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
时间:2022-04-24 02:24:00
导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精神。知荣明耻,重在实践。“道德者,行也。”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认知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只停留于道德认知而不付诸行动,只知道什么是荣辱而不在行动上切实地为荣拒辱,那就不会有实际效果。知荣明耻的目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践行,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第一,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道德教育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得以转化为人的内在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并对人的行为发挥作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于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全过程。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管在校园,还要在家庭、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帮助青少年在德育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引导广大青少年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培育社会荣誉感和道德羞耻心,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大力宣传科技界、教育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追求真理的良好风尚。
第二,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知的问题又是行的问题。中国文化对知之惟艰有深切体会,对行之惟艰更有历练沉思。把观念变为习惯、规范变为行动,就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引道德实践,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和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这一个过程中,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使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协调,与公共利益相符合。
第三,要坚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中华民族历来看重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号召群众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自己决不染指。社会风尚,是在领导干部的影响下形成,是在领导干部的引导下进步。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重要的引领导向作用,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不仅左右自己在履行社会职责时,如何进退,如何取舍,而且直接影响着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社会风气的形成。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察其言,更是观其行的。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不仅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也会感召影响一方民风。在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第四,要健全完善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机制。制度机制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引导公民提高自身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应结合实际需要,逐步健全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机制,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例如,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敢于批评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和督促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要综合运用组织纪律、行政规章、法律法规等,对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行为,给予一定的赞扬和奖赏,对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道德言行,给予必要的谴责和处罚。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 上一篇: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重要内容
- 下一篇:党内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线--苏共亡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