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正确权力观应增民权、民主、民本意识
时间:2022-04-23 04:52:00
导语:树正确权力观应增民权、民主、民本意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这对于我们党来说既是个老话题,也是一个不断被实践赋予新内容的新话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党建》杂志同人民网一起就这个问题开展征文活动,给我们开辟了一个讨论这个重大问题的平台。借这个平台,我也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增强民权意识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只有真正认清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强化“主权在民”、“权为民用”、“为民执政”思想,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才能自觉做到“今日权在手,倾心为人民”。
一是树立权由民授思想。对权力的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是权力的所有者;执政党产生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人民掌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是权力的使用者。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在革命胜利后则代表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的各项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对权力拥有毋庸置疑的法定所有权。我们必须筑牢权由民授的思想根基,不断强化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摆正权力行使者与权力所有者的关系、人民公仆与国家主人的关系,把权力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和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与重托。二是强化为民执政观念。为民执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正确权力观的价值导向。“为民执政”表明国家政权是服务型管理者,是从民众的需要出发建立的,执政的目的具有惟一性即一切以民众的需要为立足点,执政完全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执政者服务于民众。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根、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能变;始终把“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使手中的权力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民执政,必须树立“掌权为民是本分,为民造福是天职”的价值取向,始终把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定位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群众利益重如山,把为民造福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自觉地把手中的权力和有限的生命用在为民尽职、为党分忧上。为民执政,必须确立“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的不懈追求,始终保持一种重任在肩、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把献身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最大职责和最高使命,恪尽职守、心无旁骛、义无反顾、鞠躬尽瘁。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增强民主意识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之所以能取得执政地位,关键就在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扬民主,让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并在政治上得到尊重和维护,党才能执好政掌好权。
一是深入调研、反映民意。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做到常登百姓门,亲近群众,送情送暖,解忧解难,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急民所急,与群众心心相印。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到群众家中去,真正弄清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对党委、政府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掌握为民执政的第一手资料,奠定民主决策的基础。
二是集体决策、体现民志。我们所做出的一切决策,大到路线方针政策、小到一个个具体的决定,都必须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要对群众的反映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使代表绝大多数群众根本利益的意见成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依据。工作中,要科学地分析群众的意见,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从各种意见中梳理出代表绝大多数群众根本利益的意见,排列出最能反映绝大多数群众愿望和要求的问题,作为制定决策的依据,确定工作的方向;二要集思广益,主动让群众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群众的智慧是党的智慧的源泉,好的经验和思路只能从群众的实践中产生,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也只有在群众当中去发现。为此,我们既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新,还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引导好、保护好。
三是落实举措、赢得民心。一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试行重大事项市民听证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等各项制度,通过各种方式自觉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接受监督于民。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积极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更好地推动工作。二要注重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领导干部要提高政策沟通能力,使群众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理好群众之间以及群众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感情沟通能力,真正形成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各级领导都要发扬民主作风,通过与市民对话、亲自接访、公开电话及电子邮箱等形式,不断拓宽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特别要善于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和群众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诉求。三要健全与群众交流的形式。通过岗位交流、到基层挂职锻炼等形式,使更多的机关干部学会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愿望,要及时和负责任地做出回应。要善于运用耐心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等手段,切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本。”我们共产党人应该站得更高,做得更好。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一是树立为民服务观念。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切不可将其颠倒。领导干部要克服“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民为贵”、“民为上”、“民为重”、“民为衣食父母”的观念,虑及民生,念及民苦,躬察民情,谙熟民意,为民做主,替民行道。领导干部为民排忧解难,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群众的恩赐,而是自己的职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已成为整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有的意识,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如此。只有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是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光有正确的权力观还不行,只有不断提高素质,才能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在其位谋好其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把握群众现实需求的洞察能力;要坚持开放兼容,着力提升处理多样性信息的整合能力;要坚持实事求是,着力提升发现工作规律的探究能力;要坚持公正高效,着力提升系列化制度的构建能力;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本领。
三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也日益提高。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提高服务水平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三改善三提高”上下功夫,即:切实转变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转变观念,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加大投入,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 上一篇:共产党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
- 下一篇: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