子成员,提升班子整体合力。保持镇乡(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相对稳定,明年对镇乡(街道)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进行“回头看”,镇乡(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原则上在任期内不作调动,领导班子核心层中至少要有1名领导干部在本地工作三年以上。开展区级机关领导班子集中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任期制规定对有关人员作适当调整,增强班子整体活力。把握村党组织换届契机,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级班子建设,继续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二推一选”,在条件成熟村试行村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真正把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在严格精减村干部职数的基础上,由区镇两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实施村主要干部工薪制,按绩效挂钩的原则,相应提高报酬标准。适当降低门槛,吸收政治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岗位业绩突出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充实镇乡(街道)机关干部队伍,特别优秀的允许直接进入镇乡领导班子,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市管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干部参加上级公开选拔活动。抓好区管后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培养和使用工作,在各单位进行区管后备干部集中推荐活动,并在大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一批近期可用的区管后备干部,分门别类建立后备人才库。建立后备干部年度考核考评制度,借鉴区管干部集中考核方式,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后备干部坚持定期考察,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采取定向培训、挂职、交流等措施,提高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指导督促乡镇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镇乡(街道)确定一定常数的村级后备干部,通过任命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的形式予以重点培养,夯实村干部选拔基础。
重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的作用。出台《关于加强退居二线人员教育管理的意见》,对退居二线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要求、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明确,原则上将退居二线的区管干部纳入班子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交流及年度奖金挂钩。在全区退居二线人员中抽调部分同志组成调研组、督查组,通过开展针对性调研、专项督查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参谋作用,努力为新鄞州工程建设凝聚力量。
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镇乡(街道)以及企业人才联络员队伍的作用,完善人才联络员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人才服务“网络”化平台,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突破党政干部与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两条腿走路”的习惯思维定势,对“三支队伍”的培养使用实行统筹规划,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人才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夯实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基础。
(三)依托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执政本领
健全的制度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有效保障,必须在抓好现有制度落实的基础上,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五种能力”。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保选用优秀人才。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建立科学、规范、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要完善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和干部考察制度。制订出台我区规范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相关意见,对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各个环节作出规定;实行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原则上空缺职位的拟提拔人选都实施差额考察,差额考察数按每个职位多于拟任人选1至2名的标准确定;制订出台《关于对领导干部实施“两圈”考察的意见》,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探索建立干部考察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资格认证考试,从相关部门聘请一批兼职干部考察工作人员,在大规模干部考察时,原则上由具有考察资格的同志参加;建立干部工作监督员制度,从调研员队伍中聘请20名左右同志作为干部工作监督员,通过定期听取干部工作监督员对联系单位干部的情况,加强对干部的平时考察。另一方面,要健全领导干部退出机制。在严格执行《关于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试行办法》和《领导干部辞职制》等规定的基础上,出台《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实施细则》,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各种情形具体化,增强政策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继续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同时,探索部分领导岗位拟任人选公推公选,按照设定条件、动员报名、对报名人员进行入围投票、入围人员撰写岗位工作调研报告并公开演说与答辩、初定人选并开展差额考察、全委会决定拟任人选的程序,公推公选提拔部分领导干部,最大可能选拔任用优秀人才。
完善实践锻炼机制,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制订出台《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暂行办法》,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的质量,建议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到联系镇乡、村、企业进行蹲点,镇乡(街道)领导干部每年确保下村蹲点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加强镇乡(街道)和区级机关之间干部交流工作。建立区级机关与镇、村双向挂职制度,除继续选派长期在区级机关工作的后备干部到行政村挂职外,适当选择后备干部到区信访局或处理群访性事件比较多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选拔在镇乡(街道)工作三年以上的公务员到相应的区级机关部门进行挂职;镇乡(街道)新录用的大学生,三年内必须到村里任职一年,区级机关新录用的大学生三年内必须到乡镇锻炼一年,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完善政绩考核评判机制,促使干部抓好统筹发展。完善镇乡(街道)、区级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激励相关制度,在坚持将经济发展实绩作为考核重点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适当调整经济指标的结构和权重,加强对“双优”战略相关经济指标的考核,根据城市社会转型的趋势,加大对生态环境、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公共服务的考核力度,适当提高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基层基础工作的考核权重,区别乡镇工作量大小,引导镇乡(街道)、部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同时,拓展考核考查的广度,探索实行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真正使民意情况、工作实绩、自身形象等内容作为评判干部的重要依据;重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奖金发放严格挂钩,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适当拉大奖励差距,发挥好考核的激励作用。
(四)完善体制机制,改进优化执政方式
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体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改革、完善、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创新执政手段和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明确党委和人大、政府、政协三大党组的职责及领导功能,理顺相互关系,对全局性工作明确界定党委牵头抓、党委推动抓、党委予以支持三种类型,形成“一个核心”、“三个党组”和“几个口子”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保证党委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谋全局、议大事上,提高区镇两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党组织的议事决策规则,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各类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的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和民主决策基础之上。完善区委内部决策机制,健全区委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现有相关工作制度的作用。完善镇乡(街道)、部门党政班子民主决策与议事规则,加强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督促检查,规范权力运用;定期检查镇乡(街道)、部门党委(党组)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任用条例》的情况;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损失程度追究班子成员相应责任,防止出现“集体决策,无人负责”的现象。在村级班子中,全面实施包括事前群众提议干部承诺制度,事中“三会”民主决策,事后干部述职评议、“三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三委会”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注重整合执政资源。重视整合党的各部门的力量,统筹党建工作内容和部署,形成合力提升执政能力。充分发挥群团的作用,支持各人民团体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拓宽民主渠道,推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做法,特别是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广泛听取下级组织、专家、群众的意见,确保党委决策具有可靠的客观依据和群众基础。
(五)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执政形象
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来树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良好执政形象。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建立健全坚持求真务实的各项制度,重点以改进文风会风为抓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严格会议审批程序,严格控制会议规格,精减文件数量,减少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保证各级主要领导能集中精力抓大事。整合区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部门组织的大型外出活动,年初必须向区委、区政府拟报计划,由区委区政府审核确定,以确保活动效果。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机关管理方式,探索发展电子政务,倡导质量管理模式,落实现有各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改善党员干部的公众形象。实施以联点帮困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议: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家企业一个村,定期到联系点访民情、察民意。开展镇乡(街道)机关干部“串万家门,解百姓难”活动,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通过联片包点的形式深入农户,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镇乡领导班子成员定点接访、联系基层群众和住夜入村制度,推广邱隘镇每天确定一名班子成员接待上访群众、协调解决信访问题的做法,班子成员必须联系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村民,每周两个晚上吃住在乡镇,区委组织部定期抽查住夜情况。建立村主要领导民情恳谈日制度,建立涉及群众工作“六必访”制度,密切村党组织与村民的联系。
加大制度反腐力度。积极探索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有效办法,重点是根据新鄞州工程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保廉体系,健全财政性项目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监督检查,着力防范工程建设中损失浪费以及腐败现象的产生。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实现领导干部审计工作从离任审计向任期审计转变,从不定期审计向定期有计划审计转变。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监督预警机制。在定期召开干部监督联度会议的同时,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发放整改通知的形式,加强日常监管,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镇乡(街道)主要领导每年向群众公布一次财政运行情况,同时在区级机关部门推广“一把手”不批财务的做法。落实好《党内监督条例》配套制度建设,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严重失职、渎职案件,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树立各级领导班子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良好执政形象。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