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城乡困难群众救助通知

时间:2022-03-16 03:51:00

导语:规范城乡困难群众救助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规范城乡困难群众救助通知

各镇(街办)民政室、财政所:

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民政发[]4号)精神,为了更好地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拾遗补缺”和“救急救难”功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各种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减轻低保制度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规范我市临时救助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临时救助对象

凡具有市内居民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五保户、孤儿;

(二)城乡其他低收入家庭,主要指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乡低保标准1.5倍以内的城乡居民家庭;

(三)在本行政区域内居住、就业一年以上的人户分离困难家庭人员;

(四)市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二、临时救助范围

临时救助针对救助对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重点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救助:

(一)家庭成员患危重疾病,在扣除各种医疗保障报销救助部分和其他社会帮困救助资金后,因个人负担的医疗费数额较大,直接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二)家庭成员遭遇车祸、溺水、矿难等人身意外伤害,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三)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四)贫困家庭子女在高中阶段,经各种救助措施帮扶后,仍然无力支付寄宿生活费用的,或被国家国民教育正式录取的应届大学生,家庭无力支付入学报到费用的;

(五)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死亡无力安葬的;

(六)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经其他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环境污染、破坏性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的救助不适用本范围。

虽然生活困难,但有下列情形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危害国家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拒绝管理机关调查、故意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无理取闹或谩骂、侮辱、威胁工作人员的;当地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人员。

三、临时救助标准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以及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分别给予200-2000元标准的临时救助。市政府认为需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视具体情况,确定救助金额。临时救助属一次性救助,原则上一个家庭一年内只能申请享受一次临时救助。

四、申请审批程序

临时救助坚持“救急救难”,实行属地管理。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镇(街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居民户口簿、户主身份证复印件、自身无力克服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有关证明等材料。镇(街办)自接到临时救助申请之日起,经调查核实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临时救助金额500元以下的,本着救急救难的原则可由镇(街办)直接审批并发放;临时救助金额超过500元以上的,必须经镇(街办)在《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后报市民政局审批,并经财政局审核资金后实行社会化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原则上按月发放。特殊困难需要即时救助的,市民政局可直接审批,及时发放救助资金。

五、其他事项

市民政局定期向市财政局提出临时救助资金支付计划,由市民政局、财政局按照镇(街办)人口规模、困难程度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力度等因素拨付镇(街办)财政所定额临时救助资金,用于镇(街办)直接审批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并定期核销。各镇(街办)要设立临时救助资金明细台账,并于每月20日前将发放明细报送市民政局。各镇(街办)要保存受助人员审批档案,并及时进行电子信息录入,建立临时救助电子档案。同时每月要将临时救助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受助人姓名、家庭住址、救助金额、救助主要原因、民政部门举报电话等。临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在网上公开。因侵占、挪用、贪污临时救助资金,造成临时救助资金流失的临时救助经办机构和责任人,对有关单位要追究责任,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造成流失的,应予赔偿;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