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三观
时间:2022-06-01 09:49:00
导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三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过学习党章,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权为谁用?情为谁系?利为谁谋?这是判断一个政党进步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度。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最关键的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一,权为民所用,就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是政治的核心。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看,权力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事物,而且是永远供不应求的。相对于没有掌权的人而言,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佼佼者,也是社会的幸运者。在党的执政条件下,各级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党员干部生前身后的名节和行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存亡和兴衰。在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方面,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弄清楚权力的来源:权力是人民给的。在权力来源问题上,目前,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权力是上级领导“恩赐”的,另一种是认为权力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恩赐”观必然导致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唯上”作风;“挣来”观必然导致以权谋私的“寻租”行为;第二,要弄清楚权力的性质:权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用来为掌权者谋私利;第三,要弄清楚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力带有使被领导者服从的强制,而权威是被领导者对权力的自觉认同和服从:第四,要弄清楚掌权不是永恒的,是有期限的。因此,要“上”得健康,干得洒脱,“下”得痛快。“上得健康”就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谋求政治上的升迁。要达观,不要偏狭;要走正门正道,不要走歪门邪道;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干得洒脱,就是一旦获得任命,就要甩开膀子,开足马力努力工作。致力于干出一番事业来。“下”得痛快,就是一旦任期干满了,或都到了该退下来的年龄,就干脆利落地卸下肩上的担子。不要有什么失落感,不要有什么抱怨。第五,要弄清楚权力的最终评判者是历史,党员干部所做的一切,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评判。为官不在高,有政绩,有贡献,人民就敬仰,历史就会给他应有的地位。高官没有高绩,枉为高官;高官没有高能,枉为高官。中国历史上共有424个皇帝,而真正有一番大的作为的不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十来个,而一些地位并不显赫的地方官员,则因人格出众或政绩突出而永垂史册。因此,党员干部要真诚地对待历史、真诚地对待人民、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职责。
第二,情为民所系,就要对人民群众抱有深厚的感情。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说到底是立场问题。情通则理达。把对老百姓的感情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和中坚,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蕴藏在心灵的深处,要靠真性实感去激发去调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民群众是讲感情的,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老百姓的一片赤子之心。只有在感情上与百姓融为一体,思想上才会与群众产生共鸣。当听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的消息,他难过的泪水打湿了桌上的文稿,而当他听说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时,他竟高兴得一夜未眠,欣然赋诗;当听到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时,他却几乎哭出声来;邓小平用他饱经沧桑的一生,凝聚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名让世界为之动情的话,用以表达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受。这些伟大的平凡言行向我们昭示了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内涵、患难与共的真谛和风雨同舟的意义。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焦裕录、孔繁森、郑培民之所以成为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就是因为他们对人民群众爱得深沉,爱得执著,爱得朴实。古人说得好:“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和亲人,对老百姓情深似海,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公仆情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多一些平心意识,少一些特权思想,多一些平民风格,少一些为官的“架子”和“派头”。日常生活中,要处处体现出一种平民感情。吃,要多想一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夫;穿,要多想一想“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的蚕妇,住,要多想一想“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的陶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与社会底层感情上的相通,自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第三,利为民所谋,就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具体的,人们的一切奋斗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当前,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如就业、上学、医疗等实际问题,看似小事,实则是“欲寿国脉,必厚民生”的大事,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小事就是党和政府的大事。如果光追求“大手笔”、“大创造”、“大标志”,认为解决群众小事靠“慢功夫”、“长打算”、“细安排”,或者认为自居要职应该管大事,基层干部才去管小事,那都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小事和大事是相比较而言的,大事事关全局,影响重大,含糊不得;小事紧贴群众,看似鸡毛蒜皮,一样不能马虎。大事和小事是统一的,只有办好了一件件小事,才能办成一件件大事。在关系群众疾苦的问题上,如果连小事都不愿办,办不好,那怎能让人相信能办大事呢?因此,党员干部应该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质朴的警语作为座右铭,真正把解决人民群众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满腔热情地为百姓服务,决不能以“请示”来回避,以“报告”来推诿,以“研究”来敷衍。
- 上一篇: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是遏制背后议论的有效途径
- 下一篇:乡在农村党员中试行底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