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
时间:2022-04-23 04:38:00
导语: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关键时期要抓关键,关键在党,关键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最近一个时期,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做出了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部署,这都是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牢记党的奋斗历史,增强共产党人使命感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执政已经55年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26年多了。我们党的奋斗史,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领导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历史,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的真正独立与解放。我们党执政以后,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党带领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经基本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上海的发展历程同样雄辩地证明了党的领导的英明、正确,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第一,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为上海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从1988年到1994年连续7年与上海人民共度春节,这对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的上海不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很大的鼓舞和促进!邓小平同志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当时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听到这样的话,热血沸腾。这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环视世界发展形势,对中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思考,是确立上海大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同志担任总书记期间,上海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中央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上海要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后来在建设“三个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目标。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上海来说,都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上海新世纪的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去年7月,总书记视察上海,充分肯定了上海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把科教兴市作为主战略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并对上海提出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地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权,使上海的发展又一次面临重大机遇。
第二,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上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海,产业结构、城市建设都比较落后,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突破困境,连连实施大手笔:造高架、筑大桥、盖新房、建绿地、治污染、开发浦东、内外开放、产业调整百万人大转岗、城市建设百万人大动迁,等等。就拿旧区改造来说,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提出利用上海土地资源级差地租,引进外部资金进行旧区改造与商业设施改造,使上海旧区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广大市民的住房条件也大大改善,虽然住户从1990年的100万户增加到400万户,但人均住房面积从6.4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人均14.8平方米。这些变化使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正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探索创新、大胆实践,同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一起,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第三,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了中坚骨干力量的作用。各级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基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些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全市广大群众一起拧成一股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中坚骨干力量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有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我们的前副市长倪天增同志、朱宗葆同志,以及年仅42岁的好党员、好干部赵为民同志,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优秀工人代表徐虎同志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十年如一日,凝聚人心千千万万,凝聚力量方方面面。正是因为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坚决有力,领导发展、凝聚人心,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保证了我们执政的基础坚如磐石,保证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永不枯竭。
回顾这些年来上海改革发展的成绩,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比如,坚持按照中央精神,紧密结合上海实际谋发展;坚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积极发挥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以及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两手抓”的工作辩证法,时刻保持清醒、坚定,防止克服一种倾向时掩盖另一种倾向;坚持体制、机制、法治“三位一体”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党的坚强领导为最根本保证!
二、坚持党的历史经验,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事业
党的事业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坦途。我们党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可以说是历经沧桑见辉煌,这正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伟大之处。回顾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对照世界上一些大党和老党的处境,我们深感党的事业发展来之不易。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事业,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坚持党的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要根据发展着的客观形势、从实际出发来运用基本原理,而不是拘泥于个别论断。现在学习这段话,我们仍然觉得十分透彻深刻、发人深省。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需要伟大的创造,是一个艰难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同志的倡导下,我们党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先后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革命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在新世纪,具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在这种结合中,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辉煌,促进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不断获得新发展。
第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原则,制定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形成了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执政后,党又把这种制度运用于政权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践经验表明,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因为它辩证地规范了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领导与群众、纪律与自由、权利与监督的关系,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有利于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发生了失误也能得到有效地纠正。邓小平同志说:“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事实已经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所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和诬蔑我们最为集中的一点。敌对势力攻击我们最厉害的地方,往往也就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千万要倍加珍视,一定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学习借鉴别人长处的时候,决不能犯政治上的幼稚病。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党的事业发展要有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忠诚的党员作保证。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还需要有英明的领袖人物、坚强的领导集体以及忠诚的党员队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和一支忠诚的党员队伍,是我们革命取得胜利、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组织保证。在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方面,我们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和自觉。自从党有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就结束了中国革命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局面。“”结束后,我们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同时,我们党非常重视锻造一支忠诚的党员队伍。只有党形成了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党员队伍,我们党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相对低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经济文化上的相对强势地位,我们党内的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治,在快速的改革发展中又遇到深层次的障碍和困难,于是有些人对党、对社会主义道路有悲观失望的情绪,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使党员队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我们党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个魂,决定在全党开展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坚持党性锻炼无止境,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和形象
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社区时,为基层党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他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全党共同努力”,并强调指出,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就应该坚持崇高理想,牢记历史责任,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良好形象。这段话,非常深刻,应该成为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座右铭。全市党员包括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一是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一个共产党员,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是同党拉开了距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就是“数典忘祖”;心中没有了群众,就是忘本,就是变质,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群关系密切,我们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处理不好,就是自毁长城。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为具体行动,贯穿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为群众操心,在基层使劲,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做人民群众需要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二是要增强执政意识。党员的执政意识强不强,是决定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要始终明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的道理,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在政治上要把关定向、维护大局。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讲政治都是共同的、首要的责任。头脑中如果没有了讲政治这根弦,就谈不上有执政意识。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重大决策和紧要关头,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断提高把握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对于那些造谣诽谤、恶意中伤和不负责任的现象,要敢于斗争、敢于纠正,以保证我们的建设不受干扰,保证我们的事业不偏离航向。在工作上要做到勤政敬业、争创一流。执政是具体的,执政意识必须体现在现实工作中。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骨干力量,肩负重任,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把中央、市委的精神和要求与本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在作风上要做到率先垂范、扶正祛邪。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执政党党员,更应该“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得起大是大非和大风大浪的考验,也要注意防微杜渐,时时处处严以律己。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许多都是始于个人的习惯、嗜好等一些所谓“小事小节”,被人打开缺口、乘虚而入。面对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多种诱惑,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是一名执政党的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进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尚人格。
三是要增强组织意识。组织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政治身份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党的先进性的一种体现。当前,一些党员组织意识淡漠的现象值得警惕。要教育党员对党要始终忠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保证党的政令畅通,使党的意志和要求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对于发生的重大情况和重要信息,首先要想到向党组织主动请示和汇报,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党内的各项组织生活,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重要环节。任何党员都要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党员,离不开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教育。忽视组织生活,放松党性锻炼,往往是一个党员走向蜕变的先兆和开始。因此要坚持和完善“”制度,切切实实过好组织生活,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经常开展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对于各级基层党组织来说,要通过党内通气会、民主生活会、支部会议等途径,统一思想,交流认识,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精神,坚持和发扬重大问题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执行的好传统,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正确看待成绩、名利和地位。树立正确政绩观,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职业与党的事业、尽岗位职责与尽党员之责的关系。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离开了组织,没有党的教育培养,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一切成绩和功劳都应该归功于党。
四是要树立党员形象。无论是增强宗旨意识、增强党的意识,还是增强执政意识,都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树立党员形象,关键是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具有先进性,是不是具有好形象,就看是否做到了“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是否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在群众中有好的口碑。党员应该是群众的“贴心人”。要做到与群众心贴心,肩并肩,及时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愁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憎恶什么,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求,带着深厚的感情竭尽全力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群众的心坎上;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党员信得过、走得近、靠得住。总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党员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用党的思想和主张统一群众的认识,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