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时间:2022-04-21 04:56:00
导语:着力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正如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密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来展开。我们要深刻领会加快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着力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努力以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要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科技、教育水平总体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人口增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对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关键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联系上海实际,主要是要做到“推进一个主战略,实现五个进一步”。“推进一个主战略”,就是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当前,上海进入了一个人均GDP达到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有效解决好经济结构升级的问题,就要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教育创新,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实现上海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五个进一步”,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处理好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做好加快自身发展和主动服务全国这两篇大文章,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作贡献;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处理好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与郊区加快发展的关系,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瓶颈制约,加快推进郊区“三个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进程,加快郊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郊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民收入提高,实现中心城区与郊区的互动发展;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增强社会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活力,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处理好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走良性循环的发展新路;坚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进一步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
二、坚持以正确的方法推进发展
采取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紧跟时代潮流、带领人民不断开拓前进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但要善于提出目标和任务,而且还要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同志曾经用过河要有桥或船的形象比喻,生动地阐述了正确的方法对于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重要性。现在,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保持快速发展难度加大的时期、深化改革阻力增大的时期、扩大开放风险更大的时期、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时期。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巨大考验。尤其是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我们党所探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要把这一伟大事业和伟大创举不断推向前进,不仅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能力,也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的方法。
多年来,上海历届市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在上海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四个统一”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保证了上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确定发展的思路上,坚持中央精神、形势发展和上海实际的有机统一。既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要求,同时又坚持求真务实,增强科学预见和判断形势的能力,切实做到想清楚、看明白、有准备。结合上海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在完成发展的目标任务上,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立足新的实践,抓住机遇,敢闯敢试,争取领先一步;又在遇到困难和风险的时候,不退缩,不气馁,不停步,以永不言败的锐气和永不懈怠的斗志,坚定不移地去做。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加强调查研究,讲究平衡操作、协调推进,努力抓好落实。在执行发展的方针政策上,坚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的有机统一。既坚决维护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方向,不“翻烧饼”,不走回头路,把上海发展的“接力棒”一棒一棒接好、传好,又注重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开辟新的境界、作出新的建树。在处理发展的关系上,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有机统一。既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坚决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又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各方利益,努力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坚持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保证发展
体制机制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领导发展的效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既要抓好当务之急,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研究治本之策,谋划长久之计,站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来保证发展、促进发展。
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是党执政兴国必须抓好的头等大事。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经济工作置于党委全局工作的中心位置,切实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当然,与过去领导计划经济根本不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这六个方面构成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职责,体现了党委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的精神,有利于理顺党与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个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海市委在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对促进上海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意见》,对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制度安排;近期召开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2005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举措,反映了市委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加强,强调要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保证。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只有坚持改革、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种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和根本的保障。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党必须切实发挥好领导作用,解决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问题。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使政府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消除非公经济发展障碍,按照平等待遇、调整结构、开放领域、引导产业、创新服务的思路,着力突破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合理布局、多元投入,大力发展各类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扶持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要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救助机制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更具活力和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发挥正确政绩观的导向和保证作用。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正确政绩观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保证领导干部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树政绩。努力创建经得起历史检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实在在的业绩。目前,上海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试点。我们考虑,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要突出“三个重点”,抓好能够充分反映部门和地区工作实绩的关键性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班子成员整体素质和状态的综合性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干部个人角色定位和作用的差异性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在考核评价的主体上要坚持“三位一体”,就是要探索组织部门、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对干部实绩的考核评价,克服考核的片面性和封闭性,增强社会性和专业性;对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要积极推广专项绩效评估,委托专业主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价,从而构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评价和选用干部上要坚持“三个结合”,即把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不简单地以印象取人;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不片面地以分数取人;把集中考核与平常了解结合起来,不机械地以票数取人。通过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的创新完善,保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落到实处。
四、坚持以人心的凝聚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和凝聚人心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事业之所兴在顺民心,事业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更有效地凝聚人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快更稳更好。
要在凝聚人心中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为群众发展、靠群众发展的思想。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应当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群众的利益,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求和实际困难,带着深厚的感情,竭尽全力去办、去解决,努力使广大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积极有序地发展党内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和完善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机制,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要在凝聚人心中加快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多样化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对社会的整合功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要求,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同步增长。要加大利益调整力度,继续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特别是要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证整个社会的协调与和谐。
- 上一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 下一篇:试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