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将优秀学生党员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

时间:2022-04-23 04:51:00

导语:做好将优秀学生党员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做好将优秀学生党员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

当前,举国上下正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全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的宏伟目标,加紧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举足轻重。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党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其执政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团结、精干的党支部。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问题日益严峻这个现实,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创新农村组织工作体制。

一、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党一直重视并致力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农村独立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依然薄弱,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半瘫痪状态,没有组织性,缺乏号召力,难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体水平不高。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急需一大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善做农民思想工作、具有较强的处理复杂事务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现代化高素质基层党员干部;但从目前状况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由于整体文化水平低下,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政治理论的充实,无法综合处理各方面信息对其长远发展作出科学决策,无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见、防控和解决,他们法制观念淡薄,难以做到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的依法运作。农村基层组织的低水平状况,既使他们难以胜任当前的工作,也使他们的不懈努力难见成效,各种美好愿望难成现实。

二是进取心不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中青年党员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就存在年龄普遍偏大、工作年数过长等问题,有些村组干部甚至还在沿用工作了几十年的“老革命”,在同一职位上几十年没“挪窝”的现象也不少见。虽然这些老干部们工作经验丰富,但也极易因此而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泥潭,工作中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由于思想保守,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必要的胆气,缺乏开拓意识,缺乏激情,缺乏活力。

三是管理秩序不佳。首先是党政不分。在农村基层,以党代政的现象十分普遍,村民自治难以真正落实,党组织也成天纠缠于解决一些生活琐事,其领导核心作用大大削弱,根本无暇顾及宏观决策。其次是多头管理。这也是党政不分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而现实中多头管理不仅不能起到加强管理的效果,相反还极易招致领导之间出现有功竞相争抢、遇事相互推诿的散乱局面。再次是缺乏沟通。农村基层组织既缺乏纵向的与广大党员、与上级党组织的沟通,也缺乏横向的各基层组织之间的沟通。缺乏纵向沟通,就不能真正体现党员意志、代表人民利益,无法做到从大局着眼开展工作;缺乏横向沟通,就会陷入自我封闭状态,不利于对他人工作经验的学习借鉴。

四是群众观念不浓。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形象代表,理应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我们有些基层干部,却常常将宗旨意识和群众利益置于脑后,各种违纪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经济上巧立名目,集资收费,损公肥私,挥霍无度,富民政策难行,财政赤字见长;政治上独断专行,成宗立派,勾心斗角,强奸民意……这些问题的长期大量存在,影响了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影响了我们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也不利于目前突出的“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尽快扭转。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牢牢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点,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不断将其推向深入。

二、体制创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除了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使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外,更要将它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是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要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有所作为,就必须由此入手,营建一个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突出服务功能、人本管理和依法运作的具有较强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新型农村基层党务系统。

首先是要选好村支书。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村支书是农村小康路上的领路人。党要忠实履行其组织领导职能,向农村基层推荐输送优秀的管理人才。要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严重问题、根治瘫痪,就要对其来一次“大换血”,搞好农村基层支部建设,着重选好村支书。具体运作中,可以参照各地普遍施行的选调生制度,通过考核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党员,经过强化培训后到农村直接出任村支书,并在管理、待遇等方面予以制度保障。这些有文化、有头脑、有干劲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以后,必定会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闯劲,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为了弥补社会知识的不足,他们也必定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关心农民群众的疾苦,时刻记挂农民群众的安危冷暖。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还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考核机制。一是要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制度。优秀大学生党员虽然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积极、贴近群众,但他们对农村的党务工作不够熟悉,“书生气”还很浓,因此在他们出任村支书前及担任村支书过程中,要加强工作培训,增强其爱党爱民意识,使他们了解农村基层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方式方法,尽快进入角色。二是要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定期汇报交流制度。

三、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的现实意义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就会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党就会失去农村这个最广大的根据地。在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显现,农村的各项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农村改革从何入手,农村改革路向何方,农村改革如何进行?这些重大的原则性、方向性问题最终都要靠我们的党来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始终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最前沿,引领、指导农村社会向前发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干部更新难和低层次反复的问题,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干部结构;可以盘活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使他们具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能够坚持党的先进性,能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展示党在新时期的光辉形象。这也正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本目的之所在。

第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搞好党的基层建设不是为了玩花样、慕虚名,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事,更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党中央一直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近两年还接连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积极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出谋划策,各农村基层组织要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政策要求;而如果不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体制的大胆创新,组建一个具有较高领导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这些工作将很难真正落实。

第三,有利于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干部年轻化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加强和改进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年轻而放松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年轻干部的遴选和培养工作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将优秀学生党员充实到农村基层,既能发挥他们的科技理论优势和勇挑重担的拼闯精神为农村建设服务,也能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知和行的统一,磨练意志,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更艰巨的工作奠定基础;“三位一体”的县、乡、村党务垂直监管系统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敏性,对于规划、指导、检查、督促农村年轻干部的党务工作更具实效;健全、科学的党内基层学习考核机制更是为响应号召、奋战于农村一线的年轻干部的迅速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这些创新思路的实践,可以使大批有志于奉献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青年尽快成熟,迅速成为我们党合格的后备干部,从源头上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