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 强省富民

时间:2022-12-07 04:00:00

导语:加快发展 强省富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发展 强省富民

春末夏初,荆楚大地郁郁葱葱,一派生机。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就湖北省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正奏响发展主旋律,谱写强省富民曲。他们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用生动的事实,证明了唯有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

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谋划发展战略

近几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3%、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9%;全省进出口总额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32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7.97亿美元,同比增长99.77%。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思想解放、作风转变、环境改善有着直接关系。

在湖北,与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群众座谈,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发展战略。战略是发展的前提。战略科学,发展顺利;战略错误,一错百错。2002年6月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得益于有一个既求真务实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全省发展战略。

1.加快发展要立足湖北实际

加快湖北发展,首先要从省情出发,用求真务实的态度谋划战略、明确思路、确定目标,这是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思考问题的基点。为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规划,省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数易其稿,形成了党代会工作报告。这是一个求真务实、绘制蓝图的报告,也是一个振奋民心、凝聚民心的报告。

求真务实体现在工作目标上。报告提出,湖北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以上,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县级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党政机关作风和社会道德风尚有较大改进,逐步把湖北建设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努力使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求真务实体现在发展思路上。如在推进经济建设上,提出着力抓好改善环境、调整结构、培植主体、创新体制、招商引资、科技进步等六件事关经济发展的大事,加快实施科教兴鄂、外向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五大战略,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把五大战略具体化。实践证明,这些思路代表了群众意愿,切合湖北实际,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求真务实体现在发展观念上。他们提出的“要有目标,但不能压指标;要比较,但不能盲目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能浮躁”,就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三要三不”的实质,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办得不偿失的大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把求发展的愿望引导到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上来。为此,省委、省政府果断停止了“湖北十强县市”评选活动,从2002年开始实行信用等级评比、经济效益评比。省领导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一看有无新的经济增长点,二看党群干群关系是否融洽。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夸大成绩,不掩盖问题。“三要三不”的提出,形成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导向。

2.加快发展要切实改善发展的环境

切实改善发展环境,是湖北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省委提出,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面前,湖北要争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入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抓环境建设,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在省委的领导下,一场旨在促进环境建设的“学查改”活动和“思想大解放”的大讨论,首先在省直机关展开。

学,就是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先进典型;查,就是查机关作风中的问题,主要是依法办事、财经纪律、群众观点;改,就是改进机关作风,改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特别是信用环境和创业环境,把湖北建设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外商投资者的“热土”。省直90多个部门积极参与了“学查改”活动,先后派出383个工作组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5000多条,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如武汉海关为改善外贸环境,推出“提前报关”、“担保放行”、“优先作业”等三项便捷通关措施,使武汉邮科院、神龙公司等多家资信好的企业的货物通关时间大大缩短;省公安厅把交警作为整改重点单位,办证办牌、事故处理,全部实行程序、规定、收费标准三公开,现在群众上车牌只需要半天。据了解,通过这次“学查改”活动,省直部门违规收费项目被废止,部门利益被逐渐打破,多头多层行政执法问题得到遏制。

只有解剖自己,才能看到不足;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有所进步。俞正声同志到任湖北不久就带队赴浙江考察,之后省委、省政府又组织到广东学习,形成了《湖北经济与沿海三省江浙粤的比较研究报告》。大家真切地感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尤其是思想观念存在很大差距。要缩小差距,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奋起直追。省委因势利导,在全省组织了一场“思想大解放”的大讨论。大讨论历时半年之久,通过“比”、“学”、“看”、“议”,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在新形势下加快湖北发展,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以企业为本的思想;破除小农经济思想,树立着眼长远、锐意进取的远见卓识;破除陈旧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左”的思想,在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上寻求突破;破除“权大于法”的封建思想,强化民主法制观念。

开展“学查改”活动和“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既是学习先进、寻找差距的过程,更是改进作风、创新环境、推动发展的过程。在活动开展一年之际,省企业调查队对全省278家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地民营企业进行了一次投资环境的跟踪调查。调查显示,环境建设带来了积极变化,近90%的投资者对湖北的发展环境总体认可,认为当地政府官员很少存在执法随意性的占84%,认为服务环境改观较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的占86%,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将进一步增加投资。

