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2-06-12 08:38:00
导语: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和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时,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激励广大领导干部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此,近年来,我县就建立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我县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
我县把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于*年8月出台了《宁海县镇乡领导班子和成员实绩考核办法》,并在镇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中考核时全面付诸实施。在实践基础上,我们又对该考核办法作进一步完善,同时草拟了《宁海县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办法》。
(一)以扩大民主为目的,合理设置考核权重。考核权重的设置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因此,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努力扩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注重突出各层面人员的参与,并根据不同镇乡街道和机关部门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一是合理设置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权重。我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实行百分制。镇乡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综合得分由县考核办政绩评价40分、县领导政绩评价30分、群众政绩评价30分三部分组成;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综合得分由县考核办政绩评价30分、县领导政绩评价30分、镇乡街道政绩评价20分、群众政绩评价20分四部分组成。县考核办政绩评价根据县目标管理考核得分按比例折算分值;县领导政绩评价即由县党政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对各领导班子的政绩进行评价;镇乡街道政绩评价即由镇乡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对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的政绩进行评价;群众政绩评价即由群众对各领导班子的工作政绩进行评价。县领导政绩评价、镇乡街道政绩评价和群众政绩评价分“政绩好”(90-100分,不超过被评议对象总数的20%)、“政绩较好”(75-85分)、“政绩一般”(60-70分)、“政绩较差”(45-55分)四个等次,每个等次又以5分为间距分三个档次,最后按比例折算分值。二是合理设置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绩考核权重。我县对领导班子成员政绩考核也实行百分制。镇乡街道和机关部门党政正职政绩考核综合得分由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得分40分(按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得分的40%计算),县委书记、副书记和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对机关部门正职评价时还包括县分管领导)政绩评价30分、群众政绩评价30分三部分组成。镇乡街道其他班子成员政绩考核综合得分由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得分20分、县联系领导和县分管领导政绩评价20分、县有关职能部门政绩评价20分、本镇乡街道党政正职政绩评价10分,群众政绩评价30分五部分组成;机关部门其他班子成员政绩考核综合得分由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得分30分,县分管领导政绩评价20分,本部门正职政绩评价20分,群众政绩评价30分四部分组成。政绩评价分“政绩好”(不超过被评议对象总数的20%)、“政绩较好”、“政绩一般”、“政绩较差”四个等次,各等次赋分与领导班子政绩评价赋分相同,最后按比例折算分值。三是实行加扣分制度。在完成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处理突发性事件,工作开拓创新等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并被上级肯定的,领导班子或成员酌情加1-10分。凡年度内有班子成员受党纪政纪处分或工作中有重大责任事故(重大问题)发生,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承担相应责任的;一般干部出现违法违纪,分管领导或有关直接责任领导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对领导班子或成员酌情扣1-10分。
(二)以政绩为重点,科学确定考核内容。为了科学确定考核内容,我们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后以县考核办发文的形式下达了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并在政绩考核办法中予以明确。这样做既可囊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又可避免重复设计考核指标。一是区分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镇乡街道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三大方面。经济建设重点考核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招商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完成其他经济发展任务。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考核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镇建设、民政、武装等工作。党的建设重点考核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机关部门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包括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共性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创新情况。二是区分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内容。镇乡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考核完成分管工作的情况,参与中心工作、联村联片工作及创新工作的情况。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考核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落实和完成上级部署的重大决策和交办的工作任务情况,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情况,工作创新情况。
(三)以公开为方向,规范考核程序。科学合理的考核程序是确保干部考核结果公正准确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七个步骤进行。一是制订政绩考核目标。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县考核办下达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为依据,各领导班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并分解到各班子成员。二是政绩公示。年终,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对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自查自评,分别填写政绩考核表,并公示。领导班子政绩须经班子会议讨论,班子成员政绩考核表须经党政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三是述职述廉及群众评价。镇乡街道召开全体干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与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述职述廉大会;机关部门召开机关全体干部,下属单位负责人,工作范围内的服务对象参加的述职述廉大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述职述廉大会上进行述职,并由参加会议的对象进行群众政绩评价。为了保证群众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我们原则上要求参加述职述廉大会和民主评议的人数不少于60人。在今年我县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时,共有近2600名干部和各界群众参加各镇乡街道的述职述廉大会和民主评议。