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流动莫过“速”

时间:2022-04-24 08:03:00

导语:乡镇干部流动莫过“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干部流动莫过“速”

最近,我到乡镇调查,听到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近几年来,乡镇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流动过于频繁,有的地方6年就换了4任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这样,无论是给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还是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基层政权建设,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不利于当地乡镇的领导班子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班长”,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集体。每任书记、乡镇长上任以后,都要对七所八站的负责人和村支两委的干部进行一些调整,这就使那些身在第一线的同志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致富或搞好本单位的工作上。在调整中,有的干部为了自己的位子,没有精力干工作,整天围着上级转,请客送礼,织网行贿,败坏了党风,腐蚀了干部,助长了官僚主义。同时,由于领导变动频繁,也使领导班子难以保持思想上的同步,难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既影响了现任领导班子的整体工作,也有悖于干部交流培养的初衷。

其次,助长了被交流干部的短期行为。被交流的干部在异地任职后,常常是人流家不流,成了“走读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上,他们不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干事,要么被动地虚以应付,满足于跑龙套、耗时间、守摊子,做老好人;要么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砸锅求铁,把精力放在“短、平、快”的项目和一抓就灵的问题上,企图在短期内干出几件能让领导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这样,干部的升迁倒是快了,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却少了动力和后劲。有的地方之所以干群关系紧张,“三提五统”多年征收不齐,村级组织长期陷于瘫痪状态,就是因为干部交流流动频繁后无心抓无人管的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造成的。

三是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少数干部由于没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和“届”的观念,往往抱有“捞一把”就走的心理,打着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幌子,借上工程、上项目之机,大肆鲸吞公款,个人虽然捞足了腰包,却给当地留下了沉重的包袱。结果往往是“屁股一抬,问题出来”。

实践反复证明,一个稳定而有力的乡镇领导班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为了搞好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在干部调整交流中,我们有必要实行既鼓励又限制的政策。一方面,要教育我们的乡镇干部,树立公仆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力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地方经济上来,鼓励他们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强化“届”的观念。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制定明确的、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交流期考核目标,做到稳定班子与促进交流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交流的实际效果,使干部交流走上规范化、正常化和科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