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时间:2022-11-29 06:09:00

导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首都理论界专家学者畅谈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为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近日,市委宣传部、《前线》杂志社、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联合召开首都理论界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同志在大会上作的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报告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首都理论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本版摘发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编者

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

杨春贵

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十七大报告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开辟并逐步充实、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完整的概括。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情,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到,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到,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努力寻求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29年来,我们在“结合”上创造了一系列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完整地揭示了其科学内涵,准确地阐明了其历史地位。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9年间我们所形成的各个重大理论成果,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大范畴。一句话,它们的理论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这一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准确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历史地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也是一个新概括。这里讲的“最新”,不是一个简单的“时序”概念(从时序概念来说,今天的每一新观点对于昨天来说都是最新成果),而是一个历史性的“时代”概念,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正因为这个最新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如党的十七大主题所指明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也就是同志所强调的,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作者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两点认识

侯树栋

过去我们在一段时期内,把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深入全面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对这个提法是深表赞同的,认为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真实,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直到现在也未改初衷。但同时在思想认识上也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思维方式走下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还会形成新的理论,如果把这些也都纳入“旗帜”和“道路”的范畴,那么对指导思想的表述不就会越来越长吗?而这种越来越长的表达方式,是不利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把握和贯彻的。同志十七大报告的历史功绩,就是改变了这种思维方式。用概括不同理论形态共同本质的方法,得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结论。

改革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革命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一些同志对这些新现象、新问题看得很重,认为这违背了思想、甚至说出现了“修正主义”,于是他们提出了在“思想的旗帜下”,要重新审视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我认为这已经涉及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了。实际上我们党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从来没有忘记同志,从来没有忘记思想。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用“我们要永远铭记”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应深刻地领悟同志讲话的深义。

在十七大召开前夕,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严肃地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实际上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庄严回答。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即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决“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国防大学原副校长)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保证

陈先达

历史周期率问题,是当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提出的问题。当年仍处在革命战争时期,黄先生提出的是一种抽象可能性,的回答也很原则。虽然全国胜利以后,很注意这个问题。但当时不可能预料到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七十年后的苏联会出现历史的大倒退。我们都以为历史周期率现象仅仅属于以往历史,社会主义是铁打的江山。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这个问题已极其现实极其尖锐地摆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面前,尤其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西方某些政治家和理论家们,企图用西化和分化的方法,向中国推销新自由主义或其它种种主义,企图使中国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而国内也有一些“左”的和右的思潮,这两种思潮都会断送社会主义。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9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也是最有效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保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仅从社会主义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角度看也是绝对必要的。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不改善民生、关注民情、倾听民意,不使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这种社会主义社会一旦有政治风波,人民就会袖手旁观,表现为政治冷淡主义,甚至参与不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利于工人和劳动人民自身的政治活动。苏联解体和十月革命成果的丧失,是一个具有悲剧性的历史教训。这说明,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铜墙铁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伟大的理论创造,也是社会主义沿着自我完善道路前进的群众性保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整合

鲁振祥

同志的十七大报告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决心和信心,精辟地阐明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在党的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作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的论断,而且对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解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解释中,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我们党新时期以来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规定了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释中,第一次明确地将新时期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想见,今后很长时期内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都可以涵纳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之内。同时,报告对十六大以来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做了深刻阐述。

报告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部署。这就是要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确保再过十几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使报告又具有了行动纲领的性质。其中对每一项建设的阐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举措。报告特别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部分加以论述,这些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代表大会这样重视民生问题,这样重视社会建设,十七大还是第一次。

(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精确的表述澄清了模糊认识

闫志民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去人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一个理论体系,是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提出来的。但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尚没有完整和系统的表述。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作了精确的表述。

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造进行了科学的整合,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一个理论体系呢?这是因为,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和发展也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实践的发展会不断地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去丰富这个伟大的理论宝库,也会出现若干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些内容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邵景均

执掌政权时间越长,执政者越要警惕和清除、预防自身的腐败。这是人类政权更迭史的重要启示。迄今的共产党政权,还不能说完全跳出了、黄炎培当年谈论的那种“掌权—腐败—垮台”的历史周期率。苏联东欧就是前车之鉴。但是,作为事业的继承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泄气,而是脚踏实地进行着不懈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腐倡廉道路。党的十七大,再次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和希望。

古今中外有许多执政者,是知道腐败同政权兴亡具有内在联系的,也有坚决反腐败的态度,但最终还是垮台于腐败。这说明,想反腐败是一回事,有没有反腐败的本领,能不能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另一回事。进入21世纪之初,党中央领导同志明确地向世人宣布,“我们党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这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越走越宽广,也让人越走越有信心和希望。

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途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了在十七大之后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开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既要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大形势、大趋势,又要在理论上坚持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上述一系列观点和原则,在落实十七大确定的反腐倡廉各项任务上下功夫。

(作者系中央纪委研究室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部监察专员)

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会凝固、终结

徐崇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而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则始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的探索虽然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毕竟为我们党在尔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造了前提。

面对十年“”所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国际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受命于这个重大历史关头的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并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回顾,清楚地说明推动着这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坚持不懈和与时俱进的探索,因此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要鼓励新思想、新观点的提出

刘牧雨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进行了创新性阐述和科学概括。道路和理论反映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地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比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我们处在深化阶段,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现成理论显然是不行的,迫切需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经济学专家学者创造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还要创造和谐的学术氛围。要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落到实处,提倡不同学术观点、流派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争论,鼓励新思想、新观点的提出和新学科的产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博大精深,实践性、科学性都很强,例如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阐述,对科学发展观的充分阐发,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部署,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又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这为今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深广空间。报告中有许多新的提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等表述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都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韩震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不同的分工形成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差异和文化差异,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会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明晰和内在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它不仅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所以,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步伐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任务:如何不断总结、提炼、调整和概括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构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座谈会精彩发言摘登

一条道路一条红线

赵曜(中央党校教授):十七大报告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惟一正确道路,必须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坚持走这条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一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核心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十分清晰。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越走越坚实和越宽广。

重点、亮点、起点

赵存生(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概念。这是报告中诸多理论创新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适应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明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统一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概括,不是对这个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凝固和终结,而是为这个理论体系的开拓、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起点。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犹如一条思想的长河,将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勇往直前、奔流不息。

搞社会主义

不能脱离国情

李贺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抓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根本属性,是同其所具有的鲜明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脱离中国的实际,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国情搞社会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展同进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些鲜明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