各镇乡街道基本上达到了100人以上,多的达到200多人。四是县领导、本部门正职和镇乡街道评价。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发放并回收政绩评价表。五是考核组考核评价。考核组通过考核谈话、检查核实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加、扣分情况进行确定;按照各类政绩评价确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计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提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等次建议,写出考核材料。六是考核结果评定。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听取考核组考核工作情况汇报,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县委审定。七是考核结果反馈。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结果包括群众的评价情况和反映情况,向被考核的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反馈。今年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和成员政绩考核后,县委组织部于10、11月份由2名副部长分别带队到各镇乡街道进行考核结果反馈,并征求他们对考核办法的意见。
(四)以激励和约束为手段,注重运用政绩考核结果。我们认为,政绩考核的最佳落脚点应是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中的运用。一是拉开考核结果等次,为评优评先和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将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等次分“政绩好”、“政绩较好”、“政绩一般”、“政绩较差”四个等次。综合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的,确定为“政绩较好”以上等次,“政绩好”的领导班子,一般不超过班子总数的20%;在75分至60分(含60分)的,确定为“政绩一般”等次;在60分以下,并经组织考核确认的,确定为“政绩较差”等次。将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绩考核等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分值确定与领导班子相同,其中优秀人数一般不超过考核总人数的20%。同时,我们还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被一票否决,则其领导班子不能评定为“政绩好”等次,其党政正职和具体分管的副职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领导班子考核结果为“政绩一般”或“政绩较差”的,其正职领导干部在政绩考核中不能确定为“优秀”和“称职”等次。二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政绩考核等次为“政绩好”的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和政绩考核等次为“优秀”的班子成员,在评先和干部选拔任用中予以优先考虑;政绩考核等次为“政绩较差”,以及连续两年考核得分在全县镇乡街道或机关部门最后三名的领导班子,其班子主要领导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政绩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班子成员,当年及次年内不得作为提拔对象,并依照《关于领导干部免职、辞职、降职制度的暂行规定》予以扣分、降职、辞职、免职处理。今年对全县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政绩考核后,我们在20个镇乡、街道领导班子中,评出等次为“好”的班子5个,占25%;“较好”的班子13个,占65%;“一般”的班子2个,占10%。在被考核的266名镇乡、街道领导干部中,评出等次为“优秀”的领导干部41人,占15.4%;“称职”219人,占82.3%;“基本称职”6人,占2.3%。在9月份进行的干部调整中,我们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调配的重要依据。在22名提拔任用和转任重要岗位的镇乡、街道领导干部中,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有13名,占59%。对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6人分别作出扣1至3分不等的处理(按照我们的有关规定,三年内累计扣分达到7分的领导干部应辞职或予以降职)。
二、关于建立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的若干思考
根据我县的探索和实践,结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一个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考评的指导思想上,应当遵循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正确政绩观。评价体系应能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为那些政绩突出和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在考评的方式方法上,应当注重扩大民主、群众公认。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尺度,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三是在考评的内容设置上,应当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应用,考评体系要贴近实际,便于操作,切实可行。具体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关于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目前,由于各镇乡街道之间基础差异较大、各部门之间职能差异较大,完成目标任务难度不一,而在考核中又难以区别对待,考核结果往往缺乏可比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以什么为考核重点”、“如何合理确定考核指标”等问题。
1、在考核评价体系的权重把握上应充分体现以政绩为重点。如何在考评体系中体现以政绩为重点?关键是要让考核评价信息的采集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来展开。我们认为如果对干部考核评价的信息主要从上级领导评价、群众认可、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三个方面来采集,就可以使考评体系体现以政绩为重点。因为,上级领导对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主要是班子及其成员干成事业情况;群众对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认可,主要是班子及其成员为群众办实事情况;目标管理任务完成情况,更是直接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至于考核信息权重的把握,要根据采集考核信息对象的不同情况来确定。由于领导和群众所处的层次不同,应设定不同的权重。领导所处的层次比较高,与被考核对象接触比较多,对被考核对象的能力、素质及发挥的作用了解得比较直观和清楚,对他们所提供的访谈和测评情况的参考权重应适当高一些。而群众对被考核对象了解相对较少,对他们所提供的访谈和测评情况的参考权重应适当低一些。我们认为,当前领导和群众考核权重为7:3比较合适,即在百分制考核中,领导评价和领导主导的目标管理考核为30分和40分,群众评价30分。今后,在群众知情权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再逐步适当提高群众评价权重。
2、应根据镇乡街道和机关部门的差异,各有侧重地建立领导班子的考核项目指标。科学合理地确定领导班子的考核项目和指标,既要实行“硬考核”,考核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又要实行“软考核”,考核班子团结、作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情况。但考虑到各镇乡街道、部门之间在工作职能、性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差异,将镇乡和部门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分成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附加目标三个部分比较合理。其中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分别占40分和60分为宜,附加目标实行倒扣分和附加分两种。共性目标是指考核对象所共有的,可统一考核并具有可比性的目标;附加目标是指完成可加分的突出工作,发生要扣分的重大问题。这两项目标设置只要把握重点、区别对待,均比较容易操作。关键是要设置好班子的个性目标。如考核对象是机关部门,则个性目标应根据被考核对象的主要工作职能确定,将党委、政府分解的及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中心工作和年度急需解决完成的本职工作列入其中。如果被考核对象是镇乡街道,则应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基础的不同、产业发展状况的不同,采取分类重点考核的办法,对有些项目加大考核力度,对有些项目减少考核力度,甚至不考核。如对山区镇乡,要重点突出下山移民、生态环境保护、山区农业等方面的项目指标;对平原镇乡要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等方面的项目指标。在农业镇乡考核指标中,农业分应占大头;在工业镇乡考核指标中,工业分应占大头。同时,还要根据镇乡街道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如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科技人才、社会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符合现展方向的考核项目指标。