3.加快发展要有一支亲民务实的干部队伍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快发展离不开素质高、作风好的干部。湖北省把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中我们感到,这抓到了点子上,抓出了实效。

作风关系形象,形象关系民心。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在自身思想作风建设上,表现出的是真诚和无私。为给各级领导干部作出表率,省委常委作出了“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搞个人封官许愿”,“不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投标等市场活动”,“不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不干预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八项承诺”,并把这些承诺和要求公诸报端,以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他们在重要干部任免上实行票决制;每人都建立县、乡、村、企业等不同类型的联系点,经常轻车简从、不打招呼进行调查研究;从2002年6月底开始,省领导和省直厅局领导所使用的公车与普通车一样,不再挂公安牌照,不再享受过路(桥)免费的特权。正是因为这样,新一届省委“亲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在党员群众中有口皆碑。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省委领导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他们认真遵守省委提出的“实、俭、和、敢、廉、严”的“六字要求”,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探索,积极进取,廉洁自律严要求,和衷共济谋发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省委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调动了广大干部投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落实发展举措

有了科学的战略,谁来落实?怎样落实?湖北以生动的实践回答了这一严肃问题。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们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发展、促落实,既有一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犟”劲,更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收到了显著成效。

1.创新机制体制,走改革发展之路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新一届湖北省委不仅高举起改革的旗帜,而且紧跟时展的潮流,敢于直面改革中的矛盾,勇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目前,全省各项改革如火如荼。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国有农场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执法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等同时启动,有的在小范围内先行试点,有的在全省普遍推开,改革的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大、措施之实、推进之快,历史上少有。

在新一轮改革中,湖北提出,不仅要做深化改革的先锋,更要做勇于创新的模范。在具体实践中,他们把创新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呈现出“创新方法”、“触及体制”、“下放权力”等鲜明特点。特别是坚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实现人民利益”的改革原则,各项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如咸安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被有关媒体称为“咸安模式”。2002年,咸安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采取改革领导体制,精简领导职数,实行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交叉任职;改革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压缩行政编制,规范人员管理;改革服务体系,剥离“七站八所”行政管理职能,实行政事分离、事企分离等措施,积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实现了“减人、减事、减支”的统一,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这一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正在全省逐步推开。

2.培育市场主体,走“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结合之路

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发展现代工业经济上,省委、省政府领导层取得共识:湖北要成为经济强省,必须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和“牛鼻子”来抓,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既抓龙头企业,也抓中小企业,使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使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全力走活经济发展这盘棋。

为此,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了“三个三工程”。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实行“三个一律”,即“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方面,把十六大关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与本省实际相结合,落实“三个一批”,即把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成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培育成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加快发展方面,抓好“三个一百”,即按照“扶强扶大扶优扶高”的原则,重点支持一百个大型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百个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重点推进一百个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三个三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这将为湖北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走活这盘棋,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三化”战略,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他们认为,湖北最薄弱的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上不去,整个经济发展就是一盘死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之路。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县域经济纳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20个重点县市进行“简政扩权”,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省财政筹措了1亿元资金借给扩权县市,用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决定省里收取的县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50%交由县市使用。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去年以来,各县市抢抓机遇,加快民营化进程,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氛围,县域经济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走活这盘棋,全省各地加大了招商引资、引项目的工作力度。仙桃市大力倡导“外商无小事,诚信打动人,人人是环境”的新理念,提出让投资者“安全、赚钱、开心”,并充分发挥“体操之乡”的优势,打体操牌,唱经贸戏,去年一年引进外资近30亿元。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真诚的服务,使得一大批跨国公司、大财团、知名企业、外地客商,纷纷落户湖北。到2003年底,全球企业500强中,已有33家来湖北投资。全省新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59个,同比增长11%。据悉,湖北省今年已筛选出100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大项目,即将组织人员赴日韩欧美等地招商。

3.实行重点扶持,走“以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之路

在推进经济发展上,湖北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倾注的精力、人力、物力是最多的。他们把“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着眼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方面,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大对长江等堤防治理,促进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树立“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业”的新理念,以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重点支持了一批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中国香稻、双低油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生产板块,规模效益日趋显现。积极有力的措施,扎实有效的工作,打破了农村经济发展多年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

