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规律”是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

时间:2022-04-23 04:51:00

导语:“三大规律”是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大规律”是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

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一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但是,历史的结局能否和人们的预期高度吻合,主要取决于历史的创造者能否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并且以此指导实践活动。有史以来,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先进分子的领导下进行的。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尤其是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后,便产生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以及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从此,共产党便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而不过是历史运动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种“历史运动真实关系”,对共产党人来说就是“三大规律”。遵循这些规律,首先必须探索这些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对“三大规律”的理论概括,是共产党人继续探索“三大规律”的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革命或改革的实践,这一实践活动是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展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照此看来,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能是人类历史的最后一站,它被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这样,“历史循环论”、“历史终结论”和“英雄史观”等观点就不攻自破,在先进的唯物史观面前相形见绌。因此,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人类社会的理想,也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本身也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产物——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前提。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在此基础上,不仅要使社会成员有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也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剖析的基础上所勾画出的社会主义发展轨迹。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参与组建共产党时,就对其提出了基本要求:在实践方面,他们应该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推动所有其他部分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能够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因此,共产党本身,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当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必须自觉地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由此可见,“三大规律”是近代以来历史进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它既是共产党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也是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三大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但是,这些规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下如何体现,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学理论的应用,也应该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三大规律”与不同的条件结合必然会表现出特殊性,产生新的形式。要把探索“三大规律”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还要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主观能动性。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意识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正是对这些“新东西”的深刻理解,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才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了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邓小平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今天回过头来看,苏联模式的僵化,恰恰是中断列宁的思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所致。因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苏共奉行的社会主义理论仍然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上。思想的僵化,束缚了共产党人的头脑和手脚,延缓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导致体制的僵化,最后葬送了社会主义。教训之深刻,发人深省。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实践也充分说明,遵循“三大规律”就能取得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误。因此,在思想方法上,党必须深刻把握“三大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不把书本作教条,不照抄照搬现成模式,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三大规律”,为党的科学执政提供思想基础。

首先,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本国国情的关系。既要适应世界历史的潮流,又要认识到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发展道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是多样的,这个基本特征也必然反映到社会的发展道路上。不同的国家或民族,既受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所支配,也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所制约。一般性蕴含于特殊性之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要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将自身融入世界历史进程,在对外开放中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但是,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历史传统;在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也要发掘自身的文化遗产。要在实现世界历史和国别史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中,推动自身的进步。

其次,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既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又要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但是,实现这一理想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共产党人必须把握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必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离开民族的土壤,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抽象地谈社会主义,很容易导致急于求成的思想情绪和超越阶段的现象,也很容易使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僵化。只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找到适合实际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形式。

第三,正确处理党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既要强化党的阶级基础,又要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完成,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因此,工人阶级还需要有共产党这样的先锋队引导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这就决定共产党首先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国别史”的角度来看,工人阶级政党首先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独立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论对在野党还是执政党来说,情况都是这样,从这个角度说,共产党也应该是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党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统一于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党的民族性也要表现在党员的成分上。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新的实际要求党必须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为一切优秀分子敞开大门。只有这样,党才能在强化自身的阶级基础的同时,因社会基础的不断扩大而获得新的活力,从而实现阶级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为共产党长期执政打下坚实的根基。

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探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不断探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探求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必须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依据的认识。

(一)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但是过去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简单。通过总结经验,今天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将来条件具备时,社会主义的发展才会进入更高的阶段。为社会主义向高级阶段发展创造和积累条件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现实地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完成这个任务也不能一蹴而就。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构想,现在刚刚开始实施“第三步”,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党所制定的纲领必须反映这个现实。这就是在现阶段遵循“三大规律”的具体体现。这样,党的执政才有明确的目标。

(二)探索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所谓“当代”就不是未来。把社会主义放在“当代”的视野中可以发现,社会主义还处于实践中,与其说是一种理想和定型的社会形态,不如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方法。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一个伟大的实验,因此,还不成熟,不完善,不定型,更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标准。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主义的潜力,发挥它的优越性,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使其自我完善。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只要合乎中国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够经受“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检验,一切手段和措施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样,党的执政才能有所作为。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党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执政地位,并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是因为,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高度概括。因此,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就对新时期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即实现党的思想方式、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随着变化的客观实际而改变;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党执政的根基才能牢固。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