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者道德品质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4-21 04:36:00
导语:执政者道德品质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重视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对保证执政党所倡导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党的领导与执政效果和形成社会良好的道德心理结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执政者的道德品质的内涵
自古以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非常重视政府官员的政治道德建设。在古代,所谓道德,笼统的意义就是治国之道,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如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我国孔子的《论语》等,讲的既是道德,也是政治;既是治国之道,也是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在现代西方,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政治道德更是受到高度的重视。以1972年美国“水门事件”的曝光,以及西方国家现实政治中的诸多道德问题,如渎职、受贿及变相受贿、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唤起人们对政治道德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政治道德的深刻反思,直接推进了政治道德的发展。中国历来就有重视官吏道德修养的传统,把包括君主帝王在内的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诚然,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的道德品质,是指忠孝节义等价值观念和三纲五常的礼仪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执政者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我国古代重视官吏道德品质修养的传统,仍是值得借鉴的。
所谓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指执政党代表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在执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品质特征和倾向。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在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政治制度、公共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相互作用,使执政道德逐渐内化于执政者自身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地位出发,执政者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如下基本要求。
1.忠诚。就是要求执政者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党的事业,为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尽心竭力。忠于宪法,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忠于党章。
2.坚定。就是要求执政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品德,具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具有顽强的拒腐防变能力。在追求的理想目标上始终不渝,在坚持的政治立场上旗帜鲜明,在遵守的政治原则上寸步不让,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3.公正。在不同的领域中,公正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在政治领域,公正就是要求执政者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不搞专制;在人才任用上任人惟贤,不任人惟亲;在政治权力的运用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4.民主。民主既是一种制度,一种体制,也是一种政治思维方式,一种政治作风,一种道德品质。它要求执政者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服从人民的意志,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执政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
5.节制。节制意味着廉洁、克制,意味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执政过程中,坚持权为民所用,不贪污、不腐败,减轻民众负担,保持政治清白,自觉接受监督,塑造廉洁政府。
6.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坚持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7.务实。务实就是注重实际,崇尚实践,追求真理,勤劳勇敢,开拓创新。务实必求真,只有求真,才能做到务实;务实必创新,只有创新,才是真正的务实。务实彰显着执政者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执政态度和执政作风。
8.宽厚。宽厚就是襟怀坦荡,宽仁厚道,责己宽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执政者所应当具备的这些道德品质,其实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对规范执政者的执政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里所讲的党的执政能力,是从党的整体综合能力而言的,而执政党的整体综合能力又是和执政者的个人能力分不开的。显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不是执政者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执政者个人能力的有机统一。
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和执政能力,都属于执政者自身拥有的东西。但它们都不是执政者天生就有的,都是执政者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形成的。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属于个人拥有的道德意识结构,虽然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也会受到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执政能力则属于执政者的能力结构,不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影响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贯彻实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是否正确,执政体制是否科学,执政方式是否完善,执政绩效是否明显,是评价执政党执政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执政理念是对执政者的执政行为进行思想引导的价值理念,是执政者在执政过程中所要遵求的价值取向。而执政制度的设计,是人们为规范执政行为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制度在规范权力运行、维护民众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执政制度的设计无论多么严密,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领域,总会给善于投机取巧的人留下空挡。在这种情况下,把加强制度建设和增强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是达到规范执政行为最为有效的措施。
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确立与实践,是不会“自动”实现的,而是要由执政者来完成的。它在客观上要求执政者在执政过程中,做到公正无私,避免徇私枉法。一般地说,执政者的道德修养状况,决定着执政理念、执政制度在现实政治实践中贯彻实施的深度和水平。如果执政者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那么,他就会把实践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相反,如果执政者缺乏责任感和廉洁奉公的精神,甚至充满利己之心,那么就会导致执政行为的变异。道德品质低下的执政者,不仅不会去实践党的执政理念,而且还会在相当程度上戕害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因此,在运用制度规范执政行为的同时,还要通过增强执政者的道德品质,使执政者在心底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从而保证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的顺利实施。
第二,影响党的正确领导。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能力主要是在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中实现的。事实上,执政者就是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来对国家和社会实施领导的。如果执政者缺乏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就有可能会按照他所持的个人价值观,错误地理解党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策略,不会采取科学的制度和方法,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带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选人用人上,就会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惟贤,不是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高的年轻人选进党和国家的领导队伍中来,从而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害;在党的思想领导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正是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凝聚党心民心的,如果执政者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可能胜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影响党的正确执政。执政是政党进入国家权力系统、执掌国家权力的行为。对国家权力的掌握和运用,是执政者管理国家事务的前提。对于执政者来说,权力只是他们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通过对权力的行使,体现执政党为公、为民的价值。如果执政者不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他就不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不会牢记“两个务必”方针,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同志,把权力仅仅当成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是执政者缺乏领导、执政和管理能力的结果,而是由于他们道德品质的缺乏而导致的不能正确对待权力的结果。