3、应根据班子成员之间存在的差异,区别建立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项目指标。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各不相同,尤其是正职领导干部与副职领导干部存在差异较大,我们应根据班子成员之间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项目指标。正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可以主要通过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来体现;副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可以主要考核完成年初确定的分管工作、参与中心工作、开展创新工作等情况。在具体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的项目指标时,要注意考虑两种因素:一是班子“一把手”与一般班子成员的职责不同,在项目设置中应有区别。对“一把手”要强调“大局观念”、“决策筹划”、“民主作风”等针对性较强的项目指标;对于一般班子成员,则应突出“配角意识”和“协调能力”等项目指标。二是班子“一把手”与一般班子成员在班子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应班子考核分的情况不同。班子“一把手”的政绩以班子完成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为主,一般班子成员的政绩以完成相关职能工作为主。
总之,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考核指标的制订应从实际出发。同时,目标的制订要简单,做到少而精、少而准,便于考核操作。还应把握好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的关系,突出定量目标,尽量使各类目标订得看得到、摸得着、易检查、好评价,使考核结果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更公正。
(二)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的思考
1、建立统一协调的考核工作机制,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统一的考核领导小组,由一定级别的领导担任组长,由组织、人事等部门参加,对考核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将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人事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以及其他考核纳入一个系统。对各种考核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评审。这样既可以简化程序,减少对基层工作的影响,又可以相互借鉴考核结果,做到资源共享,全面掌握。二是全方位强化考核的工作责任。要明确不同参与对象的工作责任。对派出考核部门、考核组及其成员、考核对象所在单位、访谈对象和有关审查部门分别明确责任,以形成参与者人人有责、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负责的工作局面。三是统一运用结果。当前年度目标考核结果的运用,主要是发放考核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主要是干部使用。要将这两块挂起钩来,统一运作,增强考核结果运用中的奖惩力度。组织部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可以全部或部分借鉴政府考核结果,将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考评体系的一部分予以赋分。
2、规范考评体系的操作程序,保证考评体系的顺利实施。以往的考评过程中,存在着“重年终考核轻日常管理”、“考核结果在各部门之间搞平衡”等现象,评价主体的设定也不够合理,缺乏行政相对人的评价。因此,我们认为在考评程序设计上,要注重突出能够简便有效进行操作,能够准确分析处理测评数据。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绩公示、群众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确保考评程序严密紧凑、环环紧扣。同时,要建立考核目标的修正制度和检查督促制度。对一些因考虑不周或外部条件变化,而没有制订或无法实施的工作目标及时进行修正;对目标的实施情况加强跟踪了解,抓好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以增强目标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关于考评结果运用的思考
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及,干部考核工作的核心,是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确立“凭政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借此来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和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说到底,就是要把对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作出的结论,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只有把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起钩来,考评体系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在实际操作中,要把考评体系与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交流轮岗及后备干部培养等有机结合,并根据不同的考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考评优秀的,一般优先予以提拔任用、转任重要领导岗位,对不是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的副职领导干部,根据条件和规定,定期充实到正职后备干部队伍中去;对基本称职的,实行谈话诫免、扣分,并可规定下年度不作为提拔对象,是后备干部的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对不称职的,予以调整交流、降职、辞职和免去职务。二是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主要依据。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对班子政绩突出的主要领导、考评分数靠前的班子成员优先考虑评为年度优秀,并予以通报表彰、颁发奖金。对基本称职的,扣发一定的目标考核奖。三是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教育与加强管理的重要方向。建立领导干部政绩档案,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材料、群众测评、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等及时记录归档,对领导干部的素质结构和能力水平进行年度比较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组织部门及时将考评情况向干部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干部本人进行反馈,使每个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政绩、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活动,相互剖析,增强团结,形成合力。同时,根据考评结果,找出干部知识、经验、修养等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四是建立推行考核结果向群众反馈制度。有侧重地将考核结果,向所在单位干部和与有关单位联系密切的群众反馈,让他们了解班子或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既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考核、评议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强化他们的民主监督意识,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凝聚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上一篇:新形势下发挥党员作用工作研究
- 下一篇:新形势下加强村级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