为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湖北省在农村工作上实招不断。目前,一场全省性的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正在深入进行,一个旨在转变政府职能、减人减事减支、提高工作效率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正在扩大试点。在我们调研期间,省委提出的“为农民增收做点什么”的大讨论和落实活动,正在省直机关深入进行。这些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必将推动湖北农业发展,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三、按以人为本的要求实现发展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现在的湖北,干群齐心协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局面的形成,根本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湖北农业在历史上对国家作出过很大贡献。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湖北农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他们深入监利县等地调查,发现乡镇农民人均负担多在200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300元。当然,他们也十分清楚,以湖北“财政穷省”的现状,解决“三农”问题心有余力不足,必须依靠政策,引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为此,他们积极向中央建议,要为湖北农业“松绑”,让湖北农民“休养生息”,把湖北尽早列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调研时我们发现,最让农民感动和满意的,就是省委在税费改革中动真的、来硬的,决不含糊。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全省性会议,派出工作组驻地协助、派出巡视组分阶段督查,省级领导每人抓一个县市联系点,定期跟踪指导,而且执行了最严格的纪律:哪里政策兑现不到位,就不能过关;谁侵犯农民的利益,就查处谁。在整个税费改革过程中,有10多个县被推倒重来,有几名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被点名批评。农村税费改革的进行,使湖北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并焕发出空前的发展热情。改革后全省农民负担总额分别比1999、2001年下降40.2%和37.1%,亩均和人均负担都控制在100元以下,分别比1999年减少45.43元和52元。加上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原来一些撂荒的农田,现在成为农民的“抢手货”。

不仅如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从落实困难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始终把困难群众的“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作为大事来抓,把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作为大事来抓。到去年底,全省“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险面新增134.3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已近130万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当说,这一成绩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确属不易。

2.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需要。近年来,湖北特别重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近年来,根据省委统一部署,湖北积极开展了县市“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直选”和乡镇党委书记、党委委员“两推一选”试点工作,在村级“两委会”换届选举中普遍实行了“公推直选”和议事恳谈会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镇务公开、厂务公开,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舍得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投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他们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乡村、文明户作为创环境、促发展、办实事、谋民利的基础工程来抓。如武汉市深入开展“清洁武汉、美化家园”活动,对883个社区实行板块式旧城改造,集中整治背街小巷的“泥巴路”,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脏、乱、差”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大冶市创办乡镇和村级农民学校,兴建村级图书室、文化室,创建农民剧团,组织精彩文艺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较为充分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目前,湖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由虚变实、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呈现出健康向上、稳步推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3.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需要一支懂经济、善管理、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大军,发挥好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湖北,以人为本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浓厚的氛围,一种深入的实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近年来,湖北各级党委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除坚持办好各类干部、人才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究班外,省委还启动了“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高级人才工程”,已选送两批近百名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进行中长期培训。同时,出台了开放灵活的人才工作政策,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优秀企业家是湖北最稀缺的资源。对企业家,湖北采取“六字方针”,即“尊重、放手、支持”。省委规定,只要企业家能把企业搞上去,企业兼并不兼并、如何发展、发展到多大规模,自己说了算。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针,企业自己说了算。俞正声同志率先垂范,促进日产公司和东风公司的全面合作。他对各市州党委书记说:“武钢的刘本仁、东汽的苗圩交给我的事,我马上帮他们联系。”“各个市州总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企业,找到你,一定要马上办。”

湖北的实践告诉我们,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以人为本,亲民爱民为民,务实扎实落实,正是凝聚群众力量和智慧,使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法宝。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目前,长期困扰湖北的“三农”矛盾有了较大缓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善环境、改革体制、改进作风,培育市场主体”的“三改一培育”已在全省形成共识,全省上下精神振奋,蓬勃向上。在大好形势面前,湖北省委的领导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他们坦诚地说,当前制约湖北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发展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中小企业发展不快、整体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还不够宽。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知难而进,锐意进取,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这种态度和举措,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湖北省委提出的“三年有较大变化,五至七年有显著变化”,“使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