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

时间:2022-03-11 10:27:00

导语:“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

"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是论述新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党的总目标问题,重点是回答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的先进性问。"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忠实代表"。就是说,要看我们党能否把握住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制定出一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这里讲的"忠实代表",要求我们在实现"代表"时,一定要做到"始终如一"、"全心全意"、"认真负责"。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先进社会生产力,即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条件,又是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民崇高精神的培育。建设先进文化,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会失去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因而就无法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持续发展。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应该从三者的内在联系上准确把握,自觉将三者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还应完整准确把握每一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第一,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中国落后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为此就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学说告诉我们,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先进觉悟和先进技能的人,运用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能有效地改造与保护自然界,从而达到持续快速的创造社会财富;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步发展、协调进行,从而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要明确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含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要及时变革或调整生产关系,使之能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要及时变革或者调整上层建筑,使之能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为此就要不断纠?quot;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使之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为此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很显然,这里讲的文化,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它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思想道德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它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即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是它以先进的思想道德为核心,即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三是它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统,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当代一切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四是它既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性作用,又重视科学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五是它既强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强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要明确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她始终代表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奋斗的过程中,就指出它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所以在夺取政权以后,就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再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当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目标和大方向。

第三,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志曾经说过,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当代的中国,人民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最广泛,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然而,在这些公民中,工农大众仍然是主体。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军人主要是工农大众的子弟兵,学生也主要是包括知识分子、军人在内的工农大众的子女。主体里当然包括他们。所以,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首先要代表这个主体利益。如果不能代表主体的利益,就谈不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而不能只是极少数人群利益的代表者,更不能只是极少数人群利益的代表者,更不能只是某些小集团利益的代表者。否则,党就可能变质,因而就不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其次,要明确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根本利益,一般是指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利益。为此,就要坚持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若两者发生矛盾,就要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一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引导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努力做到三者兼顾。若三者发生矛盾时,就要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服从国家的利益。另外还要看到,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表现为经济利益,而且还表现为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统一,就要处理好经济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经济利益多样化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但不能以经济利益多样化搞所谓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决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