第四,影响其他执政者和社会的道德心理结构。执政者身居要职,往往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由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超出了其个人的范围,在社会中发挥着示范和导向作用,所以,执政者道德品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古人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同志曾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邓小平曾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同时,执政者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在执政者之间相互影响。如果一个执政者道德品质低下,经常钻制度的空挡,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在没有有效的制度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其他的执政者也会效仿。长此以往,就会对执政作风带来恶劣的影响。
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执政者的道德品质高尚,就能为他充分发挥执政能力,增强自觉依法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更好地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主观意义上的便利条件。相反,如果执政者缺乏相应的道德品质修养,这不仅会影响他的执政能力,严重的还会贻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进程。如果政府官员不受政治道德的约束,完全丧失对政治道德价值的追求,贪婪地追求利欲、权欲的满足,那么,执政必然面临严重问题。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少数缺乏健全政治道德人格的“双重人”,比如一些人对党的宗旨、领导干部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非常清楚,但是在实际上却对人民的利益、幸福非常麻木和冷漠;有的官员在作报告时,大张旗鼓、义正严词,暗地里却索贿、受贿,干尽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政治道德人格的扭曲,会使任何严刑厉法都无济于事,会置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于不顾。这些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把政治道德人格的塑造,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三、提升执政者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在执政能力的建设与实践中,能够发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执政者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执政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习惯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执政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升,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执政道德的制度化形成和提升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正是因为看到了道德修养在治国安邦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道德修养,从而在为民公仆、联系群众,公正无私、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政敬业、励精图治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执政者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的形成要靠理想、靠个人的努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要靠政治道德的制度化,依赖于“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制度规则”。政治制度不仅是限制政治权力行使的手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联系模式,而且还创造了人民特有的组织、思想习惯和风俗,塑造公民的性格和社会风貌,对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形塑”功能。首先,执政理念的存在,并不能导致执政者道德修养的直接提升,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只能为执政者实践执政理念提供主观意义的主体条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执政理念与执政者的道德品质的协调互动,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个条件便是执政道德的制度化。其次,由于执政者执政要以对国家权力的运用为前提,而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能为执政者在政治上“寻租”提供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从维护公民的权利角度上讲,制度的规范约束就成了客观的现实需要。因此,制度的实践,不仅具有规范和约束执政者的执政行为、维护公民权利的价值意义,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还造就了执政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制度作为中间环节,保证了执政理念与执政者的道德品质二者之间的协调互动,使执政道德构成一个相互统一、共同发展的完整体系。执政者的道德品质则正是执政者在长期的政治生活实践中,在环境、制度、民族习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道德心理结构。
第二,加强社会调控机制建设。社会调控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群体,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对偏离甚至违背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的越轨行为的限制,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活动和过程。具体包括强制力较弱的道德调控机制和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制度调控机制两个方面。道德调控机制主要有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权威榜样三个方面,制度调控则以法律调控为核心。社会调控机制在提升执政者的道德品质上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社会调控机制是对违反执政道德规范的执政行为进行谴责或制裁的重要手段,而且因为通过社会调控机制的限制、约束或制裁作用,具有教化和引导功能。社会调控机制通过对执政者违反执政道德规范的执政行为的谴责或制裁,使执政者真正认识到,无论是遵循执政道德规范的外在责任要求,还是其“良心”的反省自察,都要求自己必须在心底筑牢按照执政道德规范进行执政的道德防线,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久而久之,使其养成良好的执政道德习惯。
第三,加强学习和思考。在没有成为执政者之前,执政者对作为人之为人所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政治道德规范,虽然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在没有执政实践之前,还是初步的、没有系统化的认识,即还没有与执政实践相结合,还没有达到对执政道德规范的理性认识阶段。鉴于此,结合自身的道德经验,加强执政所必备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学习,并在执政实践中反复地进行理性思考,是执政者实现从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到创造性的主体转化和升华的必要途径。事实证明,执政者所具备的道德品质,是和他不断加强学习和思考分不开的。在执政实践中得来的道德之知,不仅是执政道德行为的实践基础,而且还会对整个执政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执政者在执政过程中,能够以理制欲,政治坚定,公正廉洁,离开道德认识和道德理智是不可思议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从书本中学习,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是道德品质能够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四,慎独与内省。慎独与内省,作为提升执政者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求执政者在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日三省吾身,防微杜渐,用一个执政者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规范自己的执政行为,并通过内省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把慎独和内省作为提升执政者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是从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得出的结论。我们知道,执政以掌控国家权力为前提的,而权力具有易扩张性、腐蚀性、诱惑性等特征。权力的这些特征,突出了慎独和内省在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加强思考和反省,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 上一篇:基层党委书记在组织资源配置中的先进性表现
- 下一篇:地方